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信息化教育。近年来,为加大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配比的方式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了开展信息化教育所需的硬件设施(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室等)。然而,一提到教育信息化,就有人认为只要学校增加了计算机、安装了多媒体教室、组建了校园网、实现了校校通,就算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其实不然。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在于信息技术要真正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普遍运用起来,在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实质整合。我们知道,学校作为教育信息化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只有教师掌握了信息化教育的理念和技能,并且将这些理念、技能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普遍运用到课堂之中,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教育目标,才算实现了信息化。这样看来,教育信息化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在奔向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只靠照抄照搬、生拉硬拽就可以实现教育信息化,需要不断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学校也要依据自身问题改进创新,制定相应的措施,组织和督促教师实施。由此可见,教育信息的效果取决于学校的运用效率。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主要包括信息化政策和规划的制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字教育资源标准的确立、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等内容。对学校来说,主要是学校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创新激励机制的建设、校本教育资源的开发、教师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训、教育信息化实验团队和组织的建设、教师信息化教学科研的组织实施等内容。对于教师而言,教育信息化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和自身发展的意识,掌握信息教育技术教学环境下信息检索、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学习评价的各项技能,并能够将这些技能应用到教学与工作之中,提高教学效率。对已安装了设备的学校,我们在验收过程中发现:教师对新设备的认识、了解和产生兴趣是比较容易的,但当要求他们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时,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许多老师是因为要晋升职称或是学校规定示范课必须运用才运用的。因此,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从学校教师入手。
  
  一、提高实施者的认识,为信息化的实施建立配套支持体系与支持资源
  
  学校领导作为决策者,教师作为实施者,他们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因此,他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不是一种装饰品,更不是用来取悦上级领导、观摩专家或学生家长的。
  信息教育技术给学校带来新的设备、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育理念,但也增加了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学校应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支持体系和支持资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电教人员(设备管理人员)不明白其职责是为教学服务,而仅仅认为是维护好设备,使其正常运转。其实,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在于为解决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供保障,为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环境。因此专业人员的配置和职能的转变是支持体系的关键内容。其次,保障制度的健全是教育信息化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教育信息化实践活动是一个长期的、有序的、经常性的工作,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只有制定了相关制度和政策,才能保障其顺利开展。
  拥有高质量、获取方便的数字教育资源能有效地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因此,学校要多渠道、多途径为教师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鼓励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资源。
  
  二、组织观摩活动,将信息教育结果可视化
  
  教育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体现出来的,需要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和技巧。也需要学校组织观摩活动,交流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的经验,鼓励和引导教师将教育信息运用于教学。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学习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强化教师应用能力的培训,逐步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参加过信息教育课程理念培训的教师,都能够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都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育信息重在应用,只有用好、用到位,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发挥。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改革和学科课堂,促进教与学的优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终表现,也是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最终表现。
  作者单位 云南省普洱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李配亮◇
其他文献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所在,从校长的身上,可以看出一所学校办学格局的层面、办学品质的层次、校风建设的优劣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领袖和不断变革的一面旗帜,一所学校的管理效益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个人魅力、思维水平和处世方式能否引领学校走向内涵发展之路,使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长是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人物,他们从事的是基础教育领域底层的工作,对上要为
期刊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语道破和诠释了加强学习和塑造师德的辩证关系。在大力提倡科教兴国的今天,教育被提到了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教育兴则国运旺,教育废则国运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见,教师这个职业与国运兴衰息息相关。教师地位的重要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要提高教师道德素质,首先必须刻苦读书,广纳信息,自觉钻研业务,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其次,教师必须
期刊
多年来,我既不写诗,更不读诗。究其原因,是因为当下诗人太多,诗圈太多、伪诗太多的缘故。读刘水云的诗,是因为其间读了其人。他的敬业精神,他的儒雅、随和以及从容和低调,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记得他出版的《版权保护纵横谈》一书,曾受到业内专家及读者的好评,那是一本可以称得上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实用价值的学术著作。尔后,他又将多年来公开发表在众多报刊上的诗歌作品精心挑选,结集出版,取名为《散淡在都市的边
期刊
我们班主任都深有体会:要带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风学风的建设至关重要。所谓班风学风,就是让一个班级的学生形成一种一致的班级认同感,一种共同的精神倾向。  那么,我们如何来创建这种班级精神,并让它植根于学生心中,对他们造成有益的影响,并以此培养塑造他们?  拼搏精神是第一位的。要成就一番事业,拼搏精神必不可少。雨果说过:“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峻峰的人。”拼搏的可贵就在于为着一
期刊
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昆明市西南部,毗邻滇池,总面积18.06平方千米。1992年以来,度假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07年旅游服务业总收入20.43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8亿元,财政总收入13125.7万元;接待游客473.3万人次,约占全市旅游接待人次的21%。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今天的度假区拥有3000米长的绝美景观大堤,拥有最好的投资和居住环境,形成了以云南民族村、
期刊
和谐,是人的发展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质问题就是人本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人是主观能动的,人的素质是决定性的因素。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在教育,核心在人才的培养。教育优先发展重在教育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有力保障。    一、武定和谐教
期刊
为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云南省教科院组织大学教授、中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共同编写了普通高中《生命 生存 生活》教材,供高中学生使用。现介绍于后。    一、编写指导思想    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个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以专题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的方
期刊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动员和安排我厅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省委指导检查组将对我们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李仕良同志将作重要讲话,杜玉银同志具体安排,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厅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
期刊
教育家办学既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企盼,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现实的强烈需要。教育家办学的要点在于践行教育理想,引领教育改革,投身课程教学实践,树立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的理念等,其根本在于按照教育规律办学。用教育家办学的理念审视当今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是教育家办学精髓的体现。    一、走向教育家办学    (一)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呼唤教育家办学  21世纪的中国教育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
期刊
如果说学校是个“摊”,那么校长就是“摊主”。“摊主”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摊”有和谐,有效率,有收益,有发展呢?笔者以具体事例谈谈校长的“经营经”。    “经营”经验一:要先“注资”    〔事例〕  某小学刘校长,新学期开学时被调到一所新的学校任职。刘校长在原先的学校里干得不错,虽然他听说新学校的老师们不太好“管”,甚至还有老师与校长对骂、打斗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但是他还是有信心把新学校的管理工作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