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说《恶棍来访》的焦虑情绪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gcs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棍来访》是美国当代女作家珍妮弗·伊根的代表作,全书只有两个部分,由十三个相对较为独立的片段组成,但各个相对独立的片段又相互存在一定的关联。小说的叙事横跨了五十年的时间,采用了顺叙和倒叙的结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人看后耳目一新。通过对这部小说的认真阅读可以发现,《恶棍来访》反映出当代美国社会所普遍存在的一种焦虑情绪。
  一、《恶棍来访》对焦虑感的时间跨度体现
  翻开《恶棍来访》这部小说,让读者感悟最深的是时间跨度,它前后跨度五十年,从朋克音乐风靡一时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一直写到了未来的2020年,而时间也是这部小说一个隐形的主角。她像一个幽灵一样,好像是一个全知的上帝,始终游荡在这部小说中,你无法对它视而不见。小说所有的故事都是用时间将其串联在一起,时间将所有人物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可以偷走人的激情,稀释人的爱情和友情,甚至能够成为杀人的利器。《恶棍来访》这本小说留给读者思考是非常沉重的:青春、迷茫、自由和代价。小说中的一群孩子,他们用青春去探索,每个人都试图保持心灵的自由,特别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追问理想,但是现实却是沉重的、残酷的。甲壳虫音乐已经不再辉煌,而过去的披头士也开始变老,这群人一天到晚不思上进,每个地方都能看到他们讨饭的身影,一群高中生疯狂地迷上了朋克音乐,开始组建自己乐队,体验摇滚为他们带来的各种欢乐和乐趣……小说将这一切进行描述,再现了朋克青年疯狂不羁的生活。
  随着时光的流逝,曾经的辉煌渐渐远去,这未免给人一些心酸的感觉。斯科蒂本来是那群高中生当中的摇滚明星,但他最后却落魄的成为一个看门的人。曾经辉煌的明星博斯克,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逐渐从一个摇滚明星变成一个无人问津的肥佬。当他计划进行全国巡演的时候,他的经纪人斯蒂芬的话无情地将他的梦打碎——你现在只是从前的影子,而且满身病痛,老朽不堪!这让他备受打击,他开始精疲力竭,颓废,直到他几乎病得动不了了,疯狂地计划着自己的死期,使人感觉到悲伤。小说因为时间的跨度,展现出了各种人物命运的变化,通过文字间的焦虑和沉重,折射出人性的弱点。《恶棍来访》通过对这种青春迷茫和焦虑情绪的凸显,营造了美国社会“恶棍”的形象,恶棍就是不守规矩,不遵循一般人的普世价值,让所谓的理性和普世价值观在现实生活里受到打击,这些都将引发读者的深思。
  二、《恶棍来访》对焦虑情绪的艺术表述
  正如前所述,《恶棍来访》这本书的叙事时间是被打乱了的,在这本书当中,时序的直线破坏并非单极的颠倒和错置,它是一种多极化的复杂变化。读《恶棍来访》的时候,如果采用时序变化的角度来阅读将远远不够,比如在第十二章中,其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分别是借助预述来进行追述,同时也借助追述来进行预述。这种形式以幻灯片式的方法将这一章和其他章节有机地进行结合,巧妙地继续其他章节的故事,也可以对其他章节进行补充。该章节讲述了35岁的萨莎的故事,她因为有盗窃癖,所以她向心理医生进行倾诉,讲述了她和常规的盗窃行为所不同的盗窃经历,对一些钥匙、太阳镜、螺丝刀、肥皂、小孩儿围巾等都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她从来不去商店盗窃,物品也不會用。
  萨莎六岁的时候,经常目睹自己的父母吵架,父亲的暴力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心理阴影,父亲失踪后,父爱又在萨沙成长经历中缺失。长时间以来,爱的缺失和焦虑情感,再加之安全感的丧失使萨沙患上了盗窃癖。萨莎并没有放弃对自己的重新发现和自我救赎,而是寻找心理医生进行积极的治疗。在积极的治疗下,萨沙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这也是我读这本小说获惊喜的一个部分,使我在感到焦虑的时候,不禁释怀。我认为该书将重要人物之一萨莎塑造成为一个盗窃癖患者,主要的目的是反映人们心里的一种亚健康状态,折射出当前社会所普遍存在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正逐渐的侵蚀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只有冲破身上裹着那些虚伪让人反感的憎恶的东西,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恶棍来访》对人性焦虑的展现
  小说《恶棍来访》基本上囊括了整个欧洲的文学奖,一边倒的获奖方式,本身似乎有着一种不寻常的意味。为什么该小说能获这么多奖?当我将整部小说读完后,发现整本书中都透露着一种令人沉重的焦虑情感——也许这就是小说获奖的原因之一。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具有难度的文学作品,最初真的很难看进去,当你真的看进去之后,要想从书中走出来也真的很难。我想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曹雪芹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可谓是呕心沥血,将自己的经历完全的影射在书中。这本小说很多人也难以看得进去,但是看进去之后又是难以自拔。同样是一种焦虑伤感式的作品,同样一种创作方式,以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体现出来,这大概是这一类作品的共同之处。
