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新举措,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在现实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要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就必须解决好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问题。明确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根本,理清思路是进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39-02
一、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双语教学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
双语教学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否能真正实现开放性办学的格局。强化英语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调整的重要内容(世界上大约70%左右的网络信息是用英语传播的),采用双语教学的学校越多,双语人才越多,接受国际先进科技水平的速度就越快。
2、双语教学是社会对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
培养专业素质高,熟悉有关国际规则,能够熟练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进行国际交往的复合型中高级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战略要点。
3、双语教学是增强学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之一是通过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创造学生运用外语的机会,使他们能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吸纳除本民族文化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文化,增加适应不同民族、国家要求的能力,培养身心健康有专业技能的双语人才或多语人才和有民族精神与国际视野的大学生,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双语师资紧缺问题。
目前,师资是制约双语教学迅速发展和提高层次的“瓶颈”。双语教学的师资应该是既精通专业又擅长外语,但现实情况是两者同时具备的教师较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双语教学不是语言课,不能以降低学科的教育质量为代价换取孤立的双语教学。此外,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由于负担重、备课量大,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所以其积极性难以长久地保持下去。
2、学生外语水平问题。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建设应围绕学生进行,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利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理解、吸纳除本民族文化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文化。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普遍比较差,以至于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看中文版内容。如果不顾学生的基本情况,纯粹是为了开设双语课程,或者是为了达到什么某个指标而进行双语教学,那就本末倒置了。
3、双语教材问题。
教材建设是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信息量大,失真少,且内容较新,国内教材的重复编写和建设情况较为普遍,独立研编的教材少。当然,国外编写的原版教材的有些内容并不一定适应我国的教学实际。主要表现在:英文原版教材的内容取舍问题;英文原版教材的案例选取问题,我国本土化的案例更切合实际,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英文原版教材的售价过高,如经济学中N.Gregory Mankiw著的Principles of Economics(第四版)售价280元,显然这已远远超出了我国本科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因此,完全遵循“拿来主义”,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可能会导致双语教学内容照本宣科,这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师普遍运用的是我国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双语课堂还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多,教学效果难尽如人意。加上进度的要求,学生语言能力的阻碍,大班教学等,使得教师很难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长久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就更谈不上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5、双语教学课程体系问题。
高校双语教学课程设置随意性太强,缺乏整体性。学科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承前启后的关系,但许多高校只是在具备条件的课程中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忽视了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及专业学习的连续性、渐进性。一些高校为了赶潮流或者达到某个指标,不顾课体系和教学计划的需要,谁有能力上双语课,就让谁上,哪门课程有教师,就哪门课,根本不考虑课程体系问题,使课程衔接相当松散,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更新传统教学理念,创建新型教学结构
传统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重教轻学。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这种结构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老师讲这本教材,复习和考试都是依据这本教材。所以,必须以双语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创建新型教学结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应该是以培养人才的能力为主线,采用“立体化”、“多元化”教材,进行课程的“模块化”教学;以学习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科研促进教学,课内加课外,教与学相互促进的教学结构。
(二)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出国学习深造能力,培养外向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现代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各自的专业领域,而且要能够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双语教学是教育改革中为了适应时代需要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采取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科技的前沿和最新成果、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养成阅读英文文献的习惯和能力,还可以大力推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三、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思路
(一)加强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双语教学课程的模式归根结底是创新思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情况来看,大家较为认可的双语教学模式有“浸入型双语教学”、“导入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对照型双语教学”、“分层、分流型双语教学”六种。其中“浸入型双语教学”是国际上较为认可的模式,而“过渡型双语教学”是目前在我国较为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当然,在我国开展双语教学,具体应该采取什么教学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视不同的情形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同时,在实施双语教学时,要经过认真调查和论证,并根据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构建自己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双语授课的老师除了不断加强自身双语教学的能力外,还应积极探索和利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双语授课的效率。如互动教学,可以采取外文案例分析、外文原著的选读与讨论、师生之间角色互换等多种方法来加强教学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课程建设网站公布相应的教案、课件,以利于学生复习;同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出一些专题,引导学生在网上收集相关外文资料和信息,开展各种类型的专题讨论会;还应加强课外辅导,适当增开辅导课或集中答疑课,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保持教学的整体性
国外原版教材语言纯正,体现了西方的逻辑、文化,尤其是其推理过程、思维方式的不同,能很直观地显现出来,并且往往体现了新的教学原则和教法。因此,教师在开课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内容既与本专业的整体教学计划相匹配,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又要与后续专业课程相衔接的教材。不过,从长远来看,要真正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还是要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同时又能加强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分析和解决我国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外语水平、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选拔和培养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大力引进出国留学人员、博士等外语层次较高的学科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从学校选拔和培养一些有学科功底的优秀青年教师,扩充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在职培训是加强双语师资比较经济的方式;出国培训是直接学习外国经验的有效方式;利用合作办学的有利条件,引进外方教师授课。如南阳理工学院就在合作办学协议中明确要求,每学期必须有合作方几名教师到中方授课多少学时。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双语教师进行观摩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完善制度和措施,使双语教学制度化、规范化
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必须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学的一系列规章和制度。改变传统的激励机制,从政策上和经费上给予支持,调动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制定出可行的双语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及学生考核标准体系,从而推动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努力创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蔡薇,柳瑞清,刘政.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的实施与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5).
[2]刘宏伟,马质璞.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装备制造技术,2011,(7).
