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在教书育人中,育人是最根本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爱。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是激发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力量;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是通向孩子们内心世界的桥梁;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和开朗乐观的个性。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做到“诲人不倦”,之于我的理解,就是对每一个孩子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
一、爱之慧眼——用爱的眼睛发掘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每个孩子既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能领域,又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智能结构,教育的目的就是发现智能强项,让它成为孩子的闪光点,从而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事例一:在开学初的两个月里,小一班的茅茅每天在幼儿园里说的最多的就是“奶奶,我要奶奶,奶奶什么时候来?”用茅茅奶奶的话来说:“我们茅茅从生下来开始一分钟也没离开过我”,正是奶奶无微不至的照料使他产生了安全的依恋,从而使他一下子很难适应陌生的群体生活,在班里他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小朋友交往,却常常是老师的小尾巴。在茅茅与老师的交往中,我们发现茅茅非常喜欢唱歌,而且对歌曲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准确,只要唱起歌来,茅茅是全情投入。抓住茅茅爱唱歌的特点,我们开始一步一步引导茅茅融入集体活动,遇到音乐活动,就会请茅茅一起参与演唱与表演,茅茅对自己的强项显然很有信心,在尝到了歌唱活动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后,我们慢慢又引导他参与其他的集体活动,一个学期下来,茅茅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每天来园后和奶奶平静地说再见,在幼儿园里常常能听到他自己快乐地哼着歌曲“我是小宝贝,我不怕累,唱歌跳舞我都会……”
事例二:一天午餐后,思豪由于拉肚子,不小心将自己的裤子弄脏了,由于他抽屉里没有可更换的裤子,我们便打电话给他妈妈让她送一条裤子过来。眼看午睡的时间也快到了,于是我们便让思豪脱掉了裤子先睡觉。没过多久,思豪妈妈就来了,我接过妈妈手里的棉毛裤给思豪穿上,思豪开心地看着自己妈妈,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拉肚子了。”妈妈说:“没事的,男子汉,穿了睡觉吧”,说完妈妈就挥挥手对思豪说再见。思豪看到妈妈要走,撒起娇来:“妈妈,抱一下再走吧。”思豪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过后妈妈就走了,过了一会儿,我只听见被子里有隐隐的抽泣声,我忙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思豪在轻轻的哭,我问:“思豪,你怎么啦?肚子不舒服吗?”思豪眼泪汪汪地看着我说:“老师,我忘了和妈妈说路上注意安全”。看着孩子的眼泪,听着孩子的话语,我的心里一惊,这个平时调皮捣蛋、脾气火爆的小男孩也会有如此细腻丰富的内心,在他的心里装着家人,他用拥抱、关心来表达他对家人的关爱,以后的每天早晨,他都会对妈妈说这样两句话:“妈妈再见,路上注意安全。”妈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走了。孩子稚嫩贴心的话语不仅将温暖带给了妈妈也将感动带给了我们老师。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想要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作为老师,我们要读懂孩子的行为,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
