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息就叫生活。对幼儿来说,生活是笼统的,不分化的,幼儿在生活中吸收身体和心理成长的一切必需因素,没有生活就没有幼儿的生存和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美术区域是幼儿自主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场所,它的优势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可往往因为材料设置上单一、忽视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缺少经常性的变化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共鸣,阻碍了美术区活动的深入开展。这就需要我们将美术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源于幼儿的经验生活,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探寻幼儿的精神生活,让美术教育回归生活、透视本真。《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因此,在美术区域中投放一些幼儿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的材料和工具来开展创作活动,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表现的形式。使美术区域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一、解读生活,让美术区域活动内容更多元
1.源于经验生活
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幼儿必须通过自己的操作、尝试和体验,积累经验,建构新知。源于幼儿经验生活的美术区域活动,孩子们更为感兴趣,他们往往会调动全部的热情和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
2.关注现实生活
幼儿的现实生活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复杂变化的。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们常常会遇到生活上的点滴体验,也会遇到许多社会上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这些元素也乐于被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表现、表达。
3.追寻幼儿精神生活
在孩子的视野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诚如童话一般:花草、动物、石头与河水,身边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关注儿童的生活,更应关注儿童的精神生活。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追寻幼儿的精神生活,选取与幼儿的生命律动合拍的对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灵感受,才能让美术回归幼儿的童真。
二、感受生活,让美术区域活动资源更多样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家庭、自然、社会都是幼儿美术创作的宝贵资源。千姿百态的自然材料、随处可见的瓶罐纸盒、画布毛线等废旧用品以及周围生活中的文化广场、博物院等,都是幼儿美术区域活动的有效资源。选择生活,整合优秀资源,使活动更具生活性、艺术性。
1.喜欢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实物
自然环境:走进大自然,其色彩、线条、形状、质料、声音等无处不是美。美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叶子、种子、花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报纸、小木棍、易拉罐、砖瓦等等,用心发现,精心设计,也是美术创作的奇特资源。
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传统地方文化:清新雅致的蓝印花布、桃花坞剪纸、精致的苏绣等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现代城市文化:街景雕塑、现代建筑,蕴含我们的城市精神,把地域文化中的美术元素提炼出来,整合幼儿美术区域活动,使孩子们在了解地方文化的同时又提高了美术素养。
3.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
优秀作品: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是人类生命中某个经典时刻的写照,也是艺术化的生命感受,更是让幼儿感知具体美术语汇和表达感受的良好素材。选择合适的美术作品,(中、外名家、名画)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欣赏,充分感受不同媒介、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效果及不同的情感表现,让美在心中内化、升华,从而提升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
三、表现生活,让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更多彩
尽可能集学、做、玩、启、用为一体,易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操作欲望,也为幼儿空间造型能力和艺术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调动幼儿大胆设想美、尽情表现美、精心照管美的主动性,使幼儿与美术活动融为一体。在美术教育中,多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表现技法,如点画、拓印画、印染画、合印画、喷洒画、吸附画、浆糊刮画…… 折叠、编织、剪贴…… 等趣味形式开展美术区域活动,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激发幼儿对美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感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鼓励幼儿到美术区域中自主选择的表现方式和形式,使他们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我价值。
四、创造生活,让美术区域活动环境更丰富
“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活动室需要利用环境布置来创造情境,创造的目的更多是希望孩子通过这些环境能够联想与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最理想的环境是既有情境,同时又能够通过这些情境引发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布置产生的情境除了为整个活动室创造气氛外,还能够在区域里让孩子产生联想,甚至可以引导孩子发展的方向。在区域中围绕孩子近期感兴趣的主题,不断制作、更新,最后打造成主 “动态环境布置”。
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生活化的美术区域活动内容的挖掘和使用使得幼儿的创作更具生活性、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3】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
【4】(美)蔡伟忠.幼儿园教师实用手册【M】.农村读物出版社,2011(7)
美术区域是幼儿自主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场所,它的优势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可往往因为材料设置上单一、忽视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缺少经常性的变化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共鸣,阻碍了美术区活动的深入开展。这就需要我们将美术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源于幼儿的经验生活,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探寻幼儿的精神生活,让美术教育回归生活、透视本真。《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因此,在美术区域中投放一些幼儿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的材料和工具来开展创作活动,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表现的形式。使美术区域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一、解读生活,让美术区域活动内容更多元
1.源于经验生活
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幼儿必须通过自己的操作、尝试和体验,积累经验,建构新知。源于幼儿经验生活的美术区域活动,孩子们更为感兴趣,他们往往会调动全部的热情和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
2.关注现实生活
幼儿的现实生活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复杂变化的。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们常常会遇到生活上的点滴体验,也会遇到许多社会上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这些元素也乐于被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表现、表达。
3.追寻幼儿精神生活
在孩子的视野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诚如童话一般:花草、动物、石头与河水,身边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关注儿童的生活,更应关注儿童的精神生活。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追寻幼儿的精神生活,选取与幼儿的生命律动合拍的对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灵感受,才能让美术回归幼儿的童真。
二、感受生活,让美术区域活动资源更多样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家庭、自然、社会都是幼儿美术创作的宝贵资源。千姿百态的自然材料、随处可见的瓶罐纸盒、画布毛线等废旧用品以及周围生活中的文化广场、博物院等,都是幼儿美术区域活动的有效资源。选择生活,整合优秀资源,使活动更具生活性、艺术性。
1.喜欢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实物
自然环境:走进大自然,其色彩、线条、形状、质料、声音等无处不是美。美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叶子、种子、花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报纸、小木棍、易拉罐、砖瓦等等,用心发现,精心设计,也是美术创作的奇特资源。
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传统地方文化:清新雅致的蓝印花布、桃花坞剪纸、精致的苏绣等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现代城市文化:街景雕塑、现代建筑,蕴含我们的城市精神,把地域文化中的美术元素提炼出来,整合幼儿美术区域活动,使孩子们在了解地方文化的同时又提高了美术素养。
3.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
优秀作品: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是人类生命中某个经典时刻的写照,也是艺术化的生命感受,更是让幼儿感知具体美术语汇和表达感受的良好素材。选择合适的美术作品,(中、外名家、名画)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欣赏,充分感受不同媒介、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效果及不同的情感表现,让美在心中内化、升华,从而提升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
三、表现生活,让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更多彩
尽可能集学、做、玩、启、用为一体,易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操作欲望,也为幼儿空间造型能力和艺术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调动幼儿大胆设想美、尽情表现美、精心照管美的主动性,使幼儿与美术活动融为一体。在美术教育中,多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表现技法,如点画、拓印画、印染画、合印画、喷洒画、吸附画、浆糊刮画…… 折叠、编织、剪贴…… 等趣味形式开展美术区域活动,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激发幼儿对美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感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鼓励幼儿到美术区域中自主选择的表现方式和形式,使他们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我价值。
四、创造生活,让美术区域活动环境更丰富
“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活动室需要利用环境布置来创造情境,创造的目的更多是希望孩子通过这些环境能够联想与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最理想的环境是既有情境,同时又能够通过这些情境引发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布置产生的情境除了为整个活动室创造气氛外,还能够在区域里让孩子产生联想,甚至可以引导孩子发展的方向。在区域中围绕孩子近期感兴趣的主题,不断制作、更新,最后打造成主 “动态环境布置”。
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生活化的美术区域活动内容的挖掘和使用使得幼儿的创作更具生活性、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3】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
【4】(美)蔡伟忠.幼儿园教师实用手册【M】.农村读物出版社,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