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念是教育活动的内驱力

来源 :科教研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教育发展史,不同时代、不同国界的教育家们构建了不同的教育蓝图,很多甚至为了实现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并非每一次努力都会获得最终的成功,但正是因为这些努力推动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些被我们尊敬的伟大的教育家们,能坚持教育研究与探讨的巨大动力之一就来源于他们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是教育活动的内驱力。
  
  关键词:教育信念;教育活动;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关于教育信念的理解
  《心理学大辞典》对信念的解释是:“个体对生活准则的某些观念抱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的意识倾向。其中个体的需要反映个体对世界的理解,是一种认识活动,与人的知识经验和以此为依据地对未来的推断密切联系,亦是自我的基础。对某种理论、主义或宗教的信服、敬仰和尊崇,体现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向往和追求,是其强大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和行动指南。①《伦理学大辞典》中关于信念的解释是:对理论的真理性和实践行为的正确性的内在确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信念往往以目的、动机的形式贯穿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并与情感、意志相结合,形成一种稳固的观念意识,支配人们的行动。”②
  可见,人的认识一旦形成信念,就会变得很坚定;而信念的形成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知识经验等基础上长期积累和升华的结果;信念对行动具有巨大的作用。
   教育信念在《教育大辞典》中解释为:“教育者坚定信奉的教育观念或主张。”③教育信念同样具有以上的特点,只是它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多地集中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综合以上内容可以将教育信念概括为“教育者通过学习实践,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教育活动中坚持信奉和努力实践的教育理论、观点或主张。” 它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社会意义、价值的认识,包括发自内心深处的对教育事业投入、参与的真切愿望,包括对克服前进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坚定决心。④
   二、教育信念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活动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指根据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一般情况下,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活动,现代学校教育活动的条件包括一定数量合格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愿意学习的学生来源;科学的教育内容—教材以及相对完善的教育设备。⑤
   教育信念指向的是教育者,包括教育决策者、教育实践者、教育理论者、教育管理者等,而在学校活动中更多地指向广大的教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信念的拥有者是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信念也可以归入教育活动,但教育信念不仅仅是教育活动的组成,更是教育活动的内驱力。
   1、教育信念是推动教育改革的不竭动力
   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及受教育者需求的变化,都要求教育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就经历了多次的调整,一方面这种沿革来自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反映到教育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头脑中,另一方面虽然经历多次的调整,但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没有变,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这些都可以归入教育信念或教育理想的范畴。建国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经历了八次大的改革,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六年多了,取得了不少的成绩,课程标准的制定反映了改革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教育主张,课程的实施效果更多地取决于广大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广大教师仍然需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不断的教学反思培养树立自己的教育信念,并且用坚定的教育信念来支持自己的教育活动。
   2、教育信念是教育工作者的精神支柱
  教师的教育信念渗透在自己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它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关系到教师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总是会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而教育方式的改变源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更新,并把新的教育理念融为自己的教育信念。为什么有很多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辛勤的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所持有的教育观念并不符合当代教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另一些名师,像于漪、魏书生、韩军、李镇西⋯⋯ 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楷模,都是在科学的教育信念的指引下不断进行教学实践的结果。魏书生管理的班集体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班里的各项工作都有专门的学生负责,班级纪律井井有条,学习成绩名类前茅,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甚至是在他经常为了作报告等出差的情况下,这样的情况也不受影响。因为他在掌握了语文教育规律和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教学方式,同时他给予学生高度的信任,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和热情,这些都融汇成了他的教育信念,指导着他的工作不断前进。
   3、教育信念是提升教师素质的内在要求
   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前,在他们多年的学生生涯中, 通过自己的观察感受已经内化了许多有关教师的价值信念,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以后的教育信念, 而从目前的情况分析, 不少教师所得到的感性认识往往深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例如有的教师仍然以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有的教师管理班集体的方式仍然是教条的说教和简单的训斥,这些都与他们不同程度受到以往教育模式的影响有关,从而又导致他们从事教育活动时产生偏差。
   教师的教育信念具有专一性、稳定性、执着性等特点, 教育信念会构建教师的教育个性,造就教师的道德人格,决定教师的教育风格。拥有教育信念的教师,对于自己的工作,不仅仅看作是一项职业、一个岗位,而是一项事业,那么他首先就具备了为这项事业作出努力的愿望。在自觉自愿的氛围下,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他们为自己制定的教育目标,已不仅仅是大纲或课程标准上的文字论述,而是更加崇高的教育理想的实现。
   三、教育信念的确立
   正如前文所论述的那样,信念的形成并分一朝一夕之事,它产生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是对客观规律的把握,是感性的知识经验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同时也与情感、意志等密切相关,而信念一经确立会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巨大的精神支持。教育信念也是如此。
   每个人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不同,具有的哲学思想不同,所持的教育信念也不同。柏拉图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亚里士多德更加关注教育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发挥中的力量,卢梭信奉自然主义的教育原则,凯兴斯泰纳推崇国家主义教育等等,他们在各自教育信念的支持下都对教育理论的发展或教育实践的推动作出了贡献,很多对我们今天研究教育具有借鉴、启发的意义。
