浅谈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o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各学科教学不断改革进步,对学生的多学科综合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综合性学习成为趋势,实现多学科交互性学习,对物理教师的教学也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对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题谈谈认识.
  1初中物理解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教学中,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开始注重将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在物理解题过程中融入数学方法.当前我国对于物理学科的教学还是重点在于解题,所以重要的还是如何运用各种知识去解题.但是由于物理和数学有着明显的学科相关性,很多老师发现在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相结合进行解题比单纯的运用物理知识解题要方便快捷得多.特别在一些题目上单纯运用物理知识会很繁琐而且让学生难以接受,而运用数学知识来解题则将难度降低了很多.所以,在现在的初中物理解题教学中,很明显地应该运用数学知识来合理地简化物理解题过程.
  2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应用的意义
  数学方法是研究物理学的工具,可以很好地对物理学中的相关公式进行综合性的表示.例如速度、密度、功率等物理概念往往用数学公式表示.此外,数学方法也可以将物理学的问题通过抽象和推理结合起来,进而演化成规律性定律.最后,在物理学习的实验、实践等环节中也可以加入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吸收.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因为对概念和规律把握不准而造成对解题思路的难以理解.而数学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合理利用数学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的解题原理.
  3数学知识在初中物理解题中应用的优势
  3.1拥有共同区间
  数学与物理都强调逻辑缜密结果唯一,所以在物理和数学解题过程中每个解题步骤都和上一步有着密切关联,且每一步推导出下一步的结果也具有唯一性,而且数学与物理在解题中都有着殊途同归的特点,即不管运用多少种解题方法手段,得到的最终答案一定是唯一的.所以,同样具有以上特点就使得一些数学方法就可以运用于物理解题之中.
  3.2数学更倾向于解决问题
  物理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路,而数学则更强调解决问题得出结果.所以运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物理知识,可以达到解题的更准确明晰.
  4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可以利用函数、不等式、方程、比例关系、数形结合、几何等各种数学方法进行解题,其中物理题中令学生挠头的凸透镜成像问题就可以利用数学中的相似三角形、以及对称关系进行巧妙的转化解决.而函数作为一种常见的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可以将物理中的各种变量及其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可以直观地表达抽象的物理过程,使混乱的动态过程明晰化,从而大大简化了物理冗长的分析过程.利用方程或者是方程组则需要学生全面理解变量以及变量关系,构建等式,对变量在一个方程中统一合并梳理,并得出最终结果,这种方法在物理解题中属于较难的一种处理方法,考察了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当然,数学和物理毕竟属于不同的学科,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汇点有限,如何掌握学科间的交汇处,分清学科的特点,在磨合中将两者进行融合运用到解题当中去,成为数学在物理解题运用中的关键所在.
  5如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初中物理解题中
  5.1正确引导学生
  学生是在升入初中后才刚刚接触物理这一学科,之前很少涉及这一领域,思维几乎是完全空白.而数学学科则是从学生幼年时就开始学习并且不断深入的,对于数学的学习方法较为熟悉,并且由于数年来的不断学习深入,运用数学解题较为熟练.学生在面对新的领域或新的课程总会有种胆怯而无法接受,这就需要我们物理教学工作者的正确引导.如何鼓励学生将熟悉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解题当中来,降低物理解题难度和陌生感,从而做到对物理的高效学习.
  5.2处理好学科间的交叉
  物理和数学之间有重合但也有极大的不同,有一部分数学知识无法应用到物理解题当中来.所以,老师需要将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分类,让学生明确物理和数学还是有差别的,不能完全依靠数学来解决物理的所有问题.物理教师避免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中处处碰壁,丧失学习兴趣.
  5.3注重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物理学科注重实验教学,数学学科注重理论教学.如果仅仅强调数学在物理中的应用,则会使学生过多的脱离生活实际,只重视用理论解决问题,而严重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从而与我们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和数学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和差异性,数学也仅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物理同样重视实践.在物理教学中也同样需要重视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多多带领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体会物理学科的真谛.
  综上所述,物理和数学的结合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运用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意义重大,需要进一步推进.数学因为其缜密的逻辑和解决问题的实用性,给物理解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希望本文对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物理解题应用方法上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创造性的启发,合理发挥数学的解题功能,提高学生对于物理解题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实现初中物理教学开展的创新性发展.
其他文献
《中小学管理》在2017年开辟了“我们的老校长”子栏目,何其好啊!  栏目中所言“老校长”,也包括“老书记”,诚如编者所言:他們“犹如一座座蕴藏着丰富教育智慧的宝库”。米桂山同志,就是这宝库中的“一宝”。  米桂山原本是北京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北京二中”)的高材生。1952年高中毕业时,他要想考上一所著名大学,几乎毫无悬念。但就在报考大学前夕,“组织上”动员他留校工作,他当即服从组织安排,从此成
期刊
中学物理教学中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应用到课堂是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也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注重学生接受的知识不能忽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途径;注重学生阶段性知识的掌握不能忽视为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准备.构建学生在物理学的思维敏捷和应变能力,增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学生探究性精神以及创新性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形象思维特点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最邻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支架式”教学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 “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
现阶段,随着中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将生活情景有效融入初中物理教学,已成为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就是使教学走下神坛回归现实生活.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当前生活情景融入物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围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展开分析,进而对生活情景有效融入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物理(教科版)选修3-1第一章第四节《电势能电势与电势差》的教学应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最难理解和学习的章节.尤其是电势这个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更是学生学习电学的一只拦路
当代社会是开放的,深圳更是以“开放”而引人瞩目.开放有助于尊重差异,使人变得宽容;开放可以使人消除偏见,学会鉴别.在面对时代变革与教育转型的今天,面对传统与现代、本土
期刊
如何有效提升高三物理复习的实效性?笔者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多年,就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复习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又快又好地理顺知识脉络,促进物理概念、规律更好地被用于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模块化、结构化,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牛顿运动定律复习为例,就如何借助于概念图从宏观到微观提升高中物理复习的效果进行分析.  1 借助于概念图“宏观”呈现知识结构  复习的第一步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更要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的启发不是来自于教条的知识的传授,也不是来自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来自学生参与学习的每个细节,那些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智慧都蕴藏在课堂的每个细节.这些细节需要我们教师用智慧与实践不断的挖掘、渗透、变通.而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验让学生建构知识与技能、领悟方法与思想,也可以通过实验的变通让学生在失败的实验细节中深化
如今,中学物理课堂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在物理课堂重视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另外,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要“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或参与物理学习,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本文针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一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
1 问题提出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旨在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关注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即以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再通过科学探究,分析总结规律,逐步获得理性思维的能力.  2 两种教学设计的对比研究  “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