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毕业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zhimin_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月,灿烂绚丽,万物生长。而此时,却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们心情最复杂的时候——兴奋、好奇、不舍、焦虑和宽慰。百感交集,都是为了要“上小学”了。
  《指南》在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与培养的指标中提出:大班孩子应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5-6岁的幼儿即将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为步入小学的生活做准备,教师要帮助幼儿明确两种生活的不同,面对陌生而又“神秘”的小学生活,教师还要帮助幼儿学会恰当的表达和调控情绪。唤起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美好向往。
  因此乘着短暂的毕业季,揣着复杂的心情,我们开始了《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
  一、说一说想知道的事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关注儿童的经验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儿童的生活和儿童的经验来选择和确定幼儿园的课程。他认为,儿童或社会上发生的任何事情,教师都可以采为课程内容,可以把一切预先所定的暂时搁起,重新再来做一番筹备工作,倘若新发生的事情与预先的有些相像,就要把它融进去。
  因此我们需要先解孩子们的想法,以便主题的开展能满足幼儿的需求,是幼儿最感兴趣的话题。
  于是我们向孩子及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1.对于小学你已经知道的。2.对于小学你最想知道的。3.对于小学你最担心的。
  从中我们得到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1.大部分孩子知道小学的科目;不能午睡、要做作业、背书包等等。
  2.孩子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如:操场是什么样的?怎么吃午饭?下课的时候做些什么?
  3.了解到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变化:他们大多数担心的是小学的作业与考试,以及能否好好吃午饭?
  问题三的反馈成为我们主题活动开展的基础。只有解决了问题三,才能真正帮助孩子们顺利渡过幼小衔接阶段。
  二、排一排要做的事
  老师们也做了:“关于小学我能想到的……”头脑风暴。产生了初步的网络图:
  主题活动的开展要关注到孩子们在活动中逐渐建构和发展起来的情感,认知和技能。于是又梳理产生了根据幼儿的情感发展,时间历程而诞生的主题活动情境脉络图:
  我们将主题活动分为了三个阶段:“小学怎么样?”,“上小学的准备。”和“我要毕业了!”。每一个阶段都设置了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老师们也能有重点的帮助孩子们解决疑问,梳理关键经验。
  三、做一做想做的事
  小学到底什么样的,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事。于是实地参观小学拉开了主题活动的帷幕。孩子们看到了小学的设施,看到了早操、升旗、上课等集体活动,他们发现小学生的课桌椅的摆放和幼儿园完全不一样,回到幼儿园,将课座椅重新摆放,像小学生那样来上课。
  四、试一试将来的事
  小学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孩子们的心情也逐渐平复,而此时我们也更了解的孩子们的需要,于是我们走进了又一个心路历程——学做小学生。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过渡到小学生活,我们从幼儿的一日活动入手进行了各种尝试:
  1.集体活动。我们从语言、社会、音乐、科学等多个领域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小学。如:科学活动《书包里的朋友》,我们首先发放调查表,让孩子们自己去认识各种不同的文具并了解它们的用途,又在集体活动中帮助孩子们梳理整合获得的零散经验,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文具是小学生的学习工具,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我们还鼓励孩子们每天自己整理书包,并背着上下学。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提高了,也从心理上感受到自己像一个真正的小学生了。
  2.课间活动。自由支配的课间10分钟,孩子们除了要注意安全,其他的活动都由他们自己安排,可以休息、玩耍、盥洗,或阅读及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作业”。
  3.区角活动。孩子们很向往小学生戴的红领巾,因此我们在区角活动中设计了“学戴红领巾”的活动。
  4.作业带回家。我们为每组的孩子准备了一本画事本,每天由一位孩子回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当天的事,并讲述给家长,由家长用文字记录。孩子们每天都能认真的完成自己的作业,语言的丰富性及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5.值日生。我们开始了值日生制度,每天放学前由孩子们自由选择第二天的值日生工作,有排桌椅、收发文具、整理图书架、餐前餐后管理员等等。如餐前餐后管理员,需要每天餐前按数发放餐具,餐后收拾桌上的骨盘。虽然孩子们开始会经常忘记要做的事,但是他们能够互相提醒,做的井然有序了。
  两周的活动,孩子们克服了心里的恐惧,对上小学充满信心。
  五、叙一叙离别的事
  临近六月中下旬,毕业汇报演出紧罗密布的排练,孩子们逐渐意识到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好几个孩子来问:“老师,还有几天毕业呢?”于是,我们又设计了“毕业倒计时”。看着数字越来越小,离别的心情却越来越复杂。孩子们自发带来了通讯小本子,让同伴和老师留下联系方式。
  随着孩子们情感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安排了一些适宜的集体活动,比如:《毕业诗》《老师,谢谢您!》《美好时光》《友谊地久天长 》等。孩子们一起回忆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并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人生的第一张毕业照对孩子们来说异常珍贵。拍完毕业照后,他们提出要用最美的镜框把它装起来,于是又从家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材料:纸板、纽扣、吸管等,在区角活动时,一个个漂亮的镜框诞生了。
