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立足语文教学,以课文为模板,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材中的文章,字字珠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最好模板。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中,有一篇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著作《红楼梦》。笔者通过如下步骤,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引导。
1.课前做好“三备”
“三备”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首先谈“备教材”。《红楼梦》有一百二十回之多,为什么教材选编了这一部分?课文中的“凤辣子”王熙凤在这本书中是怎样一个重要的人物?在《红楼梦》中,节选的这部分之后就是书中最重要的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相见了,这是怎样的一场相见……笔者认为,“备教材”对老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为只有老师非常熟悉这本文学巨著,并对其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决定课的成败。再谈“备学生”。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知道这本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知道故事的主要人物,还有个别的学生看过电视剧。可看过原著的几乎没有。他们对这样的名著有畏难心理,觉得这样的名著和自己的现实生活差距太大。但作为正在发育期的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其中的“宝黛爱情”是感兴趣的。“备教法”,怎样让这本名著变得“平易近人”?怎样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感觉意犹未尽?怎样巧妙“留白”,让学生主动去书中寻找答案?这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
2.课上紧紧依托兴趣,渗透原著点点滴滴
在课上,笔者依托课前了解到的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组织教学,并相机将名著中与之相关的点点滴滴渗透进去。比如:学生在认识到王熙凤善于使权弄势这一人物特点后,自然而然地对为何王熙凤会有这样的权力以及她这一性格特点的成因感兴趣,这时老师就向同学们介绍了《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以及王熙凤在贾家的“职位”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了他们想知道的内容。又比如,学生很想知道王熙凤最后的结局,老师就出示了《红楼梦》第五回中原著作者曹雪芹对王熙凤的结局的预定-散曲《聪明累》,学生在了解了这首散曲的同时,对这个人物及贾府的最终命运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课的最后,学生们向老师问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初次相见是怎样的,老师这次没有告诉他们这个他们都很感兴趣的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找来原著自己看。这个时候,学生对于《红楼梦》的兴趣达到了高潮。
3.课后趁热打铁,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学生对《红楼梦》产生浓厚兴趣之后,怎样延续这种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这时候,老师的引导非常关键。为了使学生能对《红楼梦》产生持久的探究兴趣,笔者首先利用了《红楼梦》一回就是一个几乎可以独立阅读的故事的这个特点,连续一个月,每天在早读课利用几分钟讲一个《红楼梦》的故事。刚开始几天,笔者会完整地讲完一个故事,但后来只讲一部分,在最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学生们全都心系故事的结局,往往都会在课间时间内急不可耐地将这个故事看完。笔者会在第二天让学生将头一天未讲完的故事补充完整。在这一个月最后的十天里,故事由老师讲变成学生自己讲自己在这本书中感受最深,最难忘的故事。在这一个月的“故事会”带动下,全班同学都对《红楼梦》这本书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故事会”结束后,笔者组织了“谈《红楼梦》阅读感受”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了自己对于这本书的感受和阅读收获,笔者也参与其中,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现身说法”,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了更加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创设各种条件,与家长紧密配合,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
1.和家长紧密配合,提高家长的素质
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大部分在校外,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个人素质是学生能否开展好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每个学段开始,笔者都会在家长会上给家长一份本学段的推荐书目,向家长介绍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应完成的阅读总量。同时,笔者也会要求每个家长在每个学期初和学期末对学生在本学期的阅读情况做出书面的规划和总结交给笔者。规划和总结会从学生的阅读态度,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偏好,閱读的书目等等方面去完成。另外,在每一次的家长会上,笔者都向家长普及一些儿童阅读的理论知识,并向每位家长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向家长推荐好的课外阅读书籍,答疑解惑,与家长明确今后在学生课外阅读上应当努力的方向。
2.建立班级图书角,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时间
根据学生不同学段阅读要求和阅读爱好的不同,由每位学生捐3 本高质量的书到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书由老师亲自把关方可进入图书角。一个星期全班集体借阅一次。借阅时由每位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数量不超过两本。借阅登记由每小组组长完成。老师可适当减少书面作业,保证学生在校外的阅读时间。在校内,老师允许学生在自习课和早读课以及其他课程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情况下阅读课外书籍。通过这样的举措,班级学生养成利用一切时间阅读的习惯,班里下课打闹的情况几乎没有,学生都在津津有味地阅读,班级里充满了浓郁的书香氛围。另外,班级还应经常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
3.老师约谈学生,了解阅读情况
学生在这一阶段的阅读情况和效果怎样?在保证阅读数量和阅读时间后,阅读的质量谁来验收?老师在这里显示了重要性。老师可以有计划地约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和学生聊聊他近期内阅读的书,让他谈谈自己对这些书的看法,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也说说自己在阅读中的困惑。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学生这一阶段的阅读效果,指点学生阅读情况,帮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让他在阅读中成长起来。老师应将每次的约谈情况记录下来,作为学生的阅读档案。这就要求老师在阅读水平这一方面有较高的素质,自己本身熟知儿童的课外阅读规律性,其次要对学生阅读的书籍有较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总而言之,小学课外阅读要立足于课内语文教学,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沟通,再通过老师和家长创设各种条件,相互紧密配合,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只有这样,才能将小学课外阅读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教材中的文章,字字珠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最好模板。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中,有一篇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著作《红楼梦》。笔者通过如下步骤,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引导。