   理论对信念的形成具有决定的作用,但理论要通过影响人的信念、意志等中间环节来影响人的实践活动。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就涉及到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马斯洛、萨特等就是人本位价值取向的主要代表。⑥当今社会不断涌现出新的教育思潮,不少教育家成为他们的追随者和实践者,他们在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影响着教育活动。
   要形成科学的教育信念,首先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然后在这种热情的激励下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反思它们,同时还要学习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有意识地将所学、所思结合时代要求提升为自己的理念或主张。同时要避免进入这样的误区,即教师遵从于自己的感性认知, 按照自己曾经的经历去从事教学,在旧有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念。这样构建的教育观念容易导致很多弊端,例如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缺乏科学性等,如果用它来指导教育活动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的教育团队都能形成科学的教育信念,那么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真正的教育是精神的创生和灵魂的感召, 教育不是简单的操作性行为, 而是基于信念的事业。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一再强调“ 教育须有信仰, 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 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⑦有了教育信念的教育活动才有了生气和活力,在教育信念指引下的教育活动才能不断创新。教育工作者,需要教育信念,拥有教育信念的教育工作者就拥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拥有教育信念的教育工作者就拥有了构建美好教育蓝图的信心,拥有教育信念的教育工作者就拥有了培养美好灵魂的决心。
  注释
  ①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② 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44.
  ③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④ 李莉. 用教育信念支持教育活动[J]. 陕西教育,2007(9).
  ⑤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⑥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院校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3.
  ⑦ 李莉. 用教育信念支持教育活动[J]. 陕西教育,2007(9).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院校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方兴武.论当代师范生教育信念的缺失与培养[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5).
  [3]邵广侠,徐贵.教育信念: 提升师德素养的关键[J].教学与管理,2008(6).
  基金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立项课(CXJJS08110)
  作者简介:王颖(1983-),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助理编辑,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学士。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而,小学语文在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口语交际中,应进行可行性有益尝试。  关键词自主 高效 教学      一、识字教学中的实践  识字是语文的基础性教学,就数量上讲,小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
期刊
摘要目前高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较弱,是影响和制约高职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和能力的突出问题,分析并研究解决教师实践能力问题,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突出特色、实现其培养目标,要素之一就是必须拥有具备较高业务素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践技能与现实需要存在
期刊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英语精读》精品课程建设为例,从树立办一流高职意识、制定科学课程规划、把握课程建设的内涵等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 精品课程 实践探索    《英语精读》课程是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充实文化知识和提高交际能力。《英语精
期刊
内容提要:新课标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数学化生活化 学习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校培养机制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差距、大学生自身的观念和素质等原因,使大学生就业指导面临新的形势。基于此,考虑从政策教育、就业观念指导、信息服务、强化大学生自主意识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是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 就业指导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涵  大学生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通过一定的方式,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条件,参加
期刊
摘要:外聘教师,作为新兴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在民办高校起步的时候,积极作用是显著的,而民办高校经过初步发展、稳定逐步壮大,拥有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的时候,对于外聘教师疏于管理而产生的消极影响,成为制约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成熟和优质化的消极因素;本文以民办高校与外聘教师之间法律关系分析为基础,分析利弊得失,探讨寻求管理的合理合法以及高效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外聘教师 管理规范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在提高环境类专业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就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从重视课堂实践教学、开展创新实践教学以及强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对如何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实践教学 职业能力 基地建设    在环境类专业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作为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占有较大比例,实践教学日益受到重视。
期刊
一、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界定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是无效或低效的。因此,学生有无进
期刊
摘要: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升学政策的调整,学生的层次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势必给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分析了中职生的现状,总结出一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基础和谐优势    一、引言  多年来,中职学校的电工基础课程,大多以传统学科型的专业教学体系为主,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师只是起牵引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职务犯罪防范体系难以对之实施有效监控,高校职务犯罪案件频频发生,这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基于此对高校的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此提出了一些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 职务犯罪 防范    高校曾经被人们认为是一片净土,但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面向社会办学的自主权越来越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