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棍来访》是美国当代女作家珍妮弗·伊根的代表作,全书只有两个部分,由十三个相对较为独立的片段组成,但各个相对独立的片段又相互存在一定的关联。小说的叙事横跨了五十年的时间,采用了顺叙和倒叙的结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人看后耳目一新。通过对这部小说的认真阅读可以发现,《恶棍来访》反映出当代美国社会所普遍存在的一种焦虑情绪。
一、《恶棍来访》对焦虑感的时间跨度体现
翻开《恶棍来访》这部小说,让读者感悟最深的是时间跨度,它前后跨度五十年,从朋克音乐风靡一时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一直写到了未来的2020年,而时间也是这部小说一个隐形的主角。她像一个幽灵一样,好像是一个全知的上帝,始终游荡在这部小说中,你无法对它视而不见。小说所有的故事都是用时间将其串联在一起,时间将所有人物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可以偷走人的激情,稀释人的爱情和友情,甚至能够成为杀人的利器。《恶棍来访》这本小说留给读者思考是非常沉重的:青春、迷茫、自由和代价。小说中的一群孩子,他们用青春去探索,每个人都试图保持心灵的自由,特别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追问理想,但是现实却是沉重的、残酷的。甲壳虫音乐已经不再辉煌,而过去的披头士也开始变老,这群人一天到晚不思上进,每个地方都能看到他们讨饭的身影,一群高中生疯狂地迷上了朋克音乐,开始组建自己乐队,体验摇滚为他们带来的各种欢乐和乐趣……小说将这一切进行描述,再现了朋克青年疯狂不羁的生活。
随着时光的流逝,曾经的辉煌渐渐远去,这未免给人一些心酸的感觉。斯科蒂本来是那群高中生当中的摇滚明星,但他最后却落魄的成为一个看门的人。曾经辉煌的明星博斯克,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逐渐从一个摇滚明星变成一个无人问津的肥佬。当他计划进行全国巡演的时候,他的经纪人斯蒂芬的话无情地将他的梦打碎——你现在只是从前的影子,而且满身病痛,老朽不堪!这让他备受打击,他开始精疲力竭,颓废,直到他几乎病得动不了了,疯狂地计划着自己的死期,使人感觉到悲伤。小说因为时间的跨度,展现出了各种人物命运的变化,通过文字间的焦虑和沉重,折射出人性的弱点。《恶棍来访》通过对这种青春迷茫和焦虑情绪的凸显,营造了美国社会“恶棍”的形象,恶棍就是不守规矩,不遵循一般人的普世价值,让所谓的理性和普世价值观在现实生活里受到打击,这些都将引发读者的深思。
二、《恶棍来访》对焦虑情绪的艺术表述
正如前所述,《恶棍来访》这本书的叙事时间是被打乱了的,在这本书当中,时序的直线破坏并非单极的颠倒和错置,它是一种多极化的复杂变化。读《恶棍来访》的时候,如果采用时序变化的角度来阅读将远远不够,比如在第十二章中,其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分别是借助预述来进行追述,同时也借助追述来进行预述。这种形式以幻灯片式的方法将这一章和其他章节有机地进行结合,巧妙地继续其他章节的故事,也可以对其他章节进行补充。该章节讲述了35岁的萨莎的故事,她因为有盗窃癖,所以她向心理医生进行倾诉,讲述了她和常规的盗窃行为所不同的盗窃经历,对一些钥匙、太阳镜、螺丝刀、肥皂、小孩儿围巾等都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她从来不去商店盗窃,物品也不會用。
萨莎六岁的时候,经常目睹自己的父母吵架,父亲的暴力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心理阴影,父亲失踪后,父爱又在萨沙成长经历中缺失。长时间以来,爱的缺失和焦虑情感,再加之安全感的丧失使萨沙患上了盗窃癖。萨莎并没有放弃对自己的重新发现和自我救赎,而是寻找心理医生进行积极的治疗。在积极的治疗下,萨沙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这也是我读这本小说获惊喜的一个部分,使我在感到焦虑的时候,不禁释怀。我认为该书将重要人物之一萨莎塑造成为一个盗窃癖患者,主要的目的是反映人们心里的一种亚健康状态,折射出当前社会所普遍存在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正逐渐的侵蚀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只有冲破身上裹着那些虚伪让人反感的憎恶的东西,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恶棍来访》对人性焦虑的展现
