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奇葩,她融情感美、意境美、音律美于一体,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诗词对于小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而加强诗词诵读,对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加深他们的情感熏陶,增强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键词 诗歌教学;诵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247-01
一、绝美·宜读
中华文化灿若星河,中国的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这浩瀚的星河中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世界上很难找到一种文体能和中国诗词相媲美。中国的古诗词之所以能千载传唱,历久弥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她特有的格律美和意境美,意即:中国诗词诵之抑扬顿挫,读之朗朗上口,咏之婉转悠扬,唱之铿锵绵长,使人感之如临其境,使人品之回味无穷,使人谓之不可多得。
“三分诗,七分读”、“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一系列的话语无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学古诗词,诵读是教学的最佳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读诗、诵诗、唱诗。加强诗词诵读,重视古诗词教学,这对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加深他们的情感熏陶,增强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鉴赏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缤纷读法
实施新课标以来,古诗文的诵读教学已经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既然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一脉,那么,何不韵味有余地把诗词朗朗读来?何不情深意切地把古诗词诵出意境来?何不仔仔细细地在诗词里细细品味其无穷的音律美、意境美?
(一)多种方式的学生读
首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的学生读,如全班齐读,读得好的同学领读、带读,分小组读等,让学生以不同形式反复朗读同一首诗时不感到单调,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渐渐喜欢上要学的诗,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慢慢地熟读成诵,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对诗意明了、对意境感悟。
(二)情深意切示范读
教师可以情深意切地带着学生读,或者给学生示范读。正所谓“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在上课前需要把要讲的古诗文反复诵读几遍,理解诗歌的意境。因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诗词之前,对所要教学的诗词的韵律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课堂的时候可以在学生面前示范朗读。如此,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起到行为上的示范作用,明确学生诵读的方向,增强学生诵读的信心和决心。
教师在带读或者在示范读的时候,可以放一些与诗的意境相符的音乐,出示一些与诗词相匹配的图片,在音乐中,在这样的情境中,把诗歌情深意切地朗朗读来,声情并茂地婉转诵出,在起承转合中引导学生渐入诗的意境,读出诗的节奏、韵律、音调高低,读出读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三)声情并茂地大家唱
“古人写诗、读诗,不像我们今天这么朗诵,他们都是唱出来的。吟唱,才能体会出其中的意韵。”戴建荣老师如是说。犹记得在福州,有幸倾听了戴老师执教的课题《马背上的歌谣》,在他的课堂上,除了传统的诗歌诵读的模式之外,戴老师还和学生一起,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唱,“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随着音乐节拍,跟着老师节奏,孩子们抑扬顿挫、手舞足蹈地吟唱着,古代的诗文辞赋,就随着一句句稚气而又优雅的童声调子,响彻寂静的听课礼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一首首诗词歌赋,随着孩子们的吟唱,或婉转流出,或铿锵唱出,一时,歌声四起,台上的师生声情并茂地唱着,台下听课的老师也情不自禁地和着。音乐缓缓停下,老师趁势问着:“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一个个都思绪飞扬,感悟深刻,课堂上,思想的碰撞,火花四溅。学生对于诗歌的意境,对于作者的情感,对于诗歌的节奏,早在这样的吟唱中明了。
三、隽永深远
不同的诵读活动,如学生读,老师示范读,配乐读、表演读、唱诗等,通过这样一些兴味浓厚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吟诵诗的习惯。如陈永华老师在教授《赠汪伦》的时候,就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当学生读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时候,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脚踏节奏,边踏边读诗。耳朵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双脚一边随着音乐踏着节奏,和着两种音乐的节拍,学生高声读诗,浓厚的趣味环绕课堂,听者似乎也想随着节拍抬脚而踏,听者如此,学生岂不更是乐淘淘?再接着,老师引导学生随着音乐,高声唱出诗歌的节奏。学生根据老师先前的引导,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地唱起诗来,顿时,整个课堂弥漫着浓郁的诗情气氛,恍惚间,我似乎回到了那个诗乐一体的年代,听者如此感受,学生岂不更是“沉醉不知归路”?
