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大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大部分的体育锻煉都是为了迎合一年一度的体测。为了改善这种现象,许多大学推出了一系列策略来促进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然而这些策略往往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归根结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还需要从大学体育教师上入手,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创新体育教学方式等。本文将针对如何丰富体育训练内容和探寻灵活的训练形式等体育训练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体育训练;高校体育教师;训练内容
大学生体育训练兴趣低、身体素质差已经成为了全国高校的普遍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已经成为各个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将会在提高大学生体育训练兴趣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体育训练中,高校体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提升课堂上体育训练的效率,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高校体育训练中制约学生兴趣培养的因素
学生缺乏体育训练的兴趣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是在各个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结果。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将各个因素全部考虑在内,逐一提出解决方法。在下文中将会对一些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一)教师认知水平不高
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了体育课的整体质量和氛围,进而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目前普遍的问题是高校体育教师眼中有课程但是却缺乏学生视角,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所在,依旧采用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不能根据时代和学生需求的变化而创新自身的课堂,优化训练内容和训练设施。如此一来,学生就会丧失对体育课的兴趣,对体育课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
(二)训练内容陈旧乏趣
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往往围绕着教材展开,相应地体育训练也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部分高校教材更新换代较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材内容与当代大学生兴趣不符合。体育课程中也没有将新的训练动作、技术要领融入到训练中,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体育训练需求,在课程中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
(三)训练形式拘泥于常规
经验主义思想是制约高校体育教师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接受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的主要因素。单一化的训练形式、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直接造成了学生体育训练枯燥无聊的局面,也影响了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培养。除此之外,单一反复的训练形式还容易造成训练疲劳,达不到体育课基本的教学目的。
二、高校体育训练中学生兴趣培养的有效路径
在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学生对体育训练兴趣低,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面提升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面探寻提升学生兴趣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教师综合素质
学生是体育课程训练的主体,但是教师却是体育课程的主导者,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会直接对学生体育训练造成影响。高校致力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和策略时也要将教师的综合素质考量在内。高校需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对大学生体育训练的认知水平,强化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从而激发教师的教研意识,和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意识。其次,高校需要定期安排对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培训,组织教师进行先进教学经验和理论学习,重点提升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体育训练、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互联网时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教材内容,互联网时代有很多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当代年轻人的兴趣整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如:当代大学生男生对健身有着极大的热情,女生则更倾向于塑身类活动,如Tabata等。教师就可以将这类内容整合到教学活动中来,既可以带着同学们科学锻炼,避免盲目锻炼损害身体,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课下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喜欢竞技类体育锻炼的男生,如篮球等,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学习最新的篮球技巧并在课堂上教授,使得课堂能够与时俱进、跟上学生的兴趣发展。
(三)营造民主训练氛围
体育课堂同其他类型的课堂一样,学习氛围尤为主要。体育训练学生的参与度高是高校体育课堂的独特优势,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的良好课堂氛围,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亲自参与到学生的体育训练中,在这个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如足球运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集中教授一遍运球技巧,然后给学生安排一定的练习量,自身则在一旁监督,这在无形中拉开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师傅带徒弟”的局面,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一边与学生一起练习,一边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下课前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总结。这种教学方式比“散养式”教学方式更能深入了解学生,使教学活动更接近学生,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进而安排满足学生需求的体育训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是保障大学生能够持续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高校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训练环境,制定一套契合大学生兴趣的体育训练内容,达到培养大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保证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拥有一个良好的体魄,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智慧. 探讨高校体育训练中兴趣的培养途径[J]. 青少年体育,2018,No.57(01):77-78.
[2]罗陵. 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兴趣的培养探索[J]. 下一代,2019,000(005):1-1.
[3]孙琦林. 高校体育训练中兴趣的培养途径[J]. 现代职业教育,2019(12):194-195.
关键词:体育训练;高校体育教师;训练内容
大学生体育训练兴趣低、身体素质差已经成为了全国高校的普遍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已经成为各个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将会在提高大学生体育训练兴趣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体育训练中,高校体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提升课堂上体育训练的效率,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高校体育训练中制约学生兴趣培养的因素
学生缺乏体育训练的兴趣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是在各个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结果。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将各个因素全部考虑在内,逐一提出解决方法。在下文中将会对一些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一)教师认知水平不高
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了体育课的整体质量和氛围,进而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目前普遍的问题是高校体育教师眼中有课程但是却缺乏学生视角,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所在,依旧采用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不能根据时代和学生需求的变化而创新自身的课堂,优化训练内容和训练设施。如此一来,学生就会丧失对体育课的兴趣,对体育课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
(二)训练内容陈旧乏趣
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往往围绕着教材展开,相应地体育训练也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部分高校教材更新换代较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材内容与当代大学生兴趣不符合。体育课程中也没有将新的训练动作、技术要领融入到训练中,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体育训练需求,在课程中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
(三)训练形式拘泥于常规
经验主义思想是制约高校体育教师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接受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的主要因素。单一化的训练形式、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直接造成了学生体育训练枯燥无聊的局面,也影响了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培养。除此之外,单一反复的训练形式还容易造成训练疲劳,达不到体育课基本的教学目的。
二、高校体育训练中学生兴趣培养的有效路径
在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学生对体育训练兴趣低,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面提升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面探寻提升学生兴趣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教师综合素质
学生是体育课程训练的主体,但是教师却是体育课程的主导者,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会直接对学生体育训练造成影响。高校致力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和策略时也要将教师的综合素质考量在内。高校需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对大学生体育训练的认知水平,强化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从而激发教师的教研意识,和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意识。其次,高校需要定期安排对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培训,组织教师进行先进教学经验和理论学习,重点提升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体育训练、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互联网时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教材内容,互联网时代有很多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当代年轻人的兴趣整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如:当代大学生男生对健身有着极大的热情,女生则更倾向于塑身类活动,如Tabata等。教师就可以将这类内容整合到教学活动中来,既可以带着同学们科学锻炼,避免盲目锻炼损害身体,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课下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喜欢竞技类体育锻炼的男生,如篮球等,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学习最新的篮球技巧并在课堂上教授,使得课堂能够与时俱进、跟上学生的兴趣发展。
(三)营造民主训练氛围
体育课堂同其他类型的课堂一样,学习氛围尤为主要。体育训练学生的参与度高是高校体育课堂的独特优势,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的良好课堂氛围,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亲自参与到学生的体育训练中,在这个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如足球运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集中教授一遍运球技巧,然后给学生安排一定的练习量,自身则在一旁监督,这在无形中拉开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师傅带徒弟”的局面,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一边与学生一起练习,一边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下课前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总结。这种教学方式比“散养式”教学方式更能深入了解学生,使教学活动更接近学生,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进而安排满足学生需求的体育训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是保障大学生能够持续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高校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训练环境,制定一套契合大学生兴趣的体育训练内容,达到培养大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保证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拥有一个良好的体魄,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智慧. 探讨高校体育训练中兴趣的培养途径[J]. 青少年体育,2018,No.57(01):77-78.
[2]罗陵. 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兴趣的培养探索[J]. 下一代,2019,000(005):1-1.
[3]孙琦林. 高校体育训练中兴趣的培养途径[J]. 现代职业教育,2019(12):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