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厌学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ing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主题,它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和学生的前途,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弄清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本文从老师、家庭、社会、学生自身几个方面出发分析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厌学 成因分析 对策
  
  在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社会大力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背景下,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厌学现象,故意旷课或借故不上课,上课迟到、早退,白天吃饱睡足,晚上网吧通宵,考场上想尽一切手段舞弊,甚至还有人萌生退学的念头。大学生厌学严重影响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大学生厌学的成因分析
  (一)教育观念不正确。
  1999年,中国决定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567万人,是1998年108万的5倍;另外,从入学状况来看,许多学生由于高考填报志愿时的一笔之误,就决定了一生命运殊途。而相当部分学生由于入学调配而学习非理想的专业,待到他们发现所学并非所好时,又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只能选择逃避,于是厌学风由之大盛。
  (二)学校体制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改善。
  大学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调查显示有近56.4%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1]。一些学校教学管理不严格,有些学生按照学校有关教学管理规定,多门功课不及格,应及早退学,但学校或院系出于多方面考虑,对他们采取纵容的态度,在学生当中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又如考试作弊,按照学校的规定,一经发现,要取消学籍,但一些老师出于对学生的同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导致这种现象屡禁不止,久而久之,败坏了学风。一些教师讲授方式的单一,教材的陈旧、刻板,脱离现实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现厌学的现象。
  (三)教师的“权威”不断受到“质疑”,学生找不到敬佩的为人榜样。
  “权威”不是指学生对老师的绝对的服从,而是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在对教师的评价中,71.8%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没有吸引力和启发性[1],特别是人格魅力方面的不敬佩,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是导致厌学的原因之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只重视学生的认知因素,忽视了非认知因素,只重视知识的单向传授,忽视了多样性的学习活动,只重视强制性的措施,忽视了学生的内在动因,因此成为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要克服和消除学生的厌学,就要改革以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给学生提供多种自主活动的机会,以活动促发展。
  (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1.“金钱”的误区。有些同学在眼花缭乱的商品经济大潮中,根据耳闻目睹的一些现象,便认为金钱比什么都重要,只要有了钱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到,产生了学不学无关紧要,只要能挣到钱,便有了一切的“拜金主义”思想。
  2.“关系”的误区。这主要体现在分配制度上。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只要有“条子”、“票子”、“门子”,即使学习不好,也照样能安排一个好工作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的校园里,产生了有“关系”的不重视学习,没“关系的”的学习劲头也不足的问题。
  3.文凭“价值”的误区。有些同学以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拿文凭,以后好找工作,学到学不到知识是次要的,无论怎样“混”,只要能给张文凭就行。
  (五)学生自身因素。
  一些学生专业与兴趣不符,学习目标不明确或价值目标短期化,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意志力薄弱。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基本规律,但由于其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其自我发展背离了自我发展的基本规律,就会导致自我发展的挫折与失败[2]。进入大学后,首先大学生的优越感消失,再者脱离了家长和老师严格的管束,面对丰富多彩且松散式的大学生活,容易思想松懈,只热衷于社会活动。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得过且过,常常放松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到课外活动上,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对策研究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价值观。
  1.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要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观念,引导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信心,以有说服力的理性魅力征服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清除消极文化影响,引导解决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增强学习动力。
  2.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心理品质,使大学生认清商战表面下的投机和欺诈现象,崇尚现代经济领域所应该拥有的才华、诚实、公正、奉献、务实、创新的时代素质。
  3.引导大学生认清大学求学与今后创业的本质联系。克服“近视”毛病,从国家需要和社会发展等长远考虑来认识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大学生了解我国国情,激发他们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使他们意识到今天的学习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懂得历史的重任、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完善教育体制。
  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存在厌学情况的学生直接交流,有利于掌握学生厌学的具体原因和动态,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赢得同学的信任;随堂听课,加强与任课老师的沟通,掌握同学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主动家长联系,实现家庭学校联动,共同努力,分担责任;加强与班导师的交流,充分发挥班导师的专业优势,同时分解压力,细化工作;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树先进,带后进,齐头并进;拓展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组织,组织学风建设讨论、趣味学习活动等;提升自身素质。辅导员要加强学习,增加实践,增强能力,对新知识、新事物、新风尚保持足够的敏感,寻找与学生更多的共同语言,消弭与学生间的代沟,与学生共同成长。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关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修改教学计划。
  3.培养研究探讨问题的学术空气,从政策上引导大学生关注学术活动,参与学术研讨,设立各种奖学金制度。营造良好的学术空气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组织的号召优势,共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术空气,改变学生活动的社会化、商业化倾向。
  4.完善体制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有效地实施,从而确立良好的考风、学风,给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提高其教学水平、教学技巧,提升其人格魅力、文化素养、教学能力,转变其旧的教学模式,吸收、借鉴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结构,产生对学习的向往,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改进课程结构。