种种诗歌诵、读、唱的方法,皆能隽永深远,能给学生以长远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诗歌本身的教学上。
实践证明,课堂诵读的教学方法大大优于不读诗歌直接理解的诗歌教学方法。“三分诗,七分读”,读诗的作用如此明显,读诗的效果如此突出,所以,我们在教学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读诗作为培养小学生诗词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切实培养学生“读好诗、好诵诗、唱出诗”的良好习惯,使读诗成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知识等综合素养良好共鸣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關键词 诗歌教学;诵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247-01
一、绝美·宜读
中华文化灿若星河,中国的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这浩瀚的星河中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世界上很难找到一种文体能和中国诗词相媲美。中国的古诗词之所以能千载传唱,历久弥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她特有的格律美和意境美,意即:中国诗词诵之抑扬顿挫,读之朗朗上口,咏之婉转悠扬,唱之铿锵绵长,使人感之如临其境,使人品之回味无穷,使人谓之不可多得。
“三分诗,七分读”、“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一系列的话语无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学古诗词,诵读是教学的最佳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读诗、诵诗、唱诗。加强诗词诵读,重视古诗词教学,这对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加深他们的情感熏陶,增强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鉴赏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缤纷读法
实施新课标以来,古诗文的诵读教学已经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既然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一脉,那么,何不韵味有余地把诗词朗朗读来?何不情深意切地把古诗词诵出意境来?何不仔仔细细地在诗词里细细品味其无穷的音律美、意境美?
(一)多种方式的学生读
首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的学生读,如全班齐读,读得好的同学领读、带读,分小组读等,让学生以不同形式反复朗读同一首诗时不感到单调,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渐渐喜欢上要学的诗,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慢慢地熟读成诵,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对诗意明了、对意境感悟。
(二)情深意切示范读
教师可以情深意切地带着学生读,或者给学生示范读。正所谓“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在上课前需要把要讲的古诗文反复诵读几遍,理解诗歌的意境。因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诗词之前,对所要教学的诗词的韵律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课堂的时候可以在学生面前示范朗读。如此,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起到行为上的示范作用,明确学生诵读的方向,增强学生诵读的信心和决心。
教师在带读或者在示范读的时候,可以放一些与诗的意境相符的音乐,出示一些与诗词相匹配的图片,在音乐中,在这样的情境中,把诗歌情深意切地朗朗读来,声情并茂地婉转诵出,在起承转合中引导学生渐入诗的意境,读出诗的节奏、韵律、音调高低,读出读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三)声情并茂地大家唱
“古人写诗、读诗,不像我们今天这么朗诵,他们都是唱出来的。吟唱,才能体会出其中的意韵。”戴建荣老师如是说。犹记得在福州,有幸倾听了戴老师执教的课题《马背上的歌谣》,在他的课堂上,除了传统的诗歌诵读的模式之外,戴老师还和学生一起,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唱,“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随着音乐节拍,跟着老师节奏,孩子们抑扬顿挫、手舞足蹈地吟唱着,古代的诗文辞赋,就随着一句句稚气而又优雅的童声调子,响彻寂静的听课礼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一首首诗词歌赋,随着孩子们的吟唱,或婉转流出,或铿锵唱出,一时,歌声四起,台上的师生声情并茂地唱着,台下听课的老师也情不自禁地和着。音乐缓缓停下,老师趁势问着:“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一个个都思绪飞扬,感悟深刻,课堂上,思想的碰撞,火花四溅。学生对于诗歌的意境,对于作者的情感,对于诗歌的节奏,早在这样的吟唱中明了。
三、隽永深远
不同的诵读活动,如学生读,老师示范读,配乐读、表演读、唱诗等,通过这样一些兴味浓厚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吟诵诗的习惯。如陈永华老师在教授《赠汪伦》的时候,就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当学生读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时候,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脚踏节奏,边踏边读诗。耳朵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双脚一边随着音乐踏着节奏,和着两种音乐的节拍,学生高声读诗,浓厚的趣味环绕课堂,听者似乎也想随着节拍抬脚而踏,听者如此,学生岂不更是乐淘淘?再接着,老师引导学生随着音乐,高声唱出诗歌的节奏。学生根据老师先前的引导,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地唱起诗来,顿时,整个课堂弥漫着浓郁的诗情气氛,恍惚间,我似乎回到了那个诗乐一体的年代,听者如此感受,学生岂不更是“沉醉不知归路”?
种种诗歌诵、读、唱的方法,皆能隽永深远,能给学生以长远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诗歌本身的教学上。
实践证明,课堂诵读的教学方法大大优于不读诗歌直接理解的诗歌教学方法。“三分诗,七分读”,读诗的作用如此明显,读诗的效果如此突出,所以,我们在教学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读诗作为培养小学生诗词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切实培养学生“读好诗、好诵诗、唱出诗”的良好习惯,使读诗成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知识等综合素养良好共鸣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