  6月30日,是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天,那一天,邀请了全体家长来园参加了毕业典礼。孩子们手捧鲜花说一声:老师,谢谢您!而老师们奉上烫金的纪念册祝贺道:孩子们,你们长大了!一台承载着回忆与心血的汇报演出在夹着泪花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短短四周,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追随着孩子们的心理变化一路走来,从了解孩子们的需要开始,到主题脉络的产生,到主题活动的设置,再到生成活动的诞生,每一步都源于孩子,服务于孩子。它不再是拼凑的僵硬的活动堆砌,而是一个真正的追随孩子的活主题。
其他文献
有人说,阅读是最好的修行,因为它给予人丰盈的精神滋养;有人说,写作是最好的修行,因为它促使人去思考去改变;有人说旅行是最好的修行,因为它让人发现不一样的世界和不一样的自己……  请以“—————是最好的修行”为题写作。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身份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④不少于600字。  阅读是最好的修行。手捧一本心仪的书,在阅读中与经典人物握手,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现状,运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激发美术学习兴趣;结合教学生活情境;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回归美术本土文化。  【关键词】  小学生 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新课标提出:“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成了当代美术教育的基本取向。美术教育应当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期刊
【摘 要】  新的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出既具有知识性、创造性,更具有个性化的人,于是个性化学习应时而生。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独创性的特征,因此,首先要求打破传统束缚,解放师生思想;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化表现、个性化发现,并给以及时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独立的思想和创造的精神。  【关键词】  个性化学习 特点 方法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
期刊
所谓“体验”就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验生活。它是指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外物时所感受到的心灵震颤。体验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积极创造现实的情境,使学生真切体验教学的内容,根据实际的写作要求把握写作要点,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技
期刊
【摘 要】  在班主任开展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中,找学生谈话是一项较为普遍的经常性工作。班主任只有运用艺术的语言,巧妙地和学生沟通,才能使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的语言就像一把金钥匙一样能够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小学生 班主任 谈话艺术 班级管理  古语有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正如诸葛亮经天纬地之言强于百万之师,烛之武因势利导而存郑于危难,触龙循循善诱而救
期刊
儿歌是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易读易记易唱,文字流利自然,形式生动活泼、情趣盎然。通过收集归纳筛选出具有感恩特色的经典儿歌文学作品,以社会、自然、人、动物、事物等为感恩儿歌素材,从传统、现代、经典、等感恩儿歌中进行筛选或者改编,将感恩儿歌内容恰当地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感恩儿歌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等,从而激发幼儿的感恩意识,让幼儿得到美
期刊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在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仿写提高以及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评价功能,以期能多管齐下实现个性化表达,提高学生的习作技巧。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作文教学 材料积累 个性化表达  纵观当前的中职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语言基本功差、表达能力弱的不良现象,学生感觉无话可说,或者就是千篇一律
期刊
幼儿期是语言思维和想象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发展幼儿的语言,需要在形式多样的、有情趣的,且有目的意义的、真实的言语实践活动中。而传统的语言教学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传统语言阻碍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不利于幼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整合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应更新教育观念,重视语言活动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在实施语言活动的过程中,改变以往静态的教学为动态的教
期刊
孩子多背诵、积累的好处毋庸置,但在开展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方法处理不当,导致背诵成了孩子的一种负担。如何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孩子喜欢上背诵呢?  一、咬文嚼字地读  宋代朱熹谈其读书经验时曾指出:“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东,亦奚益于学哉”(《文集·
期刊
子曰“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意为:人在修为时,该做的事要做,别人不做的,我要做,别人做了,我要力求做得更好;不该做的事不做,哪怕别人都在做,我也坚决不做。做人况且如此,做教师何尝不是一种修为呢?特别是农村小班化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又该如何定位呢?  一、有所为:该做的事要做  作为一名教师该做的事有多少,恐怕谁也不能说得清。这里仅就本人多年来具体工作谈几点感触较深的方面。  1.“文以载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