  《恶棍来访》这部作品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你不得不反复的阅读和研究,很多问题会冲击着你的某处痛楚和焦虑,而这种焦虑才是高度的文学提炼,这才是书中的亮点。书中每一个零散的碎片都会发光,平淡的情节中蕴藏着精彩,且故事与故事之间通过焦虑的情绪得以巧妙的关联,这是一种很明显的形象思维方式的组合。在当前这个科学理性高度发达的社会,这种非理性的文学作品必定会成为光彩夺目的佼佼者。
  四、结语
  《恶棍来访》小说描述的人物众多,作者对所有人物都倾注了无限的同情。虽然偶尔会有一些俏皮有趣的片段,令人哑然失笑,但是全文的基调基本上是黑色的,或者说是灰色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作者隐藏的一种焦虑感和深切的忧思,充满了对人文主义情怀的探索和期许,这种焦虑情绪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现实同时也展现了珍妮弗·伊根后现代主义的文学魅力。
  [作者通联:湖北大冶市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主题导语】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青年时代师从北京画院画师惠孝同研习宋元绘画,并问道于吴玉如先生,学习古典文学。曾在天津书画社专事摹古。文革中饱受磨难,得以深谙社会人生。文革后登上文坛,为新时期文学重要作家。后重拾丹青,开创中西兼容、清新精雅、意境隽永的画风,海内外有“现代文人画”之称。  冯骥才兼为文化学者,二十世纪末以来投身文化遗产抢救,影响深远。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
期刊
【主题导语】  王安忆,当代作家、文学家。原籍福建省同安县,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作家茹志鹃次女,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初中毕业后赴安徽淮北农村插队,后调地区文工团工作,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  1976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96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
期刊
何谓宿构?通用的解释,泛指一种对于作文的积累不够而对文章进行“模板”式类似“套作”的行文方式。北大邝苑教授认为:“宿构就是给出一个写作文的模子,无论你出什么文章,我都能以不变应万变,把这文章的题目、重点、论点一一插入这模子的空中,完成文章。……宿构是一种对于规律的总结与提升。……宿构只是一个中性词,只是一个对于社会上的一种现象的客观描述。……宿构只是一种提前的准备与规律的寻找,又和能力挂钩,只不过
期刊
何谓“一例贯之”,就是用一个典型的事例论据作为支架贯通整篇文章。一般而言,考场作文为了不冒险,考生选用多个事例进行论证可以降低写作的难度,从而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分数。但是就文字功底较为深厚的考生而言,运用“一例贯之”的用材却可以推陈出新,彰显考生驾驭文本的能力,于“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中取胜。事实上,高考议论文的成功不完全在于事例的多寡,而在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的层层分析。运用“一
期刊
四年前,妈妈过世三周年那天,我到八宝山骨灰堂取回了妈妈的骨灰——按照当时的规定,三年期满,骨灰堂不再负保管的责任。远在广州的父亲来信说,还是入土为安吧!  可是,哪里去买这一方土?四年前那时候还不像现在,现在倒新辟了好多处安葬骨灰的墓地。那时,只有一个别无选择的,形同乱葬岗子的普通百姓的墓地。我去那里看过,普通百姓身后的居处和他们生前的住处一样拥挤。我辈本是蓬蒿人,把妈妈安葬在这里,并不委屈。然而
期刊
今年全国乙卷高考作文是今年高考一大亮点。这种题型,破除了传统材料作文不必要的“猜题”(需要揣摩命题人心理,寻找最佳立意),同时给考生提供了多样选择。在这些关键词中,既有现实中国积极发展的“正能量”,也有暴露问题的“负能量”。学生可以抒发民族的自豪感,也可以直面现实问题,表现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希望这种题型成为未来高考作文新常态。  一、借助归纳,筛选概念  十二个关键词,交叉运用多重视角,涵盖政治
期刊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长河,我国第二大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有一种苍凉、壮阔之美,古今很多的诗文直接或间接地赞美它。王
期刊
那人  车载着我们在九曲连环的山路上迂回,回望走过的路,像被抛在身后的点点灯火一样遥远。前行的远方夜色苍茫,寒意透过车窗的缝隙缕缕不绝地浸染着我的思绪,心里将我们投宿的远方思忖再三:“会不会是昏暗的灯火?”“会不会是精明世故的店主?”来时的欢快随之逐渐沉默。  不知过了多久,司机说:“到了。”我拉了拉不安的神经,拿起包,和同伴像久羁天涯的困顿之客,一头扎进店里。老板、老板娘正站在大厅里迎接着我们,
期刊
【技法阐释】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大抵都不会忘却这首《七步诗》,其作者曹植,乃三国时期的大名鼎鼎的才子兼诗人。诗中以同根而生的豆和萁来喻同父同母的兄弟,以燃萁煮豆来指同胞骨肉相残。它所负载的思想之沉重,情感之愤激,实在撼人心魄!于是,作者于七步之内赋出此诗,立即令其兄长曹丕“闻之,潸然泪下”,放弃了翦除作者之念。那么像《七步诗》这样,借助对
期刊
高考阅卷反馈的信息告诉我们:议论文是备受考生青睐的一种文体。它上手快,易操作,题旨相对显豁。考生只要有一定数量的论据积累,800多字的文章一般是能比较快捷地写成的。但是这几年高考,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的议论文并不多见,这与考生不善于选取最恰当的论据以及不会合理使用论据不无关系。  【技法阐释】  一、论据的选取  1. 精心选用最恰当的论据。所谓最恰当的论据,就是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