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根据变动着的企业行业以及社会需求来调整学校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经常性地诊断学校在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校企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学校的发展机制。
关键词:工学结合;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运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完善工学结合的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素
高职教育质量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因此质量保证在输入、过程、输出、结果多个环节并重,是全面质量管理。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预先质量控制系统、教学过程控制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教学服务支持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等构成。
二、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一)预先质量控制系统
通过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专业建设、“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等建设,形成系统化的预警机制。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根据社会、区域经济、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状况以及目前的生源状况制定高职院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专业建设
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学资源和条件为保障,建立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并对专业进行监控和周期性的审查。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规划专业教学基本流程(需求导向流程),确立教育教学的市场观念。
3.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建立校企互动机制,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大量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形成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上的双师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建立高职教育拔尖创新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特色人才引进制度,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4.课程建设
要定期进行市场调研,针对职业岗位(群),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依据岗位知识能力和工作过程的需要,紧密结合专业所针对的岗位(群)的职业资格标准,灵活设置课程内容,构建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结合的“双证制”课程框架,实现“双证”融通。
5.教材建设
校企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尤其是必须与企业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合作编写与企业实践相关的专业实习教材,加大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的建设力度。
6.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充分熟悉企业设备,做好到企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准备。
(二)教学过程控制系统
坚持过程方法,以专业教学基本流程(过程)为依托构建专业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框架,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控制体系下的内容并实施控制;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施灵活学习策略;建立院、系、室以及学生实习企业参与的多级督导机制;注重实践环节的控制,研究实践教学环节及其质量影响因素,严格实践教学运行管理。
(三)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制订并实施工学结合管理制度,明确对学生、企业、指导教师的要求;教师和学生是评价主体,教务处、企业等管理部门是责任主体;弹性管理,对学生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对教师和学生采用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和弹性化管理。
(四)教学服务支持系统
教师有权要求学校和管理部门保证必要的教学条件;注重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创新理念的软件建设;保证教学投入优先,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必须保证实训基地等符合标准与质量的要求;推动和促进科研技术交流,建成一批多功能、开放性、共享型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五)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评估主体为专家、学生、教师、用人单位;责任主体为教师、实训人员及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教学服务支持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实训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评估;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和行业、企业的反馈机制,不断关注和满足学生、行业、企业以及社会需求。
三、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管理案例——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基于“三方共赢”的深度合作
企业,找到最适合本企业的员工,有助于保持员工的稳定性,节约人事成本,弥补短期人员不足;学生,职业技能、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阅历增长,就业质量提高;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解决部分就业问题,社会声誉提高,吸引更多优质生源。
(二)“3+2”工学交替模式的预先控制
通过行业专家的共同参与,构建 “行业整体性课程、职业岗位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企业现场对学生的培训计划和专业教师的授课计划;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编制特色教材;聘请兼职教师,建立现场导师制;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培训。
(三)“3+2”工学交替模式的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
实行“以他方为中心,以学院为主体”的校企联合育人、共同管理学生的模式;校企共同制定“3+2”工学交替学生行为规范、职场安全等管理制度以及工学交替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企业现场导师负责学生培训期间的扶助引导工作;专业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和对学生的现场管理;学生实习质量评价主要参照扬子江饭店对企业员工的质量标准,进行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孙明霞,刘红屏.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指南 [M].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年.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Z].2006-11-16.
关键词:工学结合;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运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完善工学结合的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素
高职教育质量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因此质量保证在输入、过程、输出、结果多个环节并重,是全面质量管理。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预先质量控制系统、教学过程控制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教学服务支持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等构成。
二、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一)预先质量控制系统
通过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专业建设、“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等建设,形成系统化的预警机制。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根据社会、区域经济、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状况以及目前的生源状况制定高职院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专业建设
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学资源和条件为保障,建立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并对专业进行监控和周期性的审查。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规划专业教学基本流程(需求导向流程),确立教育教学的市场观念。
3.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建立校企互动机制,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大量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形成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上的双师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建立高职教育拔尖创新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特色人才引进制度,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4.课程建设
要定期进行市场调研,针对职业岗位(群),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依据岗位知识能力和工作过程的需要,紧密结合专业所针对的岗位(群)的职业资格标准,灵活设置课程内容,构建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结合的“双证制”课程框架,实现“双证”融通。
5.教材建设
校企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尤其是必须与企业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合作编写与企业实践相关的专业实习教材,加大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的建设力度。
6.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充分熟悉企业设备,做好到企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准备。
(二)教学过程控制系统
坚持过程方法,以专业教学基本流程(过程)为依托构建专业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框架,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控制体系下的内容并实施控制;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施灵活学习策略;建立院、系、室以及学生实习企业参与的多级督导机制;注重实践环节的控制,研究实践教学环节及其质量影响因素,严格实践教学运行管理。
(三)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制订并实施工学结合管理制度,明确对学生、企业、指导教师的要求;教师和学生是评价主体,教务处、企业等管理部门是责任主体;弹性管理,对学生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对教师和学生采用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和弹性化管理。
(四)教学服务支持系统
教师有权要求学校和管理部门保证必要的教学条件;注重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创新理念的软件建设;保证教学投入优先,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必须保证实训基地等符合标准与质量的要求;推动和促进科研技术交流,建成一批多功能、开放性、共享型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五)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评估主体为专家、学生、教师、用人单位;责任主体为教师、实训人员及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教学服务支持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实训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评估;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和行业、企业的反馈机制,不断关注和满足学生、行业、企业以及社会需求。
三、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管理案例——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基于“三方共赢”的深度合作
企业,找到最适合本企业的员工,有助于保持员工的稳定性,节约人事成本,弥补短期人员不足;学生,职业技能、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阅历增长,就业质量提高;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解决部分就业问题,社会声誉提高,吸引更多优质生源。
(二)“3+2”工学交替模式的预先控制
通过行业专家的共同参与,构建 “行业整体性课程、职业岗位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企业现场对学生的培训计划和专业教师的授课计划;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编制特色教材;聘请兼职教师,建立现场导师制;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培训。
(三)“3+2”工学交替模式的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
实行“以他方为中心,以学院为主体”的校企联合育人、共同管理学生的模式;校企共同制定“3+2”工学交替学生行为规范、职场安全等管理制度以及工学交替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企业现场导师负责学生培训期间的扶助引导工作;专业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和对学生的现场管理;学生实习质量评价主要参照扬子江饭店对企业员工的质量标准,进行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孙明霞,刘红屏.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指南 [M].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年.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Z].200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