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育的理解重在智力的开发,狭隘的理解,使我们失去了对教育目标的深入思考。教育最终是为了什么?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程度是不够的,“三生教育”作为贯穿教育始终的一种全新的理念,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教育的内涵,使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变成了现实。
如何开展“三生教育”呢?我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贴近生活,情感共鸣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实施的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远离学生实际的教育往往让学生“高不可触,无所适从”。例如:教育小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与其大讲特讲怎样学习“战斗英雄壮烈殉国,科学家严谨工作以‘智’尽忠”,还不如从身边取材,让他知道爱护花草,主动捡起废纸,一笔一画写好每一个字都是爱国、爱家的表现那样真切。只有学生能看见,可触摸,才谈得上从教育中产生共鸣,才能深入人心。
1.故事引入,唤起良知。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对艰深晦涩的道理很难懂,对空洞的说教不感兴趣。他们更爱听故事,讲故事。我们就从身边发掘教育资源,用故事的方式让其从中感悟,从中理解,产生共鸣,产生内化,激活良知。
2.从小事入手,重视习惯养成。“三生教育”关注的是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通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因此,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入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开展教育,从人生的起点逐步构建个体成长的基础。小学阶段应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形成好习惯,就会成为自然,使其终身受益。而习惯养成又是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贵在坚持,例如:每天做到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管是不是假期;每天做到按计划做作业、看书,每天做到早晚各做一件家务;每天做到看电视半小时,每天做到锻炼身体半小时。通过从生活小事做起,注重各环节的要求,坚持形成习惯,就会逐步养成有条理地学习、生活、锻炼、娱乐的品格。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3.学习明理,指导行为。要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必须解决认识问题,没有对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规律的认识,对其他物种生命存在及发展规律的认识,就难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对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的认识,没有对生存知识及生存规律的认识,就难以形成生存技能、发展技能和创造技能,没有对生活知识、生活真谛的认识和理解,就不可能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也就不可能在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指导下健康发展。而要提高认识,就是要学习好、理解好、实践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知识,包括书本知识及生活中的学问。
二、展现生活,情感体验
生命是一个体验过程。现在不少学校为了学生安全,活动少了,作业多了,他们忘记了生命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学生生命个体的活力来源于对生命的体验过程,一味追求分数的“至高无上”,这是对生命个体的漠视。缺少生活体验的过程,再鲜艳的花朵都会枯萎,再有活力的生命都会枯竭。因此,实施“三生教育”,要进行体验教育:
1.参与实践,体验过程。学生参与一系列的课内外实践活动,从中获得生活体验,掌握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志,获得生活乐趣。例如:组织学生野外“寻宝”(野菜,干柴等),集市上“卖宝”,购买“战利品”庆功的活动,学生既亲近大自然,亲近社会,又增长了才干,体验了“劳动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学校还可以因地制宜,开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心智及操作技能。
2.创设情境,内化情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碰撞,进而深化认知的心理过程。如:有这么一个案例,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珍贵,亲人之间血脉相连,谁也不能离开谁。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每个学生亲人的名单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告诉学生“用手中的笔勾掉谁的名字,谁将马上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无论如何你至少要勾一个”。整整过了10分钟,没有一人完成,有的已经泣不成声。这样一份特殊的作业,使学生经历了最艰难的抉择,最痛苦的体验。最后,他们明白:所有的亲人都很重要。
3.抓住机会,突出主题。进行“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家庭、社会,要求我们整合教育资源,抓住机会,进行主题教育,如:对漠视生命而轻生的人,对犯罪而被处决的人,可以通过家人或他人的感受,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深化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三、回归生活,磨砺成长
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是“三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生命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感悟到生命的价值,掌握生存的本领,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
1.模拟演练,深化认识。这里所讲的模拟指在社会生活背景下的模拟。例如:安全教育中,面对地震、火灾、暴徒等逃生自救的演练;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演练,“法庭辩论赛”、“求职演说”、“竞争上岗”等。
