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里的古典音乐
普契尼,在世界音乐史上、尤其是在歌剧发展史上,占居了非常显赫的席位,因此被誉为意大利美声歌剧的最后一位大师。
今年是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诞辰150周年,有关的纪念活动和演出,正在全球此起彼伏地展开。普契尼歌剧自诞生上演至今,在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歌剧院连年上演,成为票房的保证和摇钱树,而且,他的地位和影响,还在与日俱增。普契尼,在世界音乐史上、尤其是在歌剧发展史上,占据了非常显赫的席位,因此被誉为意大利美声歌剧的最后一位大师。
普契尼一生所创作的歌剧,包括他的三联剧,总共有12部。他最早的两部歌剧《群妖围舞》《埃德加》,现在已很少上演了。从第三部歌剧《玛侬·莱斯科》开始,普契尼才真正引起了歌坛的注目,他找到了自己最擅长发挥的优势:写女性。玛侬是一位贪图享乐、见异思迁但又渴望爱情的复杂女性,普契尼的音乐赋予了独特的带有“脂粉气”的缤纷色彩和抒情气质,令人耳迷五色,极富感官欣赏,从那以后,普契尼一鼓作气,接连写出了《波西米亚人》中的咪咪、《托斯卡》中的托斯卡、《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西部女郎》中的曼妮、《图兰朵》中的图兰朵和柳儿等各类女性形象。可以说,在古往今来的意大利歌剧中,将女性写得最出色、最动人、最难忘的,当属普契尼。当然,与之配对的爱情男主角,普契尼同样也塑造得鲜明动人,只不过他把女主角写得太迷人了,风头往往盖过了男主角。
人们以往在评论普契尼的歌剧特色时,皆冠之于“煽情大师”。其实,文艺创作都是煽情的(煽起欣赏着的感情共鸣),歌剧是以歌载情,以乐载情,煽情的功能更大。以往的歌剧大师,贝里尼、唐尼采第、威尔弟……哪个不煽情?但为什么普契尼煽的情特别容易让人迷醉?笔者以为,关键是,在普契尼的歌剧中,写出了两个字:“性感”。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性感”似乎不为人所道,它最多也是个中性词,其实,仔细想想,“性感”绝对是个褒义词,尤其是在描写男女爱情方面。歌剧中写男女爱情的比比皆是(这本来就是歌剧创作中的永恒主题,也是所有文艺创作中的永恒主题),但总体上写得如普契尼那般销魂蚀骨、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似乎还没有第二人。我们可以听一下《波西米亚人》第一幕中鲁道夫的咏叹调“冰凉的小手”、咪咪的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以及接下去的二重唱“可爱的姑娘”,真乃堪称歌剧金曲中的绝唱。笔者甚至认为,仅凭这几十分钟的音乐,普契尼就无愧歌剧大师的称号。其他的如《玛侬·莱斯科》第一幕中格里厄与玛侬的二重唱,《托斯卡》中托斯卡的“为艺术,为爱情”、卡瓦拉多西的“星光灿烂”,《蝴蝶夫人》中巧巧桑和平克尔顿的二重唱、巧巧桑的“晴朗的一天”,《波西米亚人》中穆赛塔的“当我走在大街上”,《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眠”……皆醉美迷人至极。因此,如果说贝里尼的歌剧是圣洁美,唐尼采第的歌剧是凄幽美,威尔弟的歌剧是雄壮美,那么,普契尼的歌剧就是性感美。性感美是普契尼歌剧的精髓和特征。
普契尼歌剧的另一大特色是题材的“国际性”,在这方面,他也是独一无二的。一般来说,西洋歌剧作曲家往往是以自己本民族、或者欧洲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戏剧、小说中的素材,作为自己歌剧创作的题材的,而普契尼的视野却是全球性的,除了本民族的,他的《蝴蝶夫人》是以日本为题材、《西部女郎》是以美国为题材、《图兰朵》是以中国为题材——如果普契尼活得再长寿些,他的写作题材肯定还会扩展。普契尼的歌剧为什么在全世界传唱得这么广泛,与此是有关系的。当然,普契尼所写的“异域”题材歌剧,并不仅仅是“猎奇”,而是“为我所用”。在这些歌剧中,我们可以非常鲜明地听出,它们既溶入了异域音乐素材,更是极富普契尼特色的;首先它们都是普契尼的歌剧、意大利的歌剧,然后才是日本的、美国的、或中国的。这是普契尼“国际题材歌剧”创作上的有别于他人的最为成功之处。普契尼的这一创作现象,既与他的艺术趣味和艺术审美有关,也与他所生活的时代有关。普契尼出生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由于科技的发展,各民族交流的增加,甚至是战争的“切入”,都有意无意地触动了普契尼的歌剧思维和视角,而他在这方面的领先意识,使他走在了同辈人的前边,也使他成为国际性的歌剧大师。
