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顺应了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在机械课程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要进行两方面的改革,一是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实施;二是教学大纲与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新建立。
关键词: 行为导向;机械课程;教学法
机械课程的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法正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它源于人们对专业人才要求的新思考,对教育和学习概念的重新认识中产生的理论。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近年从德国引进的种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其目标层次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方法层次是人的行为活动,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持人,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教学,以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行为能力及关键能力的形成为目标,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对学习者来说,学习目的是十分明确的,现在的学习是为今后的职业服务。作为教师,则要从教学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对于在机械课程中如何有效地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以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使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应该由教学团队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一体化教学体系
一体化教学体系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往往由一位教师或一个教学团队在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内容的情况下实施教学,使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要提高机械课程的教学质量,关键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新型的教学手段。现有的教学模式造成理论课与操作课相脱节,所用理论课和操作课的教材有明显的区别。只有在机械专业中实现一体化教学,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的发展,才能得以切实地进行行为导向教学,才能使行为导向的精神能得以顺畅地贯彻。
1.教材的改革
在目前的机械课程中,《钳工工艺》有理论课和实践课两本不同的教材,其实对这两种教材完全可以合二为一,精简理论的推导,删除过时的内容,再减去其中一些学科体系和学术性味道的东西,使教材简洁明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与综合性相统一,能体现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按照课题逐级推进教学,促使学生操作技能与知识技能的同步。这样,在教学过程学生就非常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学什么,促使学生认知与情意的统一,能够从根本上尊重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发挥他们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并从中培养他们知识的内化、迁移和再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获得与职业岗位应用能力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能获得持续学习所需的基本素质,从而体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精神。
2.课时的改革
一体化教学体系还必须在课时上进行改革,不再分机械专业理论课与操作课,除去给专业课一定量的整体课时外,其余的则由专业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和能力发展规律,灵活处理、整合理论与操作教学,自行安排教学活动,控制教学环节。让老师与学生能脱离开单一的教师说、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只做好组织者的任务,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3.角色的转换
行为导向教学要求教师从主导地位变成引导者、主持人,成为学生的同伴。目前机械课程的理论课师资大都是从各高等学校毕业的,属于“强理论弱操作”型,这就人为地阻碍了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而实践课师资一般都是从社会上外聘来的师傅,缺乏教学组织能力与整体综合能力,在实施行为导向型教学上更是困难重重。所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较为迫切,专业理论老师不仅要熟练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不定期地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跟踪生产一线,关注技能发展动态,不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实践经验,这样才能顺应学科的发展,使教学更具实效性。而学校则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校内培训,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并要立足于现有的基础,大胆尝试行为导向教学,不断发现、不断充实、不断积累,以求得自身的不断发展。
二、教学大纲与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新建立
在机械课程中实施行为导向型教学,对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必然对现有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价体系也提出新的要求。
1.教学大纲的改革
针对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机械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中的实施,要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大纲。所谓大纲,应紧扣培养目标,即能贯彻行为导向型的教学精神,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强能力、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大纲也应深入浅出能为实际教学作引导,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内容,不仅能够联接当前的生产实际,也能为学生的就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打下基础。
2.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现在对机械专业教学的评估方法,不外乎以对学生的考核结果为依据,考核的内容分应知与应会两部分,为了应知,可能把一门课程变成了条条框框的复习纲要;为了应会,可能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技能集训,应付好考核成学生学习机械课程的头等大事,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扼制了他们的创造精神。而正确的评价模式应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服务,必须与新的课题式教学模式相适应,要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多种多样的考核方法,让评价过程与结果结合,评价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统合,给他们记上鼓励性的标记或递进式的分数,这样逐次累积,就能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交叉评价,肯定其每一次的成绩,促使个体自信心与积极向上精神的形成,从而得出综合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马秋.《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电子电工教学中的应用》[J].《创新实践》.2011年第10期