  (三)以全面发展为方向,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首先加强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锻炼自我管理能力,能较好地进行自我调节,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其次要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明确努力学习的意识,树立信心;放下大学生的优越感,面对挫折、失败时能冷静的审视自我,吸取经验,重新树立自信心;理性地面对各种失败,正视各种压力,增强抗挫、抗压能力,保持积极的进取态度;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业生涯计划或人生发展计划,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提高前进的动力。
  (四)加大管理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正确的主流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非观:引导大众传媒宣传积极、健康的主流旋律,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正确、健康的精神食粮。
  (五)关心自己的孩子,传递家庭的温暖。
  父母要鼓励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观念,不要以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风气或观念教育孩子;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时刻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适时帮助孩子调节心理问题,帮助孩子树立努力学习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
  大学生厌学并非社会的必然现象,而是一系列社会和教育问题在学生中的综合反映。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大学生厌学思想倾向的形成和蔓延,使其更好地完成学业,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唐芳贵,肖志成.大学生厌学的教学因素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4,(3).
  [2]胡启先,易法建.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学情、课程背景角度论述了学案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示例介绍了几种课型的学案设计。  关键词: 高一化学 学案设计 自主学习    如何使教学更有成效,是教育界永恒的课题,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希望寻求寓教于乐的快乐教学方式。如何以人为本,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呢?新课程改革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完成知识的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师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
一节好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全方位展示。所以,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这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才有可能驾驭并设计出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从而完美得以实施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化学课的学科特点和自身经验,提出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和同行进行研讨交流。  1.对设计内容的三维目标和知识点的层次要求有清晰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
如今,随着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开始不断深入人心。而在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应首要遵循的原则。而如今在高中阶段,尤其是化学学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的存在使得素质教育工作的推动出现了很大的障碍,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们才把他们界定为“学困生”呢?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情绪严重,以致于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那么,这些学困生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摘 要: “快乐教学”历来是基础教育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怎样进行快乐教学?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一些方法:比如利用多媒体演示、将通俗媒体(武侠小说、影视等)作为教学的情境素材、将曲艺形式搬上化学课堂,等等。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多媒体应用 高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阐明:新课程应该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可是迫于考试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杰米扬用鲜美可口的鱼汤款待客人.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他一盆接一盆地请客人喝汤,没有休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纷纷拂袖而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三段七步”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教学操作流程与特点。该模式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核心,强调学生自主性、合作性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关注智能优化组合与个性的发展。因此,“三段七步”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解决了学习主体与学习客体相匹配的学习方式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时间,产生浓厚兴趣,减轻过重的心理负担。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三段七步模式 教学实践 
摘 要: 本文作者就生物学问题的类型,如何创设生物学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生物教学作用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教学作用 生物学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个观点:“提问”是教师的事,学生只要跟着“答”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方法死板,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逐渐下降,甚至学习效率降低。新课程要求学生
生物学作为21世纪的优先发展学科,从其自身实验性科学特点出发,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合当地生产实践引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探索某种事理的倾向。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兴趣及其
摘 要: 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种种不良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教育对策,旨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阅读行为和正确的阅读心态。  关键词: 大学生 阅读行为 防范措施    高校图书馆全开架借阅服务是集藏、借、阅为一体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读者可以自由自主地进入书库的各个区域进行选书和借阅。这种借阅方式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大大提高了读者对图书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