小说《恶棍来访》基本上囊括了整个欧洲的文学奖,一边倒的获奖方式,本身似乎有着一种不寻常的意味。为什么该小说能获这么多奖?当我将整部小说读完后,发现整本书中都透露着一种令人沉重的焦虑情感——也许这就是小说获奖的原因之一。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具有难度的文学作品,最初真的很难看进去,当你真的看进去之后,要想从书中走出来也真的很难。我想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曹雪芹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可谓是呕心沥血,将自己的经历完全的影射在书中。这本小说很多人也难以看得进去,但是看进去之后又是难以自拔。同样是一种焦虑伤感式的作品,同样一种创作方式,以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体现出来,这大概是这一类作品的共同之处。
《恶棍来访》这部作品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你不得不反复的阅读和研究,很多问题会冲击着你的某处痛楚和焦虑,而这种焦虑才是高度的文学提炼,这才是书中的亮点。书中每一个零散的碎片都会发光,平淡的情节中蕴藏着精彩,且故事与故事之间通过焦虑的情绪得以巧妙的关联,这是一种很明显的形象思维方式的组合。在当前这个科学理性高度发达的社会,这种非理性的文学作品必定会成为光彩夺目的佼佼者。
四、结语
《恶棍来访》小说描述的人物众多,作者对所有人物都倾注了无限的同情。虽然偶尔会有一些俏皮有趣的片段,令人哑然失笑,但是全文的基调基本上是黑色的,或者说是灰色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作者隐藏的一种焦虑感和深切的忧思,充满了对人文主义情怀的探索和期许,这种焦虑情绪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现实同时也展现了珍妮弗·伊根后现代主义的文学魅力。
[作者通联:湖北大冶市第六中学]
一、《恶棍来访》对焦虑感的时间跨度体现
翻开《恶棍来访》这部小说,让读者感悟最深的是时间跨度,它前后跨度五十年,从朋克音乐风靡一时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一直写到了未来的2020年,而时间也是这部小说一个隐形的主角。她像一个幽灵一样,好像是一个全知的上帝,始终游荡在这部小说中,你无法对它视而不见。小说所有的故事都是用时间将其串联在一起,时间将所有人物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可以偷走人的激情,稀释人的爱情和友情,甚至能够成为杀人的利器。《恶棍来访》这本小说留给读者思考是非常沉重的:青春、迷茫、自由和代价。小说中的一群孩子,他们用青春去探索,每个人都试图保持心灵的自由,特别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追问理想,但是现实却是沉重的、残酷的。甲壳虫音乐已经不再辉煌,而过去的披头士也开始变老,这群人一天到晚不思上进,每个地方都能看到他们讨饭的身影,一群高中生疯狂地迷上了朋克音乐,开始组建自己乐队,体验摇滚为他们带来的各种欢乐和乐趣……小说将这一切进行描述,再现了朋克青年疯狂不羁的生活。
随着时光的流逝,曾经的辉煌渐渐远去,这未免给人一些心酸的感觉。斯科蒂本来是那群高中生当中的摇滚明星,但他最后却落魄的成为一个看门的人。曾经辉煌的明星博斯克,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逐渐从一个摇滚明星变成一个无人问津的肥佬。当他计划进行全国巡演的时候,他的经纪人斯蒂芬的话无情地将他的梦打碎——你现在只是从前的影子,而且满身病痛,老朽不堪!这让他备受打击,他开始精疲力竭,颓废,直到他几乎病得动不了了,疯狂地计划着自己的死期,使人感觉到悲伤。小说因为时间的跨度,展现出了各种人物命运的变化,通过文字间的焦虑和沉重,折射出人性的弱点。《恶棍来访》通过对这种青春迷茫和焦虑情绪的凸显,营造了美国社会“恶棍”的形象,恶棍就是不守规矩,不遵循一般人的普世价值,让所谓的理性和普世价值观在现实生活里受到打击,这些都将引发读者的深思。
