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文科教学改革展望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nimaqubao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农业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教学改革是农业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但同综合类高校相比,目前大多数农业院校在人文方面的教学和科研中都存在很多欠缺的地方。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形势变化的需要,应该建立和完善学科结构,优化教师结构,加强素质教育,使社会科学类学科成为农业院校发展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构成部分。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改革
  
  高等农业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许多高等农业院校通过教学改革,初步完成了由单科性院校向综合性院校转变的历史性跨越。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农业高等院校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也完成了从无到有,直到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的过程。这种情况之下,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及应用社会科学系列的法律、经济、管理等专业在农业院校中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学科建设也日渐完善。但由于传统思维的束缚以及农业院校自身存在的一些限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在农业高校中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高等农业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应该建立在成果和问题的清醒认识基础之上。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同综合性大学相比,农业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建设上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这种不足在高校扩招的大前提之下显得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专业设置不合理,学科体系不严密。
  农业高校的社科类专业多数建立时间不长,发展也并不十分充分,因此在专业建设和学科设置上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由于学科实力的限制,很多高校人文学院的专业组合呈现“大杂烩”式的形态。学院内部的各个专业之间缺少有机的组合形式,一些相互之间毫无关系的专业被人为地捏合在一起,造成的结果是学科建设混乱,学院无法形成完整的统筹安排,阻碍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农业高校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很多都是在原有的社科部或公共基础教研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创建的时间都比较接近。在扩招的浪潮中,很多学科都是仓促上马的,而在实际的教学科研环节上,这些专业并没有真正完成人力资源的整合和合理利用。具体的表现是教师的专业素质薄弱,对新兴学科的特征和发展前景都缺少足够的把握。虽然近年来大批具有专业背景的青年教师被引入到教学科研的一线队伍,但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转变,对于农业院校中的绝大多数人文类专业来说,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缺乏,势必成为这些专业更上一层台阶的瓶颈。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老套。
  尽管高校的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的教学过程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的人文类专业在教学方法上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枯燥呆板的教学方式既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个性发展。由于缺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学科发展的把握,农业院校中的人文专业教学更多的还是以教师课堂宣讲为主。但实践证明,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当前学科发展的潮流。尤其对于应用性社会科学的学生来说,素质教育、拓展训练、团队心理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更能够激发其学习热情,并对其适应社会以及未来的工作岗位起到更大的帮助。
  
