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好作文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多渠道阅读、观察世界、感悟生活、参与活动、激发兴趣、倾吐心声,使学生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关键词:作文积累阅读观察
作文难写,怕写作文——这种想法恐怕是所有学生的共识了。写好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的适当帮助、正确引领、不断激励,以及学生的喜欢、大量的阅读、多方面的积累。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指导学生由写好一段话到写好作文。下面是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积累——习作的源泉
注重指导学生积累美词佳句,要求每生备一本帮助积累的小本本(硬壳的),装在口袋里,把看到的、听到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谚语或歇后语等,随时记录。每当我接一个新班,一开始都先给学生做示范,每天在黑板角落,抄写四到六个成语、一条名言警句或谚语歇后语。利用上课前五分钟,老师带着学生读,也可学生自由读、背诵,接着讲成语意思,有典故的说清典故和来历,再让学生抄写,利用闲暇时间掏出小本本读记。从三年级开始连续三年天天如此,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我还注意培养小助手,让语文课代表和学习委员按老师方法模仿去做,查找词语,阅读书籍,准备讲述故事。渐渐地,全班轮流进行。老师在课前五分钟让班长安排一位同学照以往的样子做,内容不得与以前重复。这样每人每天都有丰硕的收获。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班长在黑板右侧写了有关读书的成语、格言、古诗。她讲了顾炎武匹夫有责、岳飞精忠报国、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映雪的成语故事,带着学生慷慨激昂地吟诵周恩来抒发爱国情怀的《无题》这首诗。她还讲了陆游的《十一日风雨大作》的大概意思。日久天长,这一番训练,练就了学生动手、动脑、阅读、摘抄等方面的基本功。学生语言积累能力迅速提高,阅读兴趣越来越浓,词汇量大增,说起话来妙语连珠,讲故事的水平也提高了。
我还告诉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难忘的事例要随手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我手写我心”。例如有一次上课时,李某的同桌小手举得高高地说:“卢老师,李某哮喘病又犯了。”我慌忙跑到他跟前,只见他趴在桌子上,脸色发白,不停地抽搐。我先让同桌给他吃随身带的药,接着拨打120,并通知他家长,然后让数学老师看班,最后我背着李某,学生拿着他的书包跑向门卫室。虽然是大冬天,我却满头大汗。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下,因为抢救得法、及时,李某有惊无险。后来有些学生在写作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我想对您说》这篇作文时,运用积累的词语、句子,再现了当时急救李某的场景,有的还用环境描写衬托师生情,写出了真情实感,让读者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
二、阅读——习作的捷径
指导学生大量广泛地阅读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写作。阅读方法很多,如:建构“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生活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在阅读内容上,选择适合儿童心理的、思想健康的、文笔较美的读本,如低年级可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友爱、感恩、尊老爱幼故事等,中高年级可读自然科学、文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籍,这样可以拓宽他们知识面,积累丰富词汇和美文佳句。在阅读方式上,一方面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带领学生借阅;另一方面在班级建图书角,让学生捐书,采用图书漂流的方式阅读。在阅读方法指导上,联系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阅读并顺势进行阅读前的指导,阅读时采用自主阅读和指导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老师提出两个简单的问题,学生自主提出一个问题,读后再利用一节课让学生谈感受、说建议、讲做法。大量阅读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取各方面的知识,积累作文素材,而且能激发写作灵感。学生有了灵感,自然而然就会下笔如有神了。
部编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美文,对于延伸阅读、拓宽阅读面、提高作文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适时创造机会,选择一些美文、范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建立起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拓展延伸的“纽带”。如学习《祖父的园子》时,我引领学生走向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课外阅读《呼兰河傳》,了解萧红及她的童年。教学后上一节“我更了解《呼兰河传》”阅读课,并出示问题:(1)“我”童年的快乐事情有哪些?“我”的童年为什么会拥有这样的快乐?(2)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最后让学生学着萧红写写自己的童年。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熟悉小说中的人物及事情,又可以增加阅读的兴趣,也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三、观察——鲜活的写作材料