二、《恶棍来访》对焦虑情绪的艺术表述
正如前所述,《恶棍来访》这本书的叙事时间是被打乱了的,在这本书当中,时序的直线破坏并非单极的颠倒和错置,它是一种多极化的复杂变化。读《恶棍来访》的时候,如果采用时序变化的角度来阅读将远远不够,比如在第十二章中,其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分别是借助预述来进行追述,同时也借助追述来进行预述。这种形式以幻灯片式的方法将这一章和其他章节有机地进行结合,巧妙地继续其他章节的故事,也可以对其他章节进行补充。该章节讲述了35岁的萨莎的故事,她因为有盗窃癖,所以她向心理医生进行倾诉,讲述了她和常规的盗窃行为所不同的盗窃经历,对一些钥匙、太阳镜、螺丝刀、肥皂、小孩儿围巾等都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她从来不去商店盗窃,物品也不會用。
萨莎六岁的时候,经常目睹自己的父母吵架,父亲的暴力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心理阴影,父亲失踪后,父爱又在萨沙成长经历中缺失。长时间以来,爱的缺失和焦虑情感,再加之安全感的丧失使萨沙患上了盗窃癖。萨莎并没有放弃对自己的重新发现和自我救赎,而是寻找心理医生进行积极的治疗。在积极的治疗下,萨沙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这也是我读这本小说获惊喜的一个部分,使我在感到焦虑的时候,不禁释怀。我认为该书将重要人物之一萨莎塑造成为一个盗窃癖患者,主要的目的是反映人们心里的一种亚健康状态,折射出当前社会所普遍存在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正逐渐的侵蚀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只有冲破身上裹着那些虚伪让人反感的憎恶的东西,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恶棍来访》对人性焦虑的展现
小说《恶棍来访》基本上囊括了整个欧洲的文学奖,一边倒的获奖方式,本身似乎有着一种不寻常的意味。为什么该小说能获这么多奖?当我将整部小说读完后,发现整本书中都透露着一种令人沉重的焦虑情感——也许这就是小说获奖的原因之一。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具有难度的文学作品,最初真的很难看进去,当你真的看进去之后,要想从书中走出来也真的很难。我想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曹雪芹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可谓是呕心沥血,将自己的经历完全的影射在书中。这本小说很多人也难以看得进去,但是看进去之后又是难以自拔。同样是一种焦虑伤感式的作品,同样一种创作方式,以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体现出来,这大概是这一类作品的共同之处。
《恶棍来访》这部作品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你不得不反复的阅读和研究,很多问题会冲击着你的某处痛楚和焦虑,而这种焦虑才是高度的文学提炼,这才是书中的亮点。书中每一个零散的碎片都会发光,平淡的情节中蕴藏着精彩,且故事与故事之间通过焦虑的情绪得以巧妙的关联,这是一种很明显的形象思维方式的组合。在当前这个科学理性高度发达的社会,这种非理性的文学作品必定会成为光彩夺目的佼佼者。
四、结语
《恶棍来访》小说描述的人物众多,作者对所有人物都倾注了无限的同情。虽然偶尔会有一些俏皮有趣的片段,令人哑然失笑,但是全文的基调基本上是黑色的,或者说是灰色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作者隐藏的一种焦虑感和深切的忧思,充满了对人文主义情怀的探索和期许,这种焦虑情绪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现实同时也展现了珍妮弗·伊根后现代主义的文学魅力。
[作者通联:湖北大冶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