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儿”是一种民间艺术,它以婉转、高亢的唱法在民间广为流传。临夏“花儿”是民间文化的缩影,是时代文化的活化石。如何使得这种民间艺术在学校教学中有序开展,并得以传承下去,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本地区小学教育教学中临夏“花儿”传承出发,就如何使这种民间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并为今后的教育研究提供有用的价值参考。
临夏花儿 传承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4-0001-01
1.临夏“花儿”概述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盛开着一朵璀璨芬芳的民族民间艺术奇葩——临夏“花儿”。临夏花儿唱词独特,曲调婉转,在甘肃、青海、宁夏地区广为流传。在新疆的广大地区,传唱在众多的民族群众中。传唱的民族之多,唱词之广,音调之丰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广为流传。临夏“花儿”的唱法多以爱情为背景,展现了各个阶层的社会生活,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活动和意识觉悟。不但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表现水平,更是民间文化积淀和人文情怀的一面镜子。
临夏“花儿”,是具有民族特点的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语言特色源自于属于西北地区汉语方言分支的“河洲话”。以汉语为基础语言,并融入了羌族、蒙古族、突厥语族等语言的成分,语言的多元化构成了临夏花儿唱词的特殊性以及富于变化的风格。要真正了解临夏“花儿”,我们无法去追溯,而描写古河州花儿的诗文最早出现在明朝,这种独特的民歌,逐渐繁荣起来。
2.临夏“花儿”的发展现状
在漫长的“花儿”发展进展中,成千上万的普通老百姓凭借心灵的感触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了缓解生活的压力,丢下家庭的拖累,摆脱礼教的束缚,冲破人心的防范,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代代相传,成就了人们生命旋律中最欢快的乐章,因而民间的“花儿”艺术才得以不断地传承下去。临夏地区的“花儿”作为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也不例外。在最初属于它自己的这片土地上,它稳定地保持着传承的连续性和和血脉的纯正性,穿插于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无情地改变了原有的面貌,城市化的进程以及伴其而生的现代娱乐活动犹如一股看不见的潜流,广裹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也随着现代化气息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原有的面貌。“花儿”艺术的土壤在不断地流失,“花儿”的根基发生着动摇,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与此同时,随着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影响,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至传播、民间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断地相互碰撞。随着新型的产业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时候,民间艺术逐渐被世人所遗忘。临夏“花儿”的传承链条承受不住这突然而至的力量而出现断裂,它正面临着自产生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生存和传承危机。
3.临夏“花儿”在小学传承保护的策略
(1) 加强“花儿”传承在小学阶段的培养保护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应该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确保“花儿”艺术的培养应该是当务之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它不仅是传承的文化,更是民间艺术的真实写照,也是民间艺术在人生活中的一段历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花儿”艺術如同一种语言一样,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好奇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差异在于,前者传承过程不存在传承人,而后者的存在与传承离不开传承人,传承人一旦消失,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不复存在。因而,在音乐文化传承领域中,最关键的是人,而能够使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则是人的活动,所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展临夏“花儿”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从小就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临夏“花儿”这种文化才能够得到重视和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才得以源远流长。花儿的传唱情境是生生不息的生活场域,人的活动是使花儿绵延不绝的源泉。中国有句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对“人”的保护而去谈花儿的保护和传承,无疑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
(2)民间传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如果说一切问题的解决最终依赖于人的话,那么花儿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最终的基点无疑是人本身。花儿作为一种山野民歌,其口传特点是与没有文化的广大农民相对应的,时至今日很多花儿歌手还是处于上学少、文化底子薄的状态。学校教育中,除了开展常规教学之外,可以把“花儿”艺术作为一种校本课程,在学校开展。很多民间“花儿”传承人虽然解除了一定的声乐知识,但内容大多都是不全面的,临夏“花儿”的曲调和唱法他们只是简单地了解一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通过学校音乐教育的途径,从小学就开始接受专业基础训练,掌握基本的综合音乐素质。笔者根据各种花儿赛事所掌握的情况,很多民间歌手接触临夏“花儿”的时间较迟,并且多半都是道听途说,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他们内心是希望从小就接触“花儿”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说,花儿艺术能否得到继承和发展,能否表现出新的生命力,取决于是否真正从小学教育就开始培养和学习这种民间文化,而这一切都是通过花儿的主体即传承人来实现的。因此,如何从小学阶段培养高素质的传承人对于“花儿”艺术的传承发展就具有战略意义了。
