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是学生开启心智和发展思维的导火索,也是他们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当小学数学教师将问题合理有效地引入到自己的教学课堂时,整个教学的氛围就会变得热闹起来,学生也因此能够积极地参与进行,进而使得教师的教学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因而小学数学教师要思考的内容就是如何让问题的作用在课堂上发挥出来,接下来笔者就围绕问题难度分层化、呈现方式趣味化、回答秩序有序化三方面展开介绍。
关键词:问题教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是陶行知老先生为教师留下来的有效教学经验。因而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创建高效的教学课堂,他们就需要做一个提问的智者。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设计的角度、呈现的方式以及提问后的回答秩序。这样的话,教师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问题的作用,使其引领着教师进行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并且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中对数学知识有着深刻的认识。
一、根据学生基础,使问题难度分层化
问题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一种有效形式,但这是建立在学生回答問题的基础上的。此时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全都难度过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会失去回答的兴趣;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全都难度过高,学生能力较差的学生则会对其产生畏惧的心理。这两种现象都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因而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来为他们设计难度分层化的问题。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自行去寻找自己想要回答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就让学生对其进行了预习,并且要求他们将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传给笔者。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并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能够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你是如何来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这些问题由易到难,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回答需求。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就会让学生去自主选择问题来进行回答。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回答,并且在答对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他们也因此会对问题的回答充满兴趣。
二、结合学生特征,使呈现方式趣味化
问题本身因为包含数学知识,其对学生而言是抽象复杂的,也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在问题的呈现方式上下功夫。要知道,呈现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和问题内容来进行合理的选择。这样的话,当教师将问题呈现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就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讯速地吸引到问题上。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好胜心来用竞争的方式来让他们回答的欲望更加强烈。例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为了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就为他们进行了操作情境的创建,让他们亲自动手去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的搭建。在此过程中,笔者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面和棱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因为笔者的做法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能够获得快乐,他们也因此会积极地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观察,并且对笔者所提出的问题产生回答的欲望。
三、进行有效调控,使回答秩序有序化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小学数学教师向学生展示了问题之后,学生的性格导致了他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各种现象。此时教师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现场的秩序就很有可能变得失控,也因此造成了对课堂时间的浪费。因而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提前相处解决的策略。这样的话,教师在课堂上就能够进行有效调控,进而使得学生回答的秩序变得有序化。例如: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笔者在课堂上会通过对旧知识的提问来引出新知识。在笔者进行提问之后,学生就很有可能纷纷各抒己见,大声进行问题的回答。这样所导致的后果是笔者没有听清任何学生的回答,反而让时间白白地浪费。因而笔者在备课的时候就会考虑到这一情况,进而在提出问题之后向学生说:请各位学生举手抢答,先回答并且答对的学生有奖励。这样的话,学生的回答就会变得井然有序起来。除此之外,在课堂上其他提出问题的地方,笔者也都会考虑到学生的反应,进而提前想好应对的措施。这样一来,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够取得很高的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不管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将问题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课堂中,他们都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各种情况。因为问题的回答者是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够轻松地接受这些问题并且产生回答的欲望,那么问题将毫无价值可言。因而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呈现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征,在学生回答的问题考虑到他们应该出现的各种现象。
参考文献:
[1]徐欢.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71.
[2]陈春.小学数学“问题引领·自主解决”教学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18(32):3-4.
关键词:问题教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是陶行知老先生为教师留下来的有效教学经验。因而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创建高效的教学课堂,他们就需要做一个提问的智者。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设计的角度、呈现的方式以及提问后的回答秩序。这样的话,教师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问题的作用,使其引领着教师进行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并且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中对数学知识有着深刻的认识。
一、根据学生基础,使问题难度分层化
问题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一种有效形式,但这是建立在学生回答問题的基础上的。此时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全都难度过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会失去回答的兴趣;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全都难度过高,学生能力较差的学生则会对其产生畏惧的心理。这两种现象都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因而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来为他们设计难度分层化的问题。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自行去寻找自己想要回答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就让学生对其进行了预习,并且要求他们将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传给笔者。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并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能够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你是如何来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这些问题由易到难,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回答需求。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就会让学生去自主选择问题来进行回答。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回答,并且在答对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他们也因此会对问题的回答充满兴趣。
二、结合学生特征,使呈现方式趣味化
问题本身因为包含数学知识,其对学生而言是抽象复杂的,也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在问题的呈现方式上下功夫。要知道,呈现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和问题内容来进行合理的选择。这样的话,当教师将问题呈现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就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讯速地吸引到问题上。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好胜心来用竞争的方式来让他们回答的欲望更加强烈。例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为了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就为他们进行了操作情境的创建,让他们亲自动手去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的搭建。在此过程中,笔者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面和棱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因为笔者的做法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能够获得快乐,他们也因此会积极地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观察,并且对笔者所提出的问题产生回答的欲望。
三、进行有效调控,使回答秩序有序化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小学数学教师向学生展示了问题之后,学生的性格导致了他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各种现象。此时教师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现场的秩序就很有可能变得失控,也因此造成了对课堂时间的浪费。因而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提前相处解决的策略。这样的话,教师在课堂上就能够进行有效调控,进而使得学生回答的秩序变得有序化。例如: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笔者在课堂上会通过对旧知识的提问来引出新知识。在笔者进行提问之后,学生就很有可能纷纷各抒己见,大声进行问题的回答。这样所导致的后果是笔者没有听清任何学生的回答,反而让时间白白地浪费。因而笔者在备课的时候就会考虑到这一情况,进而在提出问题之后向学生说:请各位学生举手抢答,先回答并且答对的学生有奖励。这样的话,学生的回答就会变得井然有序起来。除此之外,在课堂上其他提出问题的地方,笔者也都会考虑到学生的反应,进而提前想好应对的措施。这样一来,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够取得很高的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不管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将问题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课堂中,他们都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各种情况。因为问题的回答者是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够轻松地接受这些问题并且产生回答的欲望,那么问题将毫无价值可言。因而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呈现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征,在学生回答的问题考虑到他们应该出现的各种现象。
参考文献:
[1]徐欢.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71.
[2]陈春.小学数学“问题引领·自主解决”教学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18(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