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高效课堂;构建;高效意
识;教师;组织形式;创新;
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1—0057—01
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位老师梦寐以求的,因为高效课堂意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和锻炼,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打造好高效课堂,使学生、老师达到“双赢”,使课堂最优化呢?下面,我就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高效意识应常驻教师心间
教师应有高效意识,自身要有为创造高效课堂做好各个环节的思想准备。备好课上好课、备好学生并有效指导好学生的预习、作业和复习。学生方面则需要教师引导,提高思想认识,高效意识常驻心间。除了休息和娱乐时间,应让学生认识到一旦投入到预习、上课、作业和复习的学习氛围之中就应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钻劲儿,提高效率,达到专注,形成习惯。
二、教师要为课堂作好充分的准备
1.目标要明确。俗话说得好:“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是战胜“敌人”的关键,也就是文本的重点、难点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把握好文本的重、难点,在重、难点上下工夫,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方法选得好则事半功倍,学生“军心振奋”课堂高效;方法选得不合适则“劳民伤财”,学生“军心涣散”效果不佳。
2.把握好时间。在一节课的时间安排上,要在前二十分钟集中处理重、难点,因为此时学生的精力旺盛,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目标的突破。剩下的时间里可以安排讨论、练习、拓展思维等,当堂巩固,当堂消化。
3.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课堂上如果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利用课堂上学生的随机情况巧妙地引入文本,一个幽默,一个笑话,一个动作都足以使课堂锦上添花,磨刀不误砍柴功,轻轻松松把功成。
三、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
不同的教师,有着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是否能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了,学习效率自然也就高了。至于具体的教学方式的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最适合,需要教师在日常上课时不断摸索。另外,教师还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累了或不感兴趣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高效。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1.激发兴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到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有三大好处:第一,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五、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此时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那么,高效课堂是无从建立的。
3.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总是觉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对自己毫无责任,也是没有学习效率可言的。
4.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编辑:郭裕嘉
识;教师;组织形式;创新;
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1—0057—01
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位老师梦寐以求的,因为高效课堂意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和锻炼,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打造好高效课堂,使学生、老师达到“双赢”,使课堂最优化呢?下面,我就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高效意识应常驻教师心间
教师应有高效意识,自身要有为创造高效课堂做好各个环节的思想准备。备好课上好课、备好学生并有效指导好学生的预习、作业和复习。学生方面则需要教师引导,提高思想认识,高效意识常驻心间。除了休息和娱乐时间,应让学生认识到一旦投入到预习、上课、作业和复习的学习氛围之中就应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钻劲儿,提高效率,达到专注,形成习惯。
二、教师要为课堂作好充分的准备
1.目标要明确。俗话说得好:“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是战胜“敌人”的关键,也就是文本的重点、难点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把握好文本的重、难点,在重、难点上下工夫,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方法选得好则事半功倍,学生“军心振奋”课堂高效;方法选得不合适则“劳民伤财”,学生“军心涣散”效果不佳。
2.把握好时间。在一节课的时间安排上,要在前二十分钟集中处理重、难点,因为此时学生的精力旺盛,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目标的突破。剩下的时间里可以安排讨论、练习、拓展思维等,当堂巩固,当堂消化。
3.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课堂上如果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利用课堂上学生的随机情况巧妙地引入文本,一个幽默,一个笑话,一个动作都足以使课堂锦上添花,磨刀不误砍柴功,轻轻松松把功成。
三、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
不同的教师,有着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是否能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了,学习效率自然也就高了。至于具体的教学方式的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最适合,需要教师在日常上课时不断摸索。另外,教师还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累了或不感兴趣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高效。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1.激发兴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到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有三大好处:第一,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五、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此时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那么,高效课堂是无从建立的。
3.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总是觉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对自己毫无责任,也是没有学习效率可言的。
4.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