■
普契尼,在世界音乐史上、尤其是在歌剧发展史上,占居了非常显赫的席位,因此被誉为意大利美声歌剧的最后一位大师。
今年是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诞辰150周年,有关的纪念活动和演出,正在全球此起彼伏地展开。普契尼歌剧自诞生上演至今,在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歌剧院连年上演,成为票房的保证和摇钱树,而且,他的地位和影响,还在与日俱增。普契尼,在世界音乐史上、尤其是在歌剧发展史上,占据了非常显赫的席位,因此被誉为意大利美声歌剧的最后一位大师。
普契尼一生所创作的歌剧,包括他的三联剧,总共有12部。他最早的两部歌剧《群妖围舞》《埃德加》,现在已很少上演了。从第三部歌剧《玛侬·莱斯科》开始,普契尼才真正引起了歌坛的注目,他找到了自己最擅长发挥的优势:写女性。玛侬是一位贪图享乐、见异思迁但又渴望爱情的复杂女性,普契尼的音乐赋予了独特的带有“脂粉气”的缤纷色彩和抒情气质,令人耳迷五色,极富感官欣赏,从那以后,普契尼一鼓作气,接连写出了《波西米亚人》中的咪咪、《托斯卡》中的托斯卡、《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西部女郎》中的曼妮、《图兰朵》中的图兰朵和柳儿等各类女性形象。可以说,在古往今来的意大利歌剧中,将女性写得最出色、最动人、最难忘的,当属普契尼。当然,与之配对的爱情男主角,普契尼同样也塑造得鲜明动人,只不过他把女主角写得太迷人了,风头往往盖过了男主角。
人们以往在评论普契尼的歌剧特色时,皆冠之于“煽情大师”。其实,文艺创作都是煽情的(煽起欣赏着的感情共鸣),歌剧是以歌载情,以乐载情,煽情的功能更大。以往的歌剧大师,贝里尼、唐尼采第、威尔弟……哪个不煽情?但为什么普契尼煽的情特别容易让人迷醉?笔者以为,关键是,在普契尼的歌剧中,写出了两个字:“性感”。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性感”似乎不为人所道,它最多也是个中性词,其实,仔细想想,“性感”绝对是个褒义词,尤其是在描写男女爱情方面。歌剧中写男女爱情的比比皆是(这本来就是歌剧创作中的永恒主题,也是所有文艺创作中的永恒主题),但总体上写得如普契尼那般销魂蚀骨、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似乎还没有第二人。我们可以听一下《波西米亚人》第一幕中鲁道夫的咏叹调“冰凉的小手”、咪咪的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以及接下去的二重唱“可爱的姑娘”,真乃堪称歌剧金曲中的绝唱。笔者甚至认为,仅凭这几十分钟的音乐,普契尼就无愧歌剧大师的称号。其他的如《玛侬·莱斯科》第一幕中格里厄与玛侬的二重唱,《托斯卡》中托斯卡的“为艺术,为爱情”、卡瓦拉多西的“星光灿烂”,《蝴蝶夫人》中巧巧桑和平克尔顿的二重唱、巧巧桑的“晴朗的一天”,《波西米亚人》中穆赛塔的“当我走在大街上”,《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眠”……皆醉美迷人至极。因此,如果说贝里尼的歌剧是圣洁美,唐尼采第的歌剧是凄幽美,威尔弟的歌剧是雄壮美,那么,普契尼的歌剧就是性感美。性感美是普契尼歌剧的精髓和特征。
普契尼歌剧的另一大特色是题材的“国际性”,在这方面,他也是独一无二的。一般来说,西洋歌剧作曲家往往是以自己本民族、或者欧洲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戏剧、小说中的素材,作为自己歌剧创作的题材的,而普契尼的视野却是全球性的,除了本民族的,他的《蝴蝶夫人》是以日本为题材、《西部女郎》是以美国为题材、《图兰朵》是以中国为题材——如果普契尼活得再长寿些,他的写作题材肯定还会扩展。普契尼的歌剧为什么在全世界传唱得这么广泛,与此是有关系的。当然,普契尼所写的“异域”题材歌剧,并不仅仅是“猎奇”,而是“为我所用”。在这些歌剧中,我们可以非常鲜明地听出,它们既溶入了异域音乐素材,更是极富普契尼特色的;首先它们都是普契尼的歌剧、意大利的歌剧,然后才是日本的、美国的、或中国的。这是普契尼“国际题材歌剧”创作上的有别于他人的最为成功之处。普契尼的这一创作现象,既与他的艺术趣味和艺术审美有关,也与他所生活的时代有关。普契尼出生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由于科技的发展,各民族交流的增加,甚至是战争的“切入”,都有意无意地触动了普契尼的歌剧思维和视角,而他在这方面的领先意识,使他走在了同辈人的前边,也使他成为国际性的歌剧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