2.社会实践,增长才干。人的才干来源于社会实践。“三生教育”效果的好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机会的多少就显得很重要。因此,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作者单位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宁州镇示范小学
◇责任编辑 矣 勇◇
如何开展“三生教育”呢?我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贴近生活,情感共鸣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实施的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远离学生实际的教育往往让学生“高不可触,无所适从”。例如:教育小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与其大讲特讲怎样学习“战斗英雄壮烈殉国,科学家严谨工作以‘智’尽忠”,还不如从身边取材,让他知道爱护花草,主动捡起废纸,一笔一画写好每一个字都是爱国、爱家的表现那样真切。只有学生能看见,可触摸,才谈得上从教育中产生共鸣,才能深入人心。
1.故事引入,唤起良知。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对艰深晦涩的道理很难懂,对空洞的说教不感兴趣。他们更爱听故事,讲故事。我们就从身边发掘教育资源,用故事的方式让其从中感悟,从中理解,产生共鸣,产生内化,激活良知。
2.从小事入手,重视习惯养成。“三生教育”关注的是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通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因此,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入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开展教育,从人生的起点逐步构建个体成长的基础。小学阶段应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形成好习惯,就会成为自然,使其终身受益。而习惯养成又是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贵在坚持,例如:每天做到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管是不是假期;每天做到按计划做作业、看书,每天做到早晚各做一件家务;每天做到看电视半小时,每天做到锻炼身体半小时。通过从生活小事做起,注重各环节的要求,坚持形成习惯,就会逐步养成有条理地学习、生活、锻炼、娱乐的品格。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3.学习明理,指导行为。要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必须解决认识问题,没有对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规律的认识,对其他物种生命存在及发展规律的认识,就难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对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的认识,没有对生存知识及生存规律的认识,就难以形成生存技能、发展技能和创造技能,没有对生活知识、生活真谛的认识和理解,就不可能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也就不可能在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指导下健康发展。而要提高认识,就是要学习好、理解好、实践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知识,包括书本知识及生活中的学问。
二、展现生活,情感体验
生命是一个体验过程。现在不少学校为了学生安全,活动少了,作业多了,他们忘记了生命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学生生命个体的活力来源于对生命的体验过程,一味追求分数的“至高无上”,这是对生命个体的漠视。缺少生活体验的过程,再鲜艳的花朵都会枯萎,再有活力的生命都会枯竭。因此,实施“三生教育”,要进行体验教育:
1.参与实践,体验过程。学生参与一系列的课内外实践活动,从中获得生活体验,掌握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志,获得生活乐趣。例如:组织学生野外“寻宝”(野菜,干柴等),集市上“卖宝”,购买“战利品”庆功的活动,学生既亲近大自然,亲近社会,又增长了才干,体验了“劳动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学校还可以因地制宜,开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心智及操作技能。
2.创设情境,内化情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碰撞,进而深化认知的心理过程。如:有这么一个案例,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珍贵,亲人之间血脉相连,谁也不能离开谁。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每个学生亲人的名单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告诉学生“用手中的笔勾掉谁的名字,谁将马上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无论如何你至少要勾一个”。整整过了10分钟,没有一人完成,有的已经泣不成声。这样一份特殊的作业,使学生经历了最艰难的抉择,最痛苦的体验。最后,他们明白:所有的亲人都很重要。
3.抓住机会,突出主题。进行“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家庭、社会,要求我们整合教育资源,抓住机会,进行主题教育,如:对漠视生命而轻生的人,对犯罪而被处决的人,可以通过家人或他人的感受,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深化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三、回归生活,磨砺成长
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是“三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生命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感悟到生命的价值,掌握生存的本领,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
1.模拟演练,深化认识。这里所讲的模拟指在社会生活背景下的模拟。例如:安全教育中,面对地震、火灾、暴徒等逃生自救的演练;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演练,“法庭辩论赛”、“求职演说”、“竞争上岗”等。
2.社会实践,增长才干。人的才干来源于社会实践。“三生教育”效果的好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机会的多少就显得很重要。因此,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作者单位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宁州镇示范小学
◇责任编辑 矣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