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语文教学常常在“知识迷恋”和“价值膜拜”两个极端之间摇摆,而长期忽略了“思维方式”这个中观层面沟通知识与价值的桥梁。因此,引入批判性思维是革除语文教育痼疾的有效良方。
近年来,从教材的编排到高考对于阅读和作文的考查重点可以看出,理性与思辨逐渐成为主流,体现出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及运用的要求。然而,批判性思维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仍处于探索阶段。余党绪老师一直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提出并实践“思辨读写”,由他带领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在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实践方面也走在了国内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前列。学林出版社于2017 年出版的《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案例》,收录了余老师及课题组成员对批判性思维教育实践的思考,聚焦批判性思维与语文基础教育的结合,其丰富的实践案例,极具可操作性,对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笔者在开展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判性思维素养培养模型融入学科教学的实证研究”(18YBA328)研究时,对本书作了重点研读,获益匪浅。
书中对将批判性思维应用于语文教育的思考,不仅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性、人文性、工具性,更难得的是很好地诠释了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于实践的“学术性”。从学术的角度来理解文本,关注的是文本的内容与结构,以及文本中与我们得出的结论在事实、逻辑和情理上一致的解释,即一切结论都要严格地尊重文本及其结构,源于翔实的文献和背景资料,依据严密的逻辑和理性推断,做到事实、逻辑与情理的一致,追求“合理性”。这样才能改变那种靠感觉、靠想当然、靠武断抽象等鄙陋的文本阅读方式,以及只在乎结论的正确性而不在乎解释的合理性的不成熟的思维方式。
书中选取的15个教学案例几乎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比如《劝学》《岳阳楼记》《过秦论》《愚公移山》《再别康桥》等。既有融入了学术理性的文本解析,又有加入了思辨精神的课堂设计。在批判性思维方法的渗透中,我们既能看到单篇文章的思辨性阅读,也能看到相关文章的比较、延伸、对比阅读,更有经典名著的批判性阅读。本书将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和内容,通过思辨性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案例,探索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中学生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路径和方法。
书中所展现的学术精神、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让这本书更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语文教育走出知識迷恋和价值膜拜的双重误区,回归语文本身,构建以表达能力与思维方式的培育为导向的现代语文教学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极具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导。同时,这本书也让我们看到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有价值的参考与指南,以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的可能性和一些可喜的成果。
近年来,从教材的编排到高考对于阅读和作文的考查重点可以看出,理性与思辨逐渐成为主流,体现出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及运用的要求。然而,批判性思维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仍处于探索阶段。余党绪老师一直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提出并实践“思辨读写”,由他带领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在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实践方面也走在了国内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前列。学林出版社于2017 年出版的《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案例》,收录了余老师及课题组成员对批判性思维教育实践的思考,聚焦批判性思维与语文基础教育的结合,其丰富的实践案例,极具可操作性,对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笔者在开展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判性思维素养培养模型融入学科教学的实证研究”(18YBA328)研究时,对本书作了重点研读,获益匪浅。
书中对将批判性思维应用于语文教育的思考,不仅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性、人文性、工具性,更难得的是很好地诠释了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于实践的“学术性”。从学术的角度来理解文本,关注的是文本的内容与结构,以及文本中与我们得出的结论在事实、逻辑和情理上一致的解释,即一切结论都要严格地尊重文本及其结构,源于翔实的文献和背景资料,依据严密的逻辑和理性推断,做到事实、逻辑与情理的一致,追求“合理性”。这样才能改变那种靠感觉、靠想当然、靠武断抽象等鄙陋的文本阅读方式,以及只在乎结论的正确性而不在乎解释的合理性的不成熟的思维方式。
书中选取的15个教学案例几乎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比如《劝学》《岳阳楼记》《过秦论》《愚公移山》《再别康桥》等。既有融入了学术理性的文本解析,又有加入了思辨精神的课堂设计。在批判性思维方法的渗透中,我们既能看到单篇文章的思辨性阅读,也能看到相关文章的比较、延伸、对比阅读,更有经典名著的批判性阅读。本书将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和内容,通过思辨性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案例,探索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中学生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路径和方法。
书中所展现的学术精神、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让这本书更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语文教育走出知識迷恋和价值膜拜的双重误区,回归语文本身,构建以表达能力与思维方式的培育为导向的现代语文教学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极具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导。同时,这本书也让我们看到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有价值的参考与指南,以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的可能性和一些可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