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高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把教学反思提到了教学行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以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背景,结合笔者的政治课教学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教后四个方面谈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反思 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 教学教后
  Reconsiders how in the teaching in reconsidering enhances——Discusse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the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to be supposed to reconsider
  YangYuzai
  【Abstract】At present,many schools request the teacher to write teaching reconsidering,mentioned teaching reconsidering in the teaching behavior unprecedented highly.his article take the new curriculum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as a background,unifies author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practice,from the teaching idea,the teaching design,the teaching process,the teaching teaches the latter four aspects to discuss how the teacher does carry on teaching reconsidering.
  【Keywords】After the new curriculumTeaching reconsideringTeaching ideaTeaching designTeaching teaches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已逐渐实施。这不仅是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也标志着我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迈出了重大的一步。而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因而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对教师学历层次的追求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效益的要求上。正如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教育、培养好,他就不能发展、教育、培养别人……”。这就是说教师要“照亮别人”更应要“完善自己”,要做到“教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观。
  目前国家正花大力气进行教师队伍建设,采用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其中新课程把教学反思提高到了教学行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即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许多学校规定“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一个经常地并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越是发现问题,就越有强烈的愿望想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关注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长学会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合理型”。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政治教学最优化。
  教学反思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是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是强调“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及环节进行反思。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后的反思;且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跟流水账一样,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谈的教学评论,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不大;甚至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有的教学反思只是三言两语,不知所云。这样的教学反思是不可能达到促进教师自我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的。那教学反思应反思些什么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政治课教学实践,对此略抒己见,供同仁们参考。
  
  1.对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的反思
  
  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新课程将教学的本质定义为交往。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倡导树立民主的教育教学思想,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要接纳学生独特的个性行为表现,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展自己,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使学生由“学习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但多数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说教”阶段,教学理念陈旧,跟不上新课改的脚步。究其原因主要是:
  1.1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普遍采用教师聘任制。教学成绩的好差是一个教师能否被聘任的最重的筹码。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你追我赶”,为了使学生学好政治,教师始终在追赶着学生的作业,要求学生多读多记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挤压着学生的时间,使学生被动地忙于应付。教师不敢将过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主学习,去探究思考,害怕出现“南京教育现象(素质教育成效与高考成绩不成正比)”,招致家长的反对和学校的解聘。
  1.2 在教学中,一旦教师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一个政治教师一般要担任4~5个班教学才满工作量,一个教案要讲几遍,多次重复的工作易产生单调、枯燥的感觉,从而失去了批判与反省的思考热情,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完全僵化。虽然“忙碌”地工作着,但似乎都没有“发展”,只是磨损。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
  这些原因致使今天的政治学科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已成为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学科之一。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和探索如何以“有作为”去赢得政治课教学的“有地位”。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政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知之”,而且要靠提高我们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之成为“好知者”、“乐知者”。因此,政治教师要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走进新课程,解读新课程,提升个人教育理念,政治教学要以激情演绎,以理性驾驭。
  (个案分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
  第一次教学基本步骤:老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生看书并解答——老师归纳指正——知识落实。虽然本节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顺利完成知识教学目标,但课堂气氛沉闷,仍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照本宣科。学生的思考能力、鉴别是非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缺失,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经过反思后,调整教学模式,用吸引代替追逐、宽容代替责备、对话代替训导、开发代替讲授、关注代替功利,将“严肃”的政治理论知识教学转化成形象具体的生活体验。第二次教学基本步骤:教师设置情境(生活原型)——学生讨论发言(体验感悟)——教师引导(理论教学)——学生运用知识(回归生活)。
  情境一:每逢新年过节、同学过生日,同学之间免不了要互送礼物,而且送的礼物价格越来越高。家长无奈地表示:“这种送礼,对家庭造成很大的压力。不过,人家的孩子都这样,我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矮半截、抬不起头来。”
   情境二:小王穿着打扮总是怪怪的。内长衫,外短套;裤子上有几根铁链,走起路来叮当响。别小看她这身服饰,价格可不菲。
   情境三:一些同学的手机、电脑、MP3、电子辞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这种攀比之风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讨论(自由发言):
  ①这三种情境各反映了什么心理?你是不是也受过这种心理的影响?
  ②这些现象在你周围的同学中存在吗?怎样看待这些现象?
  ③你认为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针对这三个设问,让学生说说对这些情景的体验与感受,这样以学生的直接生成经验导入知识的学习,让课堂尽量成为学生感悟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从而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感悟人生,实现教学目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对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备课、写好教案后,再熟悉一下教材,就直接去上课了,很少做教学前的反思,结果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需要通过课后补习,才能达到教学预期目标。因为,预设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向课堂要质量,还学生一个真正完整的课余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为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全面地反思。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亦称教学前反思,即教师在实施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教学设计思路进行反思,目的是查漏补缺,预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及设计应对策略,进一步完善教案设置。笔者认为,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应包括:教学起点是否有针对性、课堂设置的问题难易是否合适、教学手段和教具使用是否有效、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有突破、教材有无挖掘、易错和易混点是否讲清、知识点间的过度是否自然、课堂有无反馈、板书设计是否简洁明了等。
  (个案分析):“存款储蓄利国利民”教学片断。
  开始时准备按照书本知识顺序讲解“储蓄存款是怎样调节货币流通的?”
  (提出问题——学生讲解——教师指正),这对于基础知识好的学生来讲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基础知识不好的学生就有可能接受不了。经过反思后,对此知识点的教学作适当的调整:从复习“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什么叫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数量与市场上商品总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货币的流通数量(购买力)与商品供求关系是怎样的?”——“储蓄存款是怎样调节货币流通的?”(展示图例)
  