二、爱之巧言——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和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因此,作为老师,就需要我们调动起孩子的那颗积极向上的心,鼓励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事例一:小崔是我们班个子最矮的小男孩,胳膊和腿都细细的,小小的脑袋上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抱起来感觉也很轻,通过和小崔奶奶的交流知道小崔是个早产儿,从小就不怎么吃东西,在家里常常是家人东一口西一口地追着喂,来到幼儿园,小崔根本不愿意自己动手吃饭。为了使他自己动手吃饭,我在无意间和他玩的一个游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游戏是根据“送信”改编的,我舀起一勺饭和菜,递到他的嘴边,然后故作神秘地对小崔说:“咚咚咚,小狗来敲门啦,快把门打开吧”,小崔很开心地就张开了一大口吃了下去,于是,我马上又换了一种小动物,让小崔的小嘴巴开门,小崔又一大口吃了下去,眼看游戏挺有效果,我就让他自己拿着勺子,然后我念儿歌开始吃饭,一碗饭很快就吃完了。后来,在“敲门”后,我又使用了“挖土机”“小老虎”的游戏,小崔在和我一起做游戏的过程中养成了快快吃饭的好习惯,一学期下来,小崔变胖了,小手也变能干了。在午餐开放时,他的妈妈看到他在幼儿园里能快快吃饭并能来添饭,觉得很开心。
事例二:书航是个沉默内向的小男孩,平时在班里他总是一声不吭,默默无闻。只有和同住一个小区的喆喆才有些话题,看到老师总是低下头去,仿佛像做错了事一样。在集体活动中,他也从来不举手发言,我们抛给他最简单的问题,他站起来也是一脸尴尬的表情,用手搓着衣角,红着脸不肯开口。为此,我们和他的家人都很着急,但无论我们怎么引导,他依然如故,金口难开。在一次“叠高”的能力竞赛中,我介绍完竞赛规则,说:“现在老师要请能干的小朋友来试一试”,当我抬起头,只见书航高高举起了手,我心里很高兴,马上请他上来示范,他沉着冷静的完成了叠高比赛,我马上奖励给他一个大大的红苹果,孩子们也以热烈的掌声来表扬他,活动结束后,我找到书航,对他说:“书航,今天你真勇敢,下次代表我们班去参加能力竞赛,为我们班赢奖状回来,好吗?”他羞涩地点头答应了。第二天,书航的奶奶跟我说:“我们书航回来说老师要我去参加比赛,是不是真的呀?”我告诉了她书航主动参加比赛的事,奶奶很高兴,说“那我回家让他多练练,让他得第一名”,有了这次参加能力竞赛的经历,书航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还参加了“搓团圆”“扣纽扣”等能力竞赛,由于他细心、沉着的个性,团圆被搓得又小又圆,纽扣扣得整整齐齐,得了不少奖状。 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老师需要用心去发现,细细体会,用赏识的目光、鼓励的话语激励孩子,孩子们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我们常常发现在课堂上表扬某个孩子时,其他孩子的目光会齐刷刷地看着他,并向他学习,这个时候教室里会比任何时候都安静,孩子们这种情绪和肢体语言上的变化,都是期望老师能给他一个表扬,期望得到老师一份赏识的目光,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肯定。老师、家长、同伴的鼓励就像孩子前进路上的助推器,牵引着他们不断向前走,
三、爱之明理——用爱的理性拒绝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古人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孩子们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而家长的溺爱带给孩子的并不是幸福。爱孩子要有原则,迁就孩子并不是爱,而是害。
事例一:小众的爸爸妈妈都是外来打工人员,生活并不富裕,但是爸爸对宝贝儿子非常疼爱,对小众的任何要求从来都是有求必应。小众每天都要在学校门口的小店里买一样玩具才肯来上学,在我们老师的暗示下爸爸开始不买玩具,于是小众就在学校门口大哭大闹起来,爸爸一生气,抓起小众的衣领就往班里一扔,留下了小众一人在教室里没完没了的哭闹和孩子们看热闹似的七嘴八舌的乱糟糟的环境。为此,我与小朋友们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买玩具”,孩子们都知道玩具很好玩,去超市、商店有很多玩具,玩具要用钱买,于是我们就围绕着“钱从哪儿来”开始谈,经过讨论孩子们明白钱都是爸爸妈妈通过辛苦工作而赚来的,天天买玩具会浪费爸爸妈妈的钱,小朋友说:“幼儿园里也有很多玩具,大家一起玩”,还有的说:“小宝宝才玩玩具,我们长大了要学本领”,孩子们小大人似的议论似乎让小众也明白了很多,通过做家长的工作,小众现在已能高高兴兴不买玩具就上幼儿园了。每当孩子们有喝不完牛奶、剩饭时,孩子们自己就会告诉同伴说:“不能浪费,这是爸爸妈妈辛苦赚钱买来的。”我想,孩子们从小在心中种下关爱家人、感恩自然的情怀,那么,他们的人生定会是积极向上的。
事例二:午睡起床,孩子们都开始自己动手穿衣服,唯有茅茅坐在床上一动也不动,“茅茅,快穿毛衣,当心感冒。”茅茅马上回答说:“老师帮我穿。”“你的小手最能干了,自己穿。”“我没有小手呀。”“那你的手呢?”“在家里,没带来”他回答地干脆利落,听着他的回答,我是又好气又好笑。“那你吃饭时用的是什么?用什么拿的蜡笔?”他顿时没了声音。不过,他并不泄气,依然坐在床上,高高举起毛衣对我说:“老师,你来帮我穿呀。”“我知道你会穿衣服的,你看小朋友都是自己穿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茅茅说:“我的事情老师做。”“老师已经把穿衣服的本领教给你了,你不做自己的小手也生气了。”“你生气了吗?”他看看自己的小手,“你看,小手红红的,就像生气时的脸一样。”听了这话,他不声不响地拿起毛衣自己穿了起来,很快就穿好了。