临夏“花儿”作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块瑰宝,在声乐艺术领域中绽放着独特的光芒,正是有了花儿唱词中特有的语言倒置及多种虚词的用法,才形成了临夏“花儿”鲜明的艺术风格,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临夏花儿 传承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4-0001-01
1.临夏“花儿”概述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盛开着一朵璀璨芬芳的民族民间艺术奇葩——临夏“花儿”。临夏花儿唱词独特,曲调婉转,在甘肃、青海、宁夏地区广为流传。在新疆的广大地区,传唱在众多的民族群众中。传唱的民族之多,唱词之广,音调之丰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广为流传。临夏“花儿”的唱法多以爱情为背景,展现了各个阶层的社会生活,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活动和意识觉悟。不但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表现水平,更是民间文化积淀和人文情怀的一面镜子。
临夏“花儿”,是具有民族特点的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语言特色源自于属于西北地区汉语方言分支的“河洲话”。以汉语为基础语言,并融入了羌族、蒙古族、突厥语族等语言的成分,语言的多元化构成了临夏花儿唱词的特殊性以及富于变化的风格。要真正了解临夏“花儿”,我们无法去追溯,而描写古河州花儿的诗文最早出现在明朝,这种独特的民歌,逐渐繁荣起来。
2.临夏“花儿”的发展现状
在漫长的“花儿”发展进展中,成千上万的普通老百姓凭借心灵的感触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了缓解生活的压力,丢下家庭的拖累,摆脱礼教的束缚,冲破人心的防范,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代代相传,成就了人们生命旋律中最欢快的乐章,因而民间的“花儿”艺术才得以不断地传承下去。临夏地区的“花儿”作为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也不例外。在最初属于它自己的这片土地上,它稳定地保持着传承的连续性和和血脉的纯正性,穿插于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无情地改变了原有的面貌,城市化的进程以及伴其而生的现代娱乐活动犹如一股看不见的潜流,广裹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也随着现代化气息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原有的面貌。“花儿”艺术的土壤在不断地流失,“花儿”的根基发生着动摇,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与此同时,随着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影响,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至传播、民间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断地相互碰撞。随着新型的产业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时候,民间艺术逐渐被世人所遗忘。临夏“花儿”的传承链条承受不住这突然而至的力量而出现断裂,它正面临着自产生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生存和传承危机。
3.临夏“花儿”在小学传承保护的策略
(1) 加强“花儿”传承在小学阶段的培养保护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应该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确保“花儿”艺术的培养应该是当务之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它不仅是传承的文化,更是民间艺术的真实写照,也是民间艺术在人生活中的一段历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花儿”艺術如同一种语言一样,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好奇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差异在于,前者传承过程不存在传承人,而后者的存在与传承离不开传承人,传承人一旦消失,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不复存在。因而,在音乐文化传承领域中,最关键的是人,而能够使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则是人的活动,所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展临夏“花儿”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从小就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临夏“花儿”这种文化才能够得到重视和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才得以源远流长。花儿的传唱情境是生生不息的生活场域,人的活动是使花儿绵延不绝的源泉。中国有句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对“人”的保护而去谈花儿的保护和传承,无疑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
(2)民间传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如果说一切问题的解决最终依赖于人的话,那么花儿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最终的基点无疑是人本身。花儿作为一种山野民歌,其口传特点是与没有文化的广大农民相对应的,时至今日很多花儿歌手还是处于上学少、文化底子薄的状态。学校教育中,除了开展常规教学之外,可以把“花儿”艺术作为一种校本课程,在学校开展。很多民间“花儿”传承人虽然解除了一定的声乐知识,但内容大多都是不全面的,临夏“花儿”的曲调和唱法他们只是简单地了解一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通过学校音乐教育的途径,从小学就开始接受专业基础训练,掌握基本的综合音乐素质。笔者根据各种花儿赛事所掌握的情况,很多民间歌手接触临夏“花儿”的时间较迟,并且多半都是道听途说,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他们内心是希望从小就接触“花儿”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说,花儿艺术能否得到继承和发展,能否表现出新的生命力,取决于是否真正从小学教育就开始培养和学习这种民间文化,而这一切都是通过花儿的主体即传承人来实现的。因此,如何从小学阶段培养高素质的传承人对于“花儿”艺术的传承发展就具有战略意义了。
临夏“花儿”作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块瑰宝,在声乐艺术领域中绽放着独特的光芒,正是有了花儿唱词中特有的语言倒置及多种虚词的用法,才形成了临夏“花儿”鲜明的艺术风格,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