  俗话讲: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越全面、越深刻,就越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越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
  
  3.对政治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
  
  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亦称教学中反思,即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成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做到教学“活案”巧妙“加减”,灵活调控,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应包括:教态是否和谐可亲,是否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堂教学语言是否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是否关注课堂细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学生学习情绪是否愉悦;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充分发挥;时间分配是否得当;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如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参与面)与深度(积极性)如何,有无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课堂活动有无偏离主题;师生交流是否畅通,有无合作精神;学生有无切实掌握所学知识,能否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等。
  (个案分析):从“懂了吗?”到“我讲清楚了吗?”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总要问学生“听懂了吗?”“懂了吗”听起来很关切,很有责任感,但学生说懂了是否真的就搞懂了呢?笔者认为肯定有“打肿脸充胖子者”。因此,笔者认为“懂了吗”仍然是教师“居高临下”式的关切,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新课程强调,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说明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变“懂了吗”为“我讲清楚了吗”,勇敢地承担起教学责任,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的“知己”。可见,反思课堂教学细节,寻找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行为与新课程的差距,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4.对政治课堂教学教后的反思
  
  课堂教学教后的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不仅是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失,问题的发现及解决,更是将教学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提升过程。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教后的反思应包括: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教案的修正、听课者的评价等。
  (个案分析):高三政治高考专题复习时的只“画龙”不“点睛”现象。
  目前,许多政治教师在高考复习时都会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进行专题复习。这非常有必要,因为高考就是以当前的时政热点为背景,来考查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但在专题复习时,许多教师往往会犯只“画龙”不“点睛”的错误,即列举某个时政热点的背景材料,然后分别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政治学角度进行分析,指出材料中可能涉及的相关知识,就算完成了复习。其实,这个过程许多高考复习资料中都非常详细地阐述了,学生自己看即可,无需教师“劳心费力”。经过课后反思并研究政治高考试题,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专题复习时,应结合当前政治试题的“大背景,小切口”的特点,深入地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找准切入口,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做到既要“画龙”更要“点睛”,切忌泛泛而谈。
  教后反思能起到“亡羊补牢”的功效,是教师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多进行教学反思,你的领导发现你变了;多进行教学反思,你的同事发现你变了;多进行教学反思,你的学生发现你变了;多进行教学反思,你发现自己真的变了!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教师必须记住“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的道理。教学的探索创新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要善于动脑,勤于动笔,要做到常思常想,常想才能常新,在学习有关教学理论书籍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点滴,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使自己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地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 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6期
  [2]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洪明.《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 吴效峰.《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004年版
  [5]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2期
其他文献
只有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才能让学生的创新精神显示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不同个性的学生给予一个发展个性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创新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笔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给学生营造一些探索空间,架设学习桥梁,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创新境界,通过自觉的独立思考,认真研究分析,互相启迪,从而体会到探索的意义与价值,获得成
期刊
【摘要】信息社会,资源无限丰富,对人才的要求就不仅仅局限在掌握知识的多少,还要看是否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从传统的被动性学习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发展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尤其重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 兴趣 主体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期刊
走进新世纪,一场漫卷全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蓬勃展开,为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生机。反思作为贯穿于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育方法、教师专业化的一系列教育理念变革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亦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研究的课题。  其实,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需要反思的。而教师由于所从事的劳动具有复杂性、个别性、情景性、不可重复性等特点,常常会自然而然地对所经历的教学事件,情景加以回顾,进行审视,尤其是
期刊
【摘要】更新教育观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教法,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环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利用学习小组,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教育 课堂 学习  Renewal teaching idea,transformation teaching way  Bao Caihua  【Abstract】The renewa
期刊
【摘要】广东省体育高考竞争日益激烈,我校体育生报名人数持续增加,高三首次开设体育术科班,为了应对体育生文化偏弱的现实,进行了加强术科训练和文化学习相互渗透,促进文化和术科成绩的试验。试验的重点在术科训练渗透的德育和文化学习渗透的德育相互迁移,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高考成绩喜人。  【关键词】体育班 体育术科 文化课学习 相互渗透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
期刊
【摘要】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思维风格、思维方式是多样性的,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仅在化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探讨思维的培养及学生交流氛围的营造,以使学生的思维更趋完善。  【关键词】思维培养 思维 化学教学 训练  How to train the thinking in chemistry of senior high students under new
期刊
2004年秋,饶平县在中小学各学科的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新课程,义务教育初中物理也进入这个行列,使用的是粤教沪科版,该套教材在课程结构上体现了基础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了时代性、科学性、选择性;在课堂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课程的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整套教材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教育目标。尽管新教材的一些内容安排失当,
期刊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同行交流一下:    1.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在新时期历史教学中,很多历史教师还是不太敢放手让学生解决一些历史问题,笔者结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的一些具体做法,其目的是让中国的历史课改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历史课堂上真正发挥出来。  【关键词】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增补材料 制作课件  Lets master who the student becomes the historical c
期刊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时代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历史赋予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够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情。”数学教学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