引领学生睁开眼睛观察世界,竖起耳朵倾听声音,敞开心扉感悟生活,为写作提供鲜活的内容和材料。如每年从年前到正月十五在鲲鹏湖都有灯展,我在放假前就布置一项作业——看灯展,看灯展的时候注意观察有什么样的灯展,看灯展时大家的表情、语言、动作等,同时积累有关灯展的词句。开学后我让学生到讲台前读自己写的《看灯展》:有的写公园两公里之内车就像一个个甲壳虫,一辆挨着一辆,人们推着向前走,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有的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公园里灯展样式多、颜色多、品种多;有的写出人们看灯展时的心情、语言、笑声;有的像小导游一样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灯展。一篇篇作文就如一盏盏灯在我眼前浮现。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发现生活里面有用之不竭的素材。大自然是最精彩、最丰富的语文课堂,能让孩子表达最真实的情感。
四、活动——习作的润滑剂
开展有趣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它就像润滑剂,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享受活动的快乐。
(一)积分活动
学生在作文比赛中获奖,班级作文、日记在班级群里和班级里被展览,就会获得作文之星、我是小作家等积分卡,积分卡上印上类似的话:恭喜你在征文比赛(班级作文、日记展览)中,获得作文之星(小作家)的称号,得()分,期待你再次写出佳作。学期末根据积分给予奖励。积分活动创设了“打磨自己、超越同学”的氛围。
(二)开展辩论会活动
辩论会的选题根据所学的内容或班级的情况确定。如五年级第一单元是关于读书的话题,我们就开展“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辩论会。课前查阅资料,辩论前自由组合,明确辩论要求,小组合作写好发言稿,再让每组推荐三个学生到讲台上展开辩论,不完整的地方其他组员可举手发言加以补充,最后老师总结。辩论会后再让学生写辩论赛的过程及自己的感受或收获。
(三)校园活动
学校开展的三八妇女节“我为妈妈洗脚”活动,六一儿童节联欢会,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跳绳、拔河比赛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也是指导写作的最佳机会。学生选取最感动、最难忘、最精彩的活动进行刻画,这不但成了学校最美的风景线,也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表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爱上作文,写出最真实、最美的作文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让学生走出课堂,多闻、多看、多听,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使学生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
关键词:作文积累阅读观察
作文难写,怕写作文——这种想法恐怕是所有学生的共识了。写好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的适当帮助、正确引领、不断激励,以及学生的喜欢、大量的阅读、多方面的积累。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指导学生由写好一段话到写好作文。下面是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积累——习作的源泉
注重指导学生积累美词佳句,要求每生备一本帮助积累的小本本(硬壳的),装在口袋里,把看到的、听到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谚语或歇后语等,随时记录。每当我接一个新班,一开始都先给学生做示范,每天在黑板角落,抄写四到六个成语、一条名言警句或谚语歇后语。利用上课前五分钟,老师带着学生读,也可学生自由读、背诵,接着讲成语意思,有典故的说清典故和来历,再让学生抄写,利用闲暇时间掏出小本本读记。从三年级开始连续三年天天如此,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我还注意培养小助手,让语文课代表和学习委员按老师方法模仿去做,查找词语,阅读书籍,准备讲述故事。渐渐地,全班轮流进行。老师在课前五分钟让班长安排一位同学照以往的样子做,内容不得与以前重复。这样每人每天都有丰硕的收获。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班长在黑板右侧写了有关读书的成语、格言、古诗。她讲了顾炎武匹夫有责、岳飞精忠报国、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映雪的成语故事,带着学生慷慨激昂地吟诵周恩来抒发爱国情怀的《无题》这首诗。她还讲了陆游的《十一日风雨大作》的大概意思。日久天长,这一番训练,练就了学生动手、动脑、阅读、摘抄等方面的基本功。学生语言积累能力迅速提高,阅读兴趣越来越浓,词汇量大增,说起话来妙语连珠,讲故事的水平也提高了。
我还告诉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难忘的事例要随手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我手写我心”。例如有一次上课时,李某的同桌小手举得高高地说:“卢老师,李某哮喘病又犯了。”我慌忙跑到他跟前,只见他趴在桌子上,脸色发白,不停地抽搐。我先让同桌给他吃随身带的药,接着拨打120,并通知他家长,然后让数学老师看班,最后我背着李某,学生拿着他的书包跑向门卫室。虽然是大冬天,我却满头大汗。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下,因为抢救得法、及时,李某有惊无险。后来有些学生在写作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我想对您说》这篇作文时,运用积累的词语、句子,再现了当时急救李某的场景,有的还用环境描写衬托师生情,写出了真情实感,让读者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