在与孩子们的斗智斗勇中,逐渐使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允许做。有规可循,孩子才能逐步建立起抑制不良行为的能力。也许开始培养时,孩子并不一定完全理解,而是单纯地反射,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在培养孩子树立约束自己准则的同时,孩子们也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有句话说得好“孩子小时给他们深根,孩子大了给他们翅膀”,只有给他们深厚的生命滋养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飞翔。
四、爱之善行——用爱的热情回报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的确,爱是热情的源泉,热情是爱的表达。教师要引导孩子向真,向善,向美,向高尚靠拢,引导孩子获得充分发展,为他们将来打基础,而这一切,都需要情感的火热,情绪的高涨。
事例一:还记得在上学期我的一节片级公开课《幸福的大桌子》备课过程中,我调动大脑中的知识储备,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我会想用什么样的语言可以吸引孩子,做什么样的游戏会让他们乐在其中。在充分准备过后,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百花齐放,孩子们的脸上是发现知识奥秘时惊喜的神情,是通过努力驾驭知识后那自豪的眼神。当我反思自己的工作时,领导、同事总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我的身边,用自己的经验来帮我出谋划策,毫无吝啬,让我的心中充满感动,这份感动也化作了我工作的动力,用我每一天的工作来回报给孩子。
事例二:在幼儿园我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每一天都是充满挑战的日子,每一天与孩子们之间都会发生新的故事。而每一天的早晨,便是故事的开始,我们尊重每个孩子,并热情地用鞠躬问好的方式相互问候,给每一个孩子、家长一个快乐的心情,让每一天充满阳光。面对孩子,播种一份淡淡的微笑,孩子会还给你整天的快乐;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他会报以你意想不到的惊喜;疲惫时,孩子会为悄悄为你端来一杯水,还会有一双双澈亮的眼睛在关怀着你;课间十分,总会有一双双小手来摸摸你的大手。
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光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还不够,还要毫不吝啬地把我们的赞美表达出来,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更何况是孩子,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吝惜给予他们赞美,而且要及时。
作为老师,让我们时刻谨记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用爱的眼睛发掘孩子,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用爱的理性拒绝孩子,用爱的热情回报孩子,一路陪孩子收获,一路陪孩子成长。
一、爱之慧眼——用爱的眼睛发掘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每个孩子既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能领域,又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智能结构,教育的目的就是发现智能强项,让它成为孩子的闪光点,从而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事例一:在开学初的两个月里,小一班的茅茅每天在幼儿园里说的最多的就是“奶奶,我要奶奶,奶奶什么时候来?”用茅茅奶奶的话来说:“我们茅茅从生下来开始一分钟也没离开过我”,正是奶奶无微不至的照料使他产生了安全的依恋,从而使他一下子很难适应陌生的群体生活,在班里他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小朋友交往,却常常是老师的小尾巴。在茅茅与老师的交往中,我们发现茅茅非常喜欢唱歌,而且对歌曲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准确,只要唱起歌来,茅茅是全情投入。抓住茅茅爱唱歌的特点,我们开始一步一步引导茅茅融入集体活动,遇到音乐活动,就会请茅茅一起参与演唱与表演,茅茅对自己的强项显然很有信心,在尝到了歌唱活动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后,我们慢慢又引导他参与其他的集体活动,一个学期下来,茅茅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每天来园后和奶奶平静地说再见,在幼儿园里常常能听到他自己快乐地哼着歌曲“我是小宝贝,我不怕累,唱歌跳舞我都会……”