[2] 杨德慧.《行为导向教学之我见》[J].《新思路》.2011年第10期
[3] 徐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现状、发展及对策[A]. 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关键词: 行为导向;机械课程;教学法
机械课程的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法正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它源于人们对专业人才要求的新思考,对教育和学习概念的重新认识中产生的理论。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近年从德国引进的种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其目标层次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方法层次是人的行为活动,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持人,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教学,以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行为能力及关键能力的形成为目标,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对学习者来说,学习目的是十分明确的,现在的学习是为今后的职业服务。作为教师,则要从教学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对于在机械课程中如何有效地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以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使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应该由教学团队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一体化教学体系
一体化教学体系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往往由一位教师或一个教学团队在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内容的情况下实施教学,使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要提高机械课程的教学质量,关键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新型的教学手段。现有的教学模式造成理论课与操作课相脱节,所用理论课和操作课的教材有明显的区别。只有在机械专业中实现一体化教学,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的发展,才能得以切实地进行行为导向教学,才能使行为导向的精神能得以顺畅地贯彻。
1.教材的改革
在目前的机械课程中,《钳工工艺》有理论课和实践课两本不同的教材,其实对这两种教材完全可以合二为一,精简理论的推导,删除过时的内容,再减去其中一些学科体系和学术性味道的东西,使教材简洁明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与综合性相统一,能体现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按照课题逐级推进教学,促使学生操作技能与知识技能的同步。这样,在教学过程学生就非常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学什么,促使学生认知与情意的统一,能够从根本上尊重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发挥他们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并从中培养他们知识的内化、迁移和再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获得与职业岗位应用能力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能获得持续学习所需的基本素质,从而体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精神。
2.课时的改革
一体化教学体系还必须在课时上进行改革,不再分机械专业理论课与操作课,除去给专业课一定量的整体课时外,其余的则由专业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和能力发展规律,灵活处理、整合理论与操作教学,自行安排教学活动,控制教学环节。让老师与学生能脱离开单一的教师说、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只做好组织者的任务,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3.角色的转换
行为导向教学要求教师从主导地位变成引导者、主持人,成为学生的同伴。目前机械课程的理论课师资大都是从各高等学校毕业的,属于“强理论弱操作”型,这就人为地阻碍了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而实践课师资一般都是从社会上外聘来的师傅,缺乏教学组织能力与整体综合能力,在实施行为导向型教学上更是困难重重。所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较为迫切,专业理论老师不仅要熟练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不定期地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跟踪生产一线,关注技能发展动态,不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实践经验,这样才能顺应学科的发展,使教学更具实效性。而学校则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校内培训,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并要立足于现有的基础,大胆尝试行为导向教学,不断发现、不断充实、不断积累,以求得自身的不断发展。
二、教学大纲与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新建立
在机械课程中实施行为导向型教学,对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必然对现有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价体系也提出新的要求。
1.教学大纲的改革
针对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机械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中的实施,要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大纲。所谓大纲,应紧扣培养目标,即能贯彻行为导向型的教学精神,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强能力、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大纲也应深入浅出能为实际教学作引导,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内容,不仅能够联接当前的生产实际,也能为学生的就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打下基础。
2.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现在对机械专业教学的评估方法,不外乎以对学生的考核结果为依据,考核的内容分应知与应会两部分,为了应知,可能把一门课程变成了条条框框的复习纲要;为了应会,可能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技能集训,应付好考核成学生学习机械课程的头等大事,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扼制了他们的创造精神。而正确的评价模式应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服务,必须与新的课题式教学模式相适应,要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多种多样的考核方法,让评价过程与结果结合,评价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统合,给他们记上鼓励性的标记或递进式的分数,这样逐次累积,就能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交叉评价,肯定其每一次的成绩,促使个体自信心与积极向上精神的形成,从而得出综合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马秋.《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电子电工教学中的应用》[J].《创新实践》.2011年第10期
[2] 杨德慧.《行为导向教学之我见》[J].《新思路》.2011年第10期
[3] 徐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现状、发展及对策[A]. 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