[3]杜海燕.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热的冷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12).
关键词: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39-02
一、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双语教学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
双语教学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否能真正实现开放性办学的格局。强化英语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调整的重要内容(世界上大约70%左右的网络信息是用英语传播的),采用双语教学的学校越多,双语人才越多,接受国际先进科技水平的速度就越快。
2、双语教学是社会对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
培养专业素质高,熟悉有关国际规则,能够熟练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进行国际交往的复合型中高级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战略要点。
3、双语教学是增强学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之一是通过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创造学生运用外语的机会,使他们能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吸纳除本民族文化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文化,增加适应不同民族、国家要求的能力,培养身心健康有专业技能的双语人才或多语人才和有民族精神与国际视野的大学生,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双语师资紧缺问题。
目前,师资是制约双语教学迅速发展和提高层次的“瓶颈”。双语教学的师资应该是既精通专业又擅长外语,但现实情况是两者同时具备的教师较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双语教学不是语言课,不能以降低学科的教育质量为代价换取孤立的双语教学。此外,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由于负担重、备课量大,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所以其积极性难以长久地保持下去。
2、学生外语水平问题。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建设应围绕学生进行,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利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理解、吸纳除本民族文化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文化。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普遍比较差,以至于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看中文版内容。如果不顾学生的基本情况,纯粹是为了开设双语课程,或者是为了达到什么某个指标而进行双语教学,那就本末倒置了。
3、双语教材问题。
教材建设是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信息量大,失真少,且内容较新,国内教材的重复编写和建设情况较为普遍,独立研编的教材少。当然,国外编写的原版教材的有些内容并不一定适应我国的教学实际。主要表现在:英文原版教材的内容取舍问题;英文原版教材的案例选取问题,我国本土化的案例更切合实际,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英文原版教材的售价过高,如经济学中N.Gregory Mankiw著的Principles of Economics(第四版)售价280元,显然这已远远超出了我国本科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因此,完全遵循“拿来主义”,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可能会导致双语教学内容照本宣科,这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师普遍运用的是我国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双语课堂还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多,教学效果难尽如人意。加上进度的要求,学生语言能力的阻碍,大班教学等,使得教师很难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长久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就更谈不上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5、双语教学课程体系问题。
高校双语教学课程设置随意性太强,缺乏整体性。学科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承前启后的关系,但许多高校只是在具备条件的课程中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忽视了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及专业学习的连续性、渐进性。一些高校为了赶潮流或者达到某个指标,不顾课体系和教学计划的需要,谁有能力上双语课,就让谁上,哪门课程有教师,就哪门课,根本不考虑课程体系问题,使课程衔接相当松散,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更新传统教学理念,创建新型教学结构
传统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重教轻学。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这种结构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老师讲这本教材,复习和考试都是依据这本教材。所以,必须以双语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创建新型教学结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应该是以培养人才的能力为主线,采用“立体化”、“多元化”教材,进行课程的“模块化”教学;以学习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科研促进教学,课内加课外,教与学相互促进的教学结构。
(二)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出国学习深造能力,培养外向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现代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各自的专业领域,而且要能够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双语教学是教育改革中为了适应时代需要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采取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科技的前沿和最新成果、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养成阅读英文文献的习惯和能力,还可以大力推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三、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思路
(一)加强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双语教学课程的模式归根结底是创新思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情况来看,大家较为认可的双语教学模式有“浸入型双语教学”、“导入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对照型双语教学”、“分层、分流型双语教学”六种。其中“浸入型双语教学”是国际上较为认可的模式,而“过渡型双语教学”是目前在我国较为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当然,在我国开展双语教学,具体应该采取什么教学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视不同的情形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同时,在实施双语教学时,要经过认真调查和论证,并根据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构建自己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双语授课的老师除了不断加强自身双语教学的能力外,还应积极探索和利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双语授课的效率。如互动教学,可以采取外文案例分析、外文原著的选读与讨论、师生之间角色互换等多种方法来加强教学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课程建设网站公布相应的教案、课件,以利于学生复习;同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出一些专题,引导学生在网上收集相关外文资料和信息,开展各种类型的专题讨论会;还应加强课外辅导,适当增开辅导课或集中答疑课,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保持教学的整体性
国外原版教材语言纯正,体现了西方的逻辑、文化,尤其是其推理过程、思维方式的不同,能很直观地显现出来,并且往往体现了新的教学原则和教法。因此,教师在开课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内容既与本专业的整体教学计划相匹配,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又要与后续专业课程相衔接的教材。不过,从长远来看,要真正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还是要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同时又能加强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分析和解决我国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外语水平、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选拔和培养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大力引进出国留学人员、博士等外语层次较高的学科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从学校选拔和培养一些有学科功底的优秀青年教师,扩充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在职培训是加强双语师资比较经济的方式;出国培训是直接学习外国经验的有效方式;利用合作办学的有利条件,引进外方教师授课。如南阳理工学院就在合作办学协议中明确要求,每学期必须有合作方几名教师到中方授课多少学时。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双语教师进行观摩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完善制度和措施,使双语教学制度化、规范化
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必须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学的一系列规章和制度。改变传统的激励机制,从政策上和经费上给予支持,调动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制定出可行的双语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及学生考核标准体系,从而推动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努力创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蔡薇,柳瑞清,刘政.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的实施与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5).
[2]刘宏伟,马质璞.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装备制造技术,2011,(7).
[3]杜海燕.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热的冷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