事例二:一天午餐后,思豪由于拉肚子,不小心将自己的裤子弄脏了,由于他抽屉里没有可更换的裤子,我们便打电话给他妈妈让她送一条裤子过来。眼看午睡的时间也快到了,于是我们便让思豪脱掉了裤子先睡觉。没过多久,思豪妈妈就来了,我接过妈妈手里的棉毛裤给思豪穿上,思豪开心地看着自己妈妈,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拉肚子了。”妈妈说:“没事的,男子汉,穿了睡觉吧”,说完妈妈就挥挥手对思豪说再见。思豪看到妈妈要走,撒起娇来:“妈妈,抱一下再走吧。”思豪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过后妈妈就走了,过了一会儿,我只听见被子里有隐隐的抽泣声,我忙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思豪在轻轻的哭,我问:“思豪,你怎么啦?肚子不舒服吗?”思豪眼泪汪汪地看着我说:“老师,我忘了和妈妈说路上注意安全”。看着孩子的眼泪,听着孩子的话语,我的心里一惊,这个平时调皮捣蛋、脾气火爆的小男孩也会有如此细腻丰富的内心,在他的心里装着家人,他用拥抱、关心来表达他对家人的关爱,以后的每天早晨,他都会对妈妈说这样两句话:“妈妈再见,路上注意安全。”妈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走了。孩子稚嫩贴心的话语不仅将温暖带给了妈妈也将感动带给了我们老师。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想要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作为老师,我们要读懂孩子的行为,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
二、爱之巧言——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和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因此,作为老师,就需要我们调动起孩子的那颗积极向上的心,鼓励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事例一:小崔是我们班个子最矮的小男孩,胳膊和腿都细细的,小小的脑袋上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抱起来感觉也很轻,通过和小崔奶奶的交流知道小崔是个早产儿,从小就不怎么吃东西,在家里常常是家人东一口西一口地追着喂,来到幼儿园,小崔根本不愿意自己动手吃饭。为了使他自己动手吃饭,我在无意间和他玩的一个游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游戏是根据“送信”改编的,我舀起一勺饭和菜,递到他的嘴边,然后故作神秘地对小崔说:“咚咚咚,小狗来敲门啦,快把门打开吧”,小崔很开心地就张开了一大口吃了下去,于是,我马上又换了一种小动物,让小崔的小嘴巴开门,小崔又一大口吃了下去,眼看游戏挺有效果,我就让他自己拿着勺子,然后我念儿歌开始吃饭,一碗饭很快就吃完了。后来,在“敲门”后,我又使用了“挖土机”“小老虎”的游戏,小崔在和我一起做游戏的过程中养成了快快吃饭的好习惯,一学期下来,小崔变胖了,小手也变能干了。在午餐开放时,他的妈妈看到他在幼儿园里能快快吃饭并能来添饭,觉得很开心。
事例二:书航是个沉默内向的小男孩,平时在班里他总是一声不吭,默默无闻。只有和同住一个小区的喆喆才有些话题,看到老师总是低下头去,仿佛像做错了事一样。在集体活动中,他也从来不举手发言,我们抛给他最简单的问题,他站起来也是一脸尴尬的表情,用手搓着衣角,红着脸不肯开口。为此,我们和他的家人都很着急,但无论我们怎么引导,他依然如故,金口难开。在一次“叠高”的能力竞赛中,我介绍完竞赛规则,说:“现在老师要请能干的小朋友来试一试”,当我抬起头,只见书航高高举起了手,我心里很高兴,马上请他上来示范,他沉着冷静的完成了叠高比赛,我马上奖励给他一个大大的红苹果,孩子们也以热烈的掌声来表扬他,活动结束后,我找到书航,对他说:“书航,今天你真勇敢,下次代表我们班去参加能力竞赛,为我们班赢奖状回来,好吗?”他羞涩地点头答应了。第二天,书航的奶奶跟我说:“我们书航回来说老师要我去参加比赛,是不是真的呀?”我告诉了她书航主动参加比赛的事,奶奶很高兴,说“那我回家让他多练练,让他得第一名”,有了这次参加能力竞赛的经历,书航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还参加了“搓团圆”“扣纽扣”等能力竞赛,由于他细心、沉着的个性,团圆被搓得又小又圆,纽扣扣得整整齐齐,得了不少奖状。 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老师需要用心去发现,细细体会,用赏识的目光、鼓励的话语激励孩子,孩子们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我们常常发现在课堂上表扬某个孩子时,其他孩子的目光会齐刷刷地看着他,并向他学习,这个时候教室里会比任何时候都安静,孩子们这种情绪和肢体语言上的变化,都是期望老师能给他一个表扬,期望得到老师一份赏识的目光,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肯定。老师、家长、同伴的鼓励就像孩子前进路上的助推器,牵引着他们不断向前走,
三、爱之明理——用爱的理性拒绝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古人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孩子们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而家长的溺爱带给孩子的并不是幸福。爱孩子要有原则,迁就孩子并不是爱,而是害。
