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
一、整合产生的背景及整合的实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其应用更是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理论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概念逐渐清晰起来,近几年来,更被看做是改革传统教学弊端的重要举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最终达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二、整合的方法
1.营造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主要指学校应具备信息化学习的支持系统,能实施学与教的活动。它包括多媒体演示型教学系统(电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电脑室、网络室)或者web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因特网)。
2.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信息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作的、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主要包括数字视频、课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资源网站、电子教材等。除了努力搜集、整理和利用因特网上的现有资源,教师也可以自己开发这些资源。
3.创新信息化学习方式。如果说信息化学习的支持环境是路,信息化学习资源是货,那么信息化学习方式就是车,不同的货需要不同的车来装。这种学习方式有别于传统教学,学生学习依靠的不仅仅是教师和教材,还有数字化平台、信息化资源。
(1)课堂演示方式。信息技术在这里仅仅是作为演示工具,它是整合的最低层次,但也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教师利用教学课件,能够简明清楚地说明讲授内容,真观形象地演示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图表等显示动态的变化过程等。支持它的信息化资源主要是演示型课件、教学概念图。
(2)随机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先后、学习时间的长短,学习路径虽然不同,但最终都能获得对同一内容多方面的认识。信息技术在这里成了学生的学习工具:随机进入自主学习→思维发展训练(问题思考)→小组协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效果评价。支持它的信息化资源主要是交互型课件。
(3)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学习方式。利用资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主发现,所以这里把它们作为同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下,教师一般会根据教学目标上网浏览相关网站,确定合适的探究主题,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借助网站资源进行资源利用、自主发现的学习。
(4)协商合作的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利用教学平台(blog、专题学习网站)发布,学生借助网络通讯平台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如:在讲述儒家思想时,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借助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交互的功能,对有关儒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历史、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学习和交流。
(5)实践创新(网络环境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历史问题,以互联网为平台,获取、整理、交流信息,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最后以信息技术制作的形式(多媒体演示文稿或网页)完成学习任务。
三、整合研究的切入点
1.信息技术与传统历史教学的关系。研究在整合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信息技术和传统历史教学手段的关系,使历史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2.整合的目标、内容、方式。主要指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和学习规律的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变化的研究、教学的方式和策略研究、教学的评价研究。
3.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研究如何应用新型的数字化媒体和数字化工具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4.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环境的构建、数字策略的选择和应用等方面。
5.不同信息设施环境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可以研究不同配置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例如合作小组平台、演示平台、独立研究平台、学习中心、协作小组、信息技能培训、小组教学等。为了实现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要重点研究教室里只有一台计算机的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6.中学历史教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研究内容包括基于网络的、融于教与学过程中的、共建共享的中学历史动态资源库的结构特征,网络、学校和社会资源同步建设的思路和实施方案,以学习主题为主线的课程资源集结和重组的方式和操作方案,基于课程资源的教学模式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
一、整合产生的背景及整合的实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其应用更是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理论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概念逐渐清晰起来,近几年来,更被看做是改革传统教学弊端的重要举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最终达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二、整合的方法
1.营造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主要指学校应具备信息化学习的支持系统,能实施学与教的活动。它包括多媒体演示型教学系统(电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电脑室、网络室)或者web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因特网)。
2.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信息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作的、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主要包括数字视频、课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资源网站、电子教材等。除了努力搜集、整理和利用因特网上的现有资源,教师也可以自己开发这些资源。
3.创新信息化学习方式。如果说信息化学习的支持环境是路,信息化学习资源是货,那么信息化学习方式就是车,不同的货需要不同的车来装。这种学习方式有别于传统教学,学生学习依靠的不仅仅是教师和教材,还有数字化平台、信息化资源。
(1)课堂演示方式。信息技术在这里仅仅是作为演示工具,它是整合的最低层次,但也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教师利用教学课件,能够简明清楚地说明讲授内容,真观形象地演示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图表等显示动态的变化过程等。支持它的信息化资源主要是演示型课件、教学概念图。
(2)随机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先后、学习时间的长短,学习路径虽然不同,但最终都能获得对同一内容多方面的认识。信息技术在这里成了学生的学习工具:随机进入自主学习→思维发展训练(问题思考)→小组协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效果评价。支持它的信息化资源主要是交互型课件。
(3)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学习方式。利用资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主发现,所以这里把它们作为同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下,教师一般会根据教学目标上网浏览相关网站,确定合适的探究主题,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借助网站资源进行资源利用、自主发现的学习。
(4)协商合作的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利用教学平台(blog、专题学习网站)发布,学生借助网络通讯平台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如:在讲述儒家思想时,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借助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交互的功能,对有关儒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历史、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学习和交流。
(5)实践创新(网络环境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历史问题,以互联网为平台,获取、整理、交流信息,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最后以信息技术制作的形式(多媒体演示文稿或网页)完成学习任务。
三、整合研究的切入点
1.信息技术与传统历史教学的关系。研究在整合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信息技术和传统历史教学手段的关系,使历史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2.整合的目标、内容、方式。主要指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和学习规律的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变化的研究、教学的方式和策略研究、教学的评价研究。
3.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研究如何应用新型的数字化媒体和数字化工具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4.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环境的构建、数字策略的选择和应用等方面。
5.不同信息设施环境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可以研究不同配置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例如合作小组平台、演示平台、独立研究平台、学习中心、协作小组、信息技能培训、小组教学等。为了实现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要重点研究教室里只有一台计算机的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6.中学历史教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研究内容包括基于网络的、融于教与学过程中的、共建共享的中学历史动态资源库的结构特征,网络、学校和社会资源同步建设的思路和实施方案,以学习主题为主线的课程资源集结和重组的方式和操作方案,基于课程资源的教学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