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职校经过几年的扩招,但招生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困难,一方面是中职生在社会的形象和地位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方面随着我省生源的减少,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职业学校不断改变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模式,实际上也就是职校间教育教学质量的竞争。因此,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是知识型加技能型的实用型一线员工,从企业情况看,对一线员工的要求是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驾驭设备的能力,同时还应注意拓展知识与其它领域相关知识接口的预留,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上手快、发展潜力大。
近几年各中职学校都在实践中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当前就业;二是后续发展。为此,职业学校应当着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后续能力为目的,加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这就是有的放矢。要做到有的放矢就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未雨绸缪,生未到师先行
目前我们的中职教师普遍感觉工作比较繁重、学生难于管理、尤其是备课任务需要劳心劳智,从而无暇无机会让自己深入第一线去体验生活。可以这样说,有很多老师自从事了这份工作就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然而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已经滞后于现时代的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教的学生走出校园将是更加滞后的产品。
因此,要改变中职教育面临的困境,那就要先从教师入手。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人,要想方设法为中职教师创造条件走进企业走上岗位。一位具有传道授业解惑并具有突出实践能力的教师才会被学生们佩服,一位具有切身体验的教师才会将课堂进行的更灵活更生动更具实践性。
二、解放思想,开拓思路
教师需要解放思想,开拓教学思路,一方面要从理论上解放和开拓;另一方面要走出去进工厂蹲车间,从实践中解放和开拓,再方面将能工巧匠、行业专家请进学校,请他们来给我们讲课,来给学生讲课;同时还要加强教师间的交流,这些都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意识,开拓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当然教师也要走到学生甚至家长中去,去听他们对学校教育的真心话,去感触他们希望的心声,也可以帮助我们开阔思路。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也已进入快车道,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每年从中职学校走出去的毕业生越来越多。这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就要靠每一位中职教育工作者用心用手去创造去搭建了。
三、教学教改要附合实际,多角度出发
(一)以就业为导向按需开发专业设置
以开发人力资源为已任,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必须首先面对市场,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关的专业。我校的招生就业领导就提出了一个“跑”字,这个字很形象。现在的就业不是坐等兔子上门,是要自己去积极、主动的找,并且你找的慢了都不行。可无论你跑多快,都要面对市场需求。人家明明需要的是平面设计人员,你非要安排你的计算机硬件维护学生去工作,就算就了业却不能保证明天不被解雇。
我们要在市场的指导下以就业为导向按需开发专业设置。根据市场调研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细分,调整专业设置,按照“专业整合、课程整合、教材内容整合”的总体部署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细分是指按照人才市场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富有自身特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专业,淘汰旧专业。
(二)建立灵活适用的课程体系
一篇有关德国农业教育的报道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此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去德国参观农业教育的情况 。里面吸引我的有两个地方,一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是由国家立法、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一是本拉德?安特曼介绍说的一段话,主题是即使现在是一个合格的农民,但事情有可能发生变化,要成为有成就的农民,就必须不断地来这里学习和“充电”。第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他们的课程模式和我们一样都是注重的技能和和能力的培养,第二个道出了职教的可持继性发展需求。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一个灵活适用的课程体系结构。
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要依据综合化、模块化的要求,编制教学计划、编写校本教材。打破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约束,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直接对准职业能力的提高。对每一个教学项目的内容构建成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一个模块都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所有开设专业实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鉴定。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形成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的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大力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和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三)重视职业技能培养目标
温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一句话点明了职业教育的任务和重要性。特色一词更值得我们去深思。中职学校的特色就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这类人以后是靠技術在社会立足的。因此中职学校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技能人才。在此目标下,如何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就成为重中之重。
四、实施有效地教学质量检查及评价
论语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职业教师,教学反思就是进步的阶梯。作为学校更应该注重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而这些信息的收集需要通过实施有效地教学质量检查及评价。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以“产出评价”为核心指标,并辅以“教学评价”和“社会评价”。“产出评价”主要有两个指标:第一是就业率,包括当年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第二是就业质量,包括起点工资高低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教学评价”主要包含教学质量、教学效益、实验实习开出率等三项指标;“社会评价”主要包含用人单位满意率和毕业生满意率两项指标。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是职业学校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只有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评价才能了解学校所实施的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包括毕业生对母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满意率,才能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办学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我校近年来就通过企业回访、毕业生座谈、教师参观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有效的质量检查,从而自省我们的工作做的是不是到位。只管进不管出的职业学校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行之有效的评价与自我评价才是中职学校生存的法宝。
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职学校面对的是一批受过初、中高教育的孩子。而这批孩子大多是经历了中考或高考落榜的学生,也有少数昔日早已是老师头疼的问题生。只教书不育人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因此,在中职教育中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德育教育要培养具有民族正气、个人志气,维护并建设良好的集体风气的中职人才。
第一,要教育学生立志成才。立志成才教育实质上就是以理想、志向、人生目标、成才道路和条件等为内容的人生价值观教育。立志成才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接受教育、自我发展的动力。如果说,“做人”的教育主要体现了学生整体的需要和要求,那么立志成才教育则能更多地体现个体的差异和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
第二,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实施上述教育中,要坚持把德育同智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同智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科教学中除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良好习惯的教育,以及意志,毅力等个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是锻炼才干、体验行为准则、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职业教育的一场革命,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职业学校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还需要政府的投入和企业的支持。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职业教育将迎来更加大有作为的明天。