事例一:小众的爸爸妈妈都是外来打工人员,生活并不富裕,但是爸爸对宝贝儿子非常疼爱,对小众的任何要求从来都是有求必应。小众每天都要在学校门口的小店里买一样玩具才肯来上学,在我们老师的暗示下爸爸开始不买玩具,于是小众就在学校门口大哭大闹起来,爸爸一生气,抓起小众的衣领就往班里一扔,留下了小众一人在教室里没完没了的哭闹和孩子们看热闹似的七嘴八舌的乱糟糟的环境。为此,我与小朋友们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买玩具”,孩子们都知道玩具很好玩,去超市、商店有很多玩具,玩具要用钱买,于是我们就围绕着“钱从哪儿来”开始谈,经过讨论孩子们明白钱都是爸爸妈妈通过辛苦工作而赚来的,天天买玩具会浪费爸爸妈妈的钱,小朋友说:“幼儿园里也有很多玩具,大家一起玩”,还有的说:“小宝宝才玩玩具,我们长大了要学本领”,孩子们小大人似的议论似乎让小众也明白了很多,通过做家长的工作,小众现在已能高高兴兴不买玩具就上幼儿园了。每当孩子们有喝不完牛奶、剩饭时,孩子们自己就会告诉同伴说:“不能浪费,这是爸爸妈妈辛苦赚钱买来的。”我想,孩子们从小在心中种下关爱家人、感恩自然的情怀,那么,他们的人生定会是积极向上的。
事例二:午睡起床,孩子们都开始自己动手穿衣服,唯有茅茅坐在床上一动也不动,“茅茅,快穿毛衣,当心感冒。”茅茅马上回答说:“老师帮我穿。”“你的小手最能干了,自己穿。”“我没有小手呀。”“那你的手呢?”“在家里,没带来”他回答地干脆利落,听着他的回答,我是又好气又好笑。“那你吃饭时用的是什么?用什么拿的蜡笔?”他顿时没了声音。不过,他并不泄气,依然坐在床上,高高举起毛衣对我说:“老师,你来帮我穿呀。”“我知道你会穿衣服的,你看小朋友都是自己穿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茅茅说:“我的事情老师做。”“老师已经把穿衣服的本领教给你了,你不做自己的小手也生气了。”“你生气了吗?”他看看自己的小手,“你看,小手红红的,就像生气时的脸一样。”听了这话,他不声不响地拿起毛衣自己穿了起来,很快就穿好了。
在与孩子们的斗智斗勇中,逐渐使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允许做。有规可循,孩子才能逐步建立起抑制不良行为的能力。也许开始培养时,孩子并不一定完全理解,而是单纯地反射,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在培养孩子树立约束自己准则的同时,孩子们也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有句话说得好“孩子小时给他们深根,孩子大了给他们翅膀”,只有给他们深厚的生命滋养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飞翔。
四、爱之善行——用爱的热情回报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的确,爱是热情的源泉,热情是爱的表达。教师要引导孩子向真,向善,向美,向高尚靠拢,引导孩子获得充分发展,为他们将来打基础,而这一切,都需要情感的火热,情绪的高涨。
事例一:还记得在上学期我的一节片级公开课《幸福的大桌子》备课过程中,我调动大脑中的知识储备,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我会想用什么样的语言可以吸引孩子,做什么样的游戏会让他们乐在其中。在充分准备过后,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百花齐放,孩子们的脸上是发现知识奥秘时惊喜的神情,是通过努力驾驭知识后那自豪的眼神。当我反思自己的工作时,领导、同事总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我的身边,用自己的经验来帮我出谋划策,毫无吝啬,让我的心中充满感动,这份感动也化作了我工作的动力,用我每一天的工作来回报给孩子。
事例二:在幼儿园我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每一天都是充满挑战的日子,每一天与孩子们之间都会发生新的故事。而每一天的早晨,便是故事的开始,我们尊重每个孩子,并热情地用鞠躬问好的方式相互问候,给每一个孩子、家长一个快乐的心情,让每一天充满阳光。面对孩子,播种一份淡淡的微笑,孩子会还给你整天的快乐;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他会报以你意想不到的惊喜;疲惫时,孩子会为悄悄为你端来一杯水,还会有一双双澈亮的眼睛在关怀着你;课间十分,总会有一双双小手来摸摸你的大手。
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光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还不够,还要毫不吝啬地把我们的赞美表达出来,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更何况是孩子,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吝惜给予他们赞美,而且要及时。
作为老师,让我们时刻谨记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用爱的眼睛发掘孩子,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用爱的理性拒绝孩子,用爱的热情回报孩子,一路陪孩子收获,一路陪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