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拟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做一些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参考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就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情境,引出“合并”。
3.增大课堂信息容量
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粉笔板书、手动作图的速度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在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措施
1.形式灵活,让学生亲临其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注意形式要灵活、效率要高。在教学中使用哪些信息技术,到底是用传统的小黑板,还是网络化教室,在什么环节上使用,都应该由我们的教学目标来决定,而不是赶时髦、搞“花架子”。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如教学二年级“千克、克的认识”时,可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公园”的情境。“公园”里动物们正在比体重,这让学生非常激动,迫不及待地想在网络中做“裁判”。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到合适的秤上去称,再说一说谁重谁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每个学生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积累经验,弥补教材的不足
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就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可创设一个虚拟现实的超市情境:“超市”里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商品上的标价,还学会了拿钱找钱,也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基础和条件的不同,学生学习和操作电脑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好并拥有电脑的学生或曾经学过电脑知识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没有条件接触电脑的学生则连开关机都不会。这些差异给课堂教学整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学设计若缺乏周密的考虑,就会使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从而失去上课的兴趣;或是让没基础的学生“吃不下”,从此失去信心。面对学生的差异,教师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扩展与提高。在教授新内容前,必须先作调查,记录下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其制定不同的学习安排,使不同学生的需要能在一节课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教学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是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能得到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参考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就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情境,引出“合并”。
3.增大课堂信息容量
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粉笔板书、手动作图的速度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在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措施
1.形式灵活,让学生亲临其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注意形式要灵活、效率要高。在教学中使用哪些信息技术,到底是用传统的小黑板,还是网络化教室,在什么环节上使用,都应该由我们的教学目标来决定,而不是赶时髦、搞“花架子”。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如教学二年级“千克、克的认识”时,可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公园”的情境。“公园”里动物们正在比体重,这让学生非常激动,迫不及待地想在网络中做“裁判”。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到合适的秤上去称,再说一说谁重谁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每个学生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积累经验,弥补教材的不足
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就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可创设一个虚拟现实的超市情境:“超市”里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商品上的标价,还学会了拿钱找钱,也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基础和条件的不同,学生学习和操作电脑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好并拥有电脑的学生或曾经学过电脑知识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没有条件接触电脑的学生则连开关机都不会。这些差异给课堂教学整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学设计若缺乏周密的考虑,就会使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从而失去上课的兴趣;或是让没基础的学生“吃不下”,从此失去信心。面对学生的差异,教师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扩展与提高。在教授新内容前,必须先作调查,记录下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其制定不同的学习安排,使不同学生的需要能在一节课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教学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是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能得到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