  二、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
  
  1.规范学科建设,完善整体结构。
  针对目前农业高校文科学科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首先,明确人文社会科学和应用社会科学的专业划分,并以此为前提进行专业配置。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是有明确划分的,目前农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存在的学科设置混乱状况归根结底都是源于对这种学科特性的不了解或不尊重。其次,针对学校的学科发展状况,整合优势专业,重新进行院系设置。各农业院校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人文类学科的状况和水平不尽相同,都存在着自己独具特點的研究传统和优势专业。高校学科体系的建设也应该充分尊重历史传统,围绕自己的传统优势学科进行学科发展建设。最后,根据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性尝试,建设面向未来的、具有农业院校特征的全新专业。在这一方面,应该从农村与农业的未来发展入手,尽量突出农业院校的服务方向和专业特征,充分体现创新性思维。如针对农村基层管理以及社区服务的发展,在公共管理以及社会学专业之下开设具有农业院校特点的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以及农村社区管理;面向农村的法制建设,创建农村普法教育专业及培养方向等。
  2.提高教师素质,科学分配教学资源。
  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高等农业院校社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以增加、补充教师队伍数量为基础,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稳定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相对稳定的文科教师队伍。目前农业高校文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高层次科研人才严重不足,教师队伍年龄断档,青年教师缺乏足够的进修深造机会。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改变学校的考评机制,在人才评价上做到一视同仁。同时,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制订向教师倾斜的分配制度和管理机制,这是确保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的重要保障。
  3.转变办学观念,强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变革,是学生成才教育的快车道,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在知识传播和继承上突出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重视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和追求真理精神、探索世界和创造世界精神。素质教育不仅教育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事。新世纪培养人才要求学生不仅在智育上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使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三、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农业高等院校的未来办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总体目标上,“服务现代农业”的办学目标是其不可动摇的基础,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在高校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在农业高等院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归根结底将表现为一种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解体和新的生存模式的建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和农村能否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是关乎农业高校未来生死存亡的事情。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农业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应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优化课程体系,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与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从宏观意义上来说,农业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而充满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无疑又是其中充满未知性和变数的一环。高等农业院校社会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必须要牢固树立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统筹兼顾,使人文社会科学成为未来农业院校发展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 刘大群.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5,5.
  [2] 李海宗,蔡中宏.论国内外高校教学改革成功的经验及启示[J].社科纵横,2003,3.
  编辑/刘文捷
其他文献
摘要:许多大学生尽管学习了多年的英语,但口语表达能力仅仅限于课本,不能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因此还是无法很好地与人进行交流。这一现象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哑巴英语”。本文从英语口语教学中几个大的方面,如:教师的口语教学方法、学生的口语学习内容与方法、英语环境的建立、英语俚语、中国与英语国家文化差异以及交际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强调俚语、中西文化差异、交际策略等方面内容的重要性,以及改善口语学习环境的紧
期刊
摘要:“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在新课改形势下,学习、实践两位教育家的语文教育民主思想,走语文教育的民主化道路无疑对推进素质教育大有裨益。本文就两位教育家的语文教育民主化思想做以梳理和探析,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魏书生;李镇西; 语文教育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作为一种理念和实践源远流长。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了 “教育是为了民主的,教育应该是民主的”的观点;陶行知认
期刊
摘要:习语因其生动、形象、幽默、简练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高。本文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习语使用差别的原因的探究,进而总结几种常用的习语翻译方法,使译者及读者对汉英语中的习语有更准确的理解。  关键词:习语;差异;翻译方式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世界,要求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沟通无障碍。对于书面的外文,人们通过查阅字典等资料可以有大致正确的理解及翻译;但若想更深入一步,操有一口
期刊
近年来,学分制管理模式已经在许多高校开始实施。为适应现行教学管理,通过有效的考试管理来实施有效的考试,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中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为此,需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推进教育创新,以培养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相统一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下面以我校为例谈谈学分制教学管理中考务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一、考试内容的改革    1.现行考试内容的局限与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的“入世”,对外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多、更高,这就使得外语教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些,他们不但要传授语法知识,词汇意义,还应该介绍文化背景,以减少学生在实际交流过程中遇到障碍和产生尴尬。本文介绍了一些在英语教学中提高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措施。  关键词:文化意识;外语教学    在外语教学领域中,长期以来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把教授语言知识和教
期刊
摘要:研究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研究为基本,以创新为目的”的学习模式。本文在探讨研究型教学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我系外语本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从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课程考核、课程设置多角度论述对研究型教学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探索实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人才变成社会最宝贵的财富。作为一所国家重点建设学校,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随着社会对英语口语要求的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然而,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笔者从观念、课堂教学、口语教材、教师以及学生等诸多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并做了改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对策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解决对策。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口语; 教学现状; 对策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自然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以具体实践指出了自然数学法在改革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自然教学法;理解输入;自然性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被机械地教,机械地学。现代英语教学理论已经充分证明:相应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某一语言的词汇结构体系和语义结构体系更易于学习者掌握。其中自然教学法尤其适用于英语词汇
期刊
摘要:在外语教学中,人们经常提到“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正确理解两者的含义及区别,对我们的外语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讨论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理论和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来说明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结合才是完整的交际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有扎实的语言知识根基,还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样才符合学科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外语教
期刊
摘要:日本语能力测试是一项检测日本国内和海外以母语为非日语者为对象的日语精通程度的考试。经过20多年的组织实施,其发展规模已成为世界上一天内最大型的国际考试之一。随着日本语教育的发展和日本语文化的交流,日本语能力测试也将面临新的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日本语能力测试;日语国际交流基金会    一、日本语能力测试概述    1.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概念。  日本语能力测试英文全称Japane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