1.课前做好“三备”
“三备”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首先谈“备教材”。《红楼梦》有一百二十回之多,为什么教材选编了这一部分?课文中的“凤辣子”王熙凤在这本书中是怎样一个重要的人物?在《红楼梦》中,节选的这部分之后就是书中最重要的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相见了,这是怎样的一场相见……笔者认为,“备教材”对老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为只有老师非常熟悉这本文学巨著,并对其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决定课的成败。再谈“备学生”。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知道这本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知道故事的主要人物,还有个别的学生看过电视剧。可看过原著的几乎没有。他们对这样的名著有畏难心理,觉得这样的名著和自己的现实生活差距太大。但作为正在发育期的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其中的“宝黛爱情”是感兴趣的。“备教法”,怎样让这本名著变得“平易近人”?怎样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感觉意犹未尽?怎样巧妙“留白”,让学生主动去书中寻找答案?这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
2.课上紧紧依托兴趣,渗透原著点点滴滴
在课上,笔者依托课前了解到的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组织教学,并相机将名著中与之相关的点点滴滴渗透进去。比如:学生在认识到王熙凤善于使权弄势这一人物特点后,自然而然地对为何王熙凤会有这样的权力以及她这一性格特点的成因感兴趣,这时老师就向同学们介绍了《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以及王熙凤在贾家的“职位”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了他们想知道的内容。又比如,学生很想知道王熙凤最后的结局,老师就出示了《红楼梦》第五回中原著作者曹雪芹对王熙凤的结局的预定-散曲《聪明累》,学生在了解了这首散曲的同时,对这个人物及贾府的最终命运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课的最后,学生们向老师问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初次相见是怎样的,老师这次没有告诉他们这个他们都很感兴趣的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找来原著自己看。这个时候,学生对于《红楼梦》的兴趣达到了高潮。
3.课后趁热打铁,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学生对《红楼梦》产生浓厚兴趣之后,怎样延续这种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这时候,老师的引导非常关键。为了使学生能对《红楼梦》产生持久的探究兴趣,笔者首先利用了《红楼梦》一回就是一个几乎可以独立阅读的故事的这个特点,连续一个月,每天在早读课利用几分钟讲一个《红楼梦》的故事。刚开始几天,笔者会完整地讲完一个故事,但后来只讲一部分,在最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学生们全都心系故事的结局,往往都会在课间时间内急不可耐地将这个故事看完。笔者会在第二天让学生将头一天未讲完的故事补充完整。在这一个月最后的十天里,故事由老师讲变成学生自己讲自己在这本书中感受最深,最难忘的故事。在这一个月的“故事会”带动下,全班同学都对《红楼梦》这本书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故事会”结束后,笔者组织了“谈《红楼梦》阅读感受”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了自己对于这本书的感受和阅读收获,笔者也参与其中,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现身说法”,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了更加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创设各种条件,与家长紧密配合,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
1.和家长紧密配合,提高家长的素质
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大部分在校外,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个人素质是学生能否开展好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每个学段开始,笔者都会在家长会上给家长一份本学段的推荐书目,向家长介绍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应完成的阅读总量。同时,笔者也会要求每个家长在每个学期初和学期末对学生在本学期的阅读情况做出书面的规划和总结交给笔者。规划和总结会从学生的阅读态度,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偏好,閱读的书目等等方面去完成。另外,在每一次的家长会上,笔者都向家长普及一些儿童阅读的理论知识,并向每位家长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向家长推荐好的课外阅读书籍,答疑解惑,与家长明确今后在学生课外阅读上应当努力的方向。
2.建立班级图书角,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时间
根据学生不同学段阅读要求和阅读爱好的不同,由每位学生捐3 本高质量的书到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书由老师亲自把关方可进入图书角。一个星期全班集体借阅一次。借阅时由每位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数量不超过两本。借阅登记由每小组组长完成。老师可适当减少书面作业,保证学生在校外的阅读时间。在校内,老师允许学生在自习课和早读课以及其他课程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情况下阅读课外书籍。通过这样的举措,班级学生养成利用一切时间阅读的习惯,班里下课打闹的情况几乎没有,学生都在津津有味地阅读,班级里充满了浓郁的书香氛围。另外,班级还应经常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
3.老师约谈学生,了解阅读情况
学生在这一阶段的阅读情况和效果怎样?在保证阅读数量和阅读时间后,阅读的质量谁来验收?老师在这里显示了重要性。老师可以有计划地约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和学生聊聊他近期内阅读的书,让他谈谈自己对这些书的看法,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也说说自己在阅读中的困惑。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学生这一阶段的阅读效果,指点学生阅读情况,帮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让他在阅读中成长起来。老师应将每次的约谈情况记录下来,作为学生的阅读档案。这就要求老师在阅读水平这一方面有较高的素质,自己本身熟知儿童的课外阅读规律性,其次要对学生阅读的书籍有较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总而言之,小学课外阅读要立足于课内语文教学,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沟通,再通过老师和家长创设各种条件,相互紧密配合,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只有这样,才能将小学课外阅读扎扎实实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