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信息化教育。近年来,为加大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配比的方式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了开展信息化教育所需的硬件设施(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室等)。然而,一提到教育信息化,就有人认为只要学校增加了计算机、安装了多媒体教室、组建了校园网、实现了校校通,就算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其实不然。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在于信息技术要真正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普遍运用起来,在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实质整合。我们知道,学校作为教育信息化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只有教师掌握了信息化教育的理念和技能,并且将这些理念、技能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普遍运用到课堂之中,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教育目标,才算实现了信息化。这样看来,教育信息化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在奔向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只靠照抄照搬、生拉硬拽就可以实现教育信息化,需要不断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学校也要依据自身问题改进创新,制定相应的措施,组织和督促教师实施。由此可见,教育信息的效果取决于学校的运用效率。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主要包括信息化政策和规划的制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字教育资源标准的确立、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等内容。对学校来说,主要是学校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创新激励机制的建设、校本教育资源的开发、教师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训、教育信息化实验团队和组织的建设、教师信息化教学科研的组织实施等内容。对于教师而言,教育信息化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和自身发展的意识,掌握信息教育技术教学环境下信息检索、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学习评价的各项技能,并能够将这些技能应用到教学与工作之中,提高教学效率。对已安装了设备的学校,我们在验收过程中发现:教师对新设备的认识、了解和产生兴趣是比较容易的,但当要求他们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时,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许多老师是因为要晋升职称或是学校规定示范课必须运用才运用的。因此,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从学校教师入手。
一、提高实施者的认识,为信息化的实施建立配套支持体系与支持资源
学校领导作为决策者,教师作为实施者,他们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因此,他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不是一种装饰品,更不是用来取悦上级领导、观摩专家或学生家长的。
信息教育技术给学校带来新的设备、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育理念,但也增加了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学校应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支持体系和支持资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电教人员(设备管理人员)不明白其职责是为教学服务,而仅仅认为是维护好设备,使其正常运转。其实,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在于为解决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供保障,为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环境。因此专业人员的配置和职能的转变是支持体系的关键内容。其次,保障制度的健全是教育信息化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教育信息化实践活动是一个长期的、有序的、经常性的工作,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只有制定了相关制度和政策,才能保障其顺利开展。
拥有高质量、获取方便的数字教育资源能有效地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因此,学校要多渠道、多途径为教师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鼓励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资源。
二、组织观摩活动,将信息教育结果可视化
教育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体现出来的,需要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和技巧。也需要学校组织观摩活动,交流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的经验,鼓励和引导教师将教育信息运用于教学。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学习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强化教师应用能力的培训,逐步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参加过信息教育课程理念培训的教师,都能够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都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育信息重在应用,只有用好、用到位,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发挥。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改革和学科课堂,促进教与学的优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终表现,也是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最终表现。
作者单位 云南省普洱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李配亮◇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主要包括信息化政策和规划的制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字教育资源标准的确立、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等内容。对学校来说,主要是学校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创新激励机制的建设、校本教育资源的开发、教师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训、教育信息化实验团队和组织的建设、教师信息化教学科研的组织实施等内容。对于教师而言,教育信息化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和自身发展的意识,掌握信息教育技术教学环境下信息检索、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学习评价的各项技能,并能够将这些技能应用到教学与工作之中,提高教学效率。对已安装了设备的学校,我们在验收过程中发现:教师对新设备的认识、了解和产生兴趣是比较容易的,但当要求他们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时,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许多老师是因为要晋升职称或是学校规定示范课必须运用才运用的。因此,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从学校教师入手。
一、提高实施者的认识,为信息化的实施建立配套支持体系与支持资源
学校领导作为决策者,教师作为实施者,他们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因此,他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不是一种装饰品,更不是用来取悦上级领导、观摩专家或学生家长的。
信息教育技术给学校带来新的设备、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育理念,但也增加了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学校应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支持体系和支持资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电教人员(设备管理人员)不明白其职责是为教学服务,而仅仅认为是维护好设备,使其正常运转。其实,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在于为解决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供保障,为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环境。因此专业人员的配置和职能的转变是支持体系的关键内容。其次,保障制度的健全是教育信息化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教育信息化实践活动是一个长期的、有序的、经常性的工作,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只有制定了相关制度和政策,才能保障其顺利开展。
拥有高质量、获取方便的数字教育资源能有效地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因此,学校要多渠道、多途径为教师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鼓励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资源。
二、组织观摩活动,将信息教育结果可视化
教育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体现出来的,需要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和技巧。也需要学校组织观摩活动,交流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的经验,鼓励和引导教师将教育信息运用于教学。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学习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强化教师应用能力的培训,逐步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参加过信息教育课程理念培训的教师,都能够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都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育信息重在应用,只有用好、用到位,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发挥。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改革和学科课堂,促进教与学的优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终表现,也是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最终表现。
作者单位 云南省普洱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李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