近几年各中职学校都在实践中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当前就业;二是后续发展。为此,职业学校应当着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后续能力为目的,加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这就是有的放矢。要做到有的放矢就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未雨绸缪,生未到师先行
目前我们的中职教师普遍感觉工作比较繁重、学生难于管理、尤其是备课任务需要劳心劳智,从而无暇无机会让自己深入第一线去体验生活。可以这样说,有很多老师自从事了这份工作就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然而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已经滞后于现时代的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教的学生走出校园将是更加滞后的产品。
因此,要改变中职教育面临的困境,那就要先从教师入手。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人,要想方设法为中职教师创造条件走进企业走上岗位。一位具有传道授业解惑并具有突出实践能力的教师才会被学生们佩服,一位具有切身体验的教师才会将课堂进行的更灵活更生动更具实践性。
二、解放思想,开拓思路
教师需要解放思想,开拓教学思路,一方面要从理论上解放和开拓;另一方面要走出去进工厂蹲车间,从实践中解放和开拓,再方面将能工巧匠、行业专家请进学校,请他们来给我们讲课,来给学生讲课;同时还要加强教师间的交流,这些都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意识,开拓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当然教师也要走到学生甚至家长中去,去听他们对学校教育的真心话,去感触他们希望的心声,也可以帮助我们开阔思路。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也已进入快车道,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每年从中职学校走出去的毕业生越来越多。这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就要靠每一位中职教育工作者用心用手去创造去搭建了。
三、教学教改要附合实际,多角度出发
(一)以就业为导向按需开发专业设置
以开发人力资源为已任,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必须首先面对市场,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关的专业。我校的招生就业领导就提出了一个“跑”字,这个字很形象。现在的就业不是坐等兔子上门,是要自己去积极、主动的找,并且你找的慢了都不行。可无论你跑多快,都要面对市场需求。人家明明需要的是平面设计人员,你非要安排你的计算机硬件维护学生去工作,就算就了业却不能保证明天不被解雇。
我们要在市场的指导下以就业为导向按需开发专业设置。根据市场调研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细分,调整专业设置,按照“专业整合、课程整合、教材内容整合”的总体部署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细分是指按照人才市场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富有自身特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专业,淘汰旧专业。
(二)建立灵活适用的课程体系
一篇有关德国农业教育的报道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此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去德国参观农业教育的情况 。里面吸引我的有两个地方,一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是由国家立法、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一是本拉德?安特曼介绍说的一段话,主题是即使现在是一个合格的农民,但事情有可能发生变化,要成为有成就的农民,就必须不断地来这里学习和“充电”。第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他们的课程模式和我们一样都是注重的技能和和能力的培养,第二个道出了职教的可持继性发展需求。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一个灵活适用的课程体系结构。
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要依据综合化、模块化的要求,编制教学计划、编写校本教材。打破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约束,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直接对准职业能力的提高。对每一个教学项目的内容构建成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一个模块都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所有开设专业实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鉴定。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形成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的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大力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和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三)重视职业技能培养目标
温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一句话点明了职业教育的任务和重要性。特色一词更值得我们去深思。中职学校的特色就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这类人以后是靠技術在社会立足的。因此中职学校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技能人才。在此目标下,如何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就成为重中之重。
四、实施有效地教学质量检查及评价
论语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职业教师,教学反思就是进步的阶梯。作为学校更应该注重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而这些信息的收集需要通过实施有效地教学质量检查及评价。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以“产出评价”为核心指标,并辅以“教学评价”和“社会评价”。“产出评价”主要有两个指标:第一是就业率,包括当年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第二是就业质量,包括起点工资高低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教学评价”主要包含教学质量、教学效益、实验实习开出率等三项指标;“社会评价”主要包含用人单位满意率和毕业生满意率两项指标。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是职业学校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只有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评价才能了解学校所实施的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包括毕业生对母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满意率,才能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办学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我校近年来就通过企业回访、毕业生座谈、教师参观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有效的质量检查,从而自省我们的工作做的是不是到位。只管进不管出的职业学校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行之有效的评价与自我评价才是中职学校生存的法宝。
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职学校面对的是一批受过初、中高教育的孩子。而这批孩子大多是经历了中考或高考落榜的学生,也有少数昔日早已是老师头疼的问题生。只教书不育人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因此,在中职教育中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德育教育要培养具有民族正气、个人志气,维护并建设良好的集体风气的中职人才。
第一,要教育学生立志成才。立志成才教育实质上就是以理想、志向、人生目标、成才道路和条件等为内容的人生价值观教育。立志成才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接受教育、自我发展的动力。如果说,“做人”的教育主要体现了学生整体的需要和要求,那么立志成才教育则能更多地体现个体的差异和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
第二,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实施上述教育中,要坚持把德育同智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同智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科教学中除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良好习惯的教育,以及意志,毅力等个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是锻炼才干、体验行为准则、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职业教育的一场革命,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职业学校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还需要政府的投入和企业的支持。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职业教育将迎来更加大有作为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