二、阅读——习作的捷径
指导学生大量广泛地阅读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写作。阅读方法很多,如:建构“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生活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在阅读内容上,选择适合儿童心理的、思想健康的、文笔较美的读本,如低年级可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友爱、感恩、尊老爱幼故事等,中高年级可读自然科学、文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籍,这样可以拓宽他们知识面,积累丰富词汇和美文佳句。在阅读方式上,一方面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带领学生借阅;另一方面在班级建图书角,让学生捐书,采用图书漂流的方式阅读。在阅读方法指导上,联系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阅读并顺势进行阅读前的指导,阅读时采用自主阅读和指导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老师提出两个简单的问题,学生自主提出一个问题,读后再利用一节课让学生谈感受、说建议、讲做法。大量阅读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取各方面的知识,积累作文素材,而且能激发写作灵感。学生有了灵感,自然而然就会下笔如有神了。
部编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美文,对于延伸阅读、拓宽阅读面、提高作文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适时创造机会,选择一些美文、范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建立起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拓展延伸的“纽带”。如学习《祖父的园子》时,我引领学生走向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课外阅读《呼兰河傳》,了解萧红及她的童年。教学后上一节“我更了解《呼兰河传》”阅读课,并出示问题:(1)“我”童年的快乐事情有哪些?“我”的童年为什么会拥有这样的快乐?(2)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最后让学生学着萧红写写自己的童年。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熟悉小说中的人物及事情,又可以增加阅读的兴趣,也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三、观察——鲜活的写作材料
引领学生睁开眼睛观察世界,竖起耳朵倾听声音,敞开心扉感悟生活,为写作提供鲜活的内容和材料。如每年从年前到正月十五在鲲鹏湖都有灯展,我在放假前就布置一项作业——看灯展,看灯展的时候注意观察有什么样的灯展,看灯展时大家的表情、语言、动作等,同时积累有关灯展的词句。开学后我让学生到讲台前读自己写的《看灯展》:有的写公园两公里之内车就像一个个甲壳虫,一辆挨着一辆,人们推着向前走,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有的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公园里灯展样式多、颜色多、品种多;有的写出人们看灯展时的心情、语言、笑声;有的像小导游一样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灯展。一篇篇作文就如一盏盏灯在我眼前浮现。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发现生活里面有用之不竭的素材。大自然是最精彩、最丰富的语文课堂,能让孩子表达最真实的情感。
四、活动——习作的润滑剂
开展有趣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它就像润滑剂,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享受活动的快乐。
(一)积分活动
学生在作文比赛中获奖,班级作文、日记在班级群里和班级里被展览,就会获得作文之星、我是小作家等积分卡,积分卡上印上类似的话:恭喜你在征文比赛(班级作文、日记展览)中,获得作文之星(小作家)的称号,得()分,期待你再次写出佳作。学期末根据积分给予奖励。积分活动创设了“打磨自己、超越同学”的氛围。
(二)开展辩论会活动
辩论会的选题根据所学的内容或班级的情况确定。如五年级第一单元是关于读书的话题,我们就开展“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辩论会。课前查阅资料,辩论前自由组合,明确辩论要求,小组合作写好发言稿,再让每组推荐三个学生到讲台上展开辩论,不完整的地方其他组员可举手发言加以补充,最后老师总结。辩论会后再让学生写辩论赛的过程及自己的感受或收获。
(三)校园活动
学校开展的三八妇女节“我为妈妈洗脚”活动,六一儿童节联欢会,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跳绳、拔河比赛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也是指导写作的最佳机会。学生选取最感动、最难忘、最精彩的活动进行刻画,这不但成了学校最美的风景线,也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表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爱上作文,写出最真实、最美的作文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让学生走出课堂,多闻、多看、多听,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使学生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