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板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传统的一种辅助手段,多媒体是21世纪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重要的教学工具。随着大量高科技手段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越来越受到青睐,大有鼠标取代粉笔的趋势。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两者不能够相互取代。在现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多媒体与板书的配合艺术,这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板书;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
前言:板书与多媒体,是当今课堂并存的两大教学工具。板书的发展,距今已近两百年历史,多媒体则是这近十年来才发展起来陆续进入课堂的新兴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板书似乎变得可有可无。相比板书信息容量小,形式单一,多媒体表现出无尘化,信息量大、显示速度快等优势。那么,板书在语文课堂是否已无用武之地?面对这样的现状,探讨板书与多媒体的教学艺术的利弊以及如何实现两者结合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困惑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能够出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此外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当前教学课堂对多媒体运用的困惑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日益普及,多媒体的使用似乎陷入了一种困惑:没有使用多媒体的课堂就不是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堂,没有使用多媒体就不是一堂创新课。于是很多教师了“赶时髦”和“盲目崇拜”而存在着滥用现象,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板书教学的优势和弊端
(一)、板书教学的优势
1、便利、易普及
在教学成本方面,相较多媒体高昂的费用,板书无需特别的条件,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可以开展教学。特别是那些办学经费拮据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制作一个课件就很不容易,更何况有些老教师根本不会制作课件,浪费大量教学时间难免影响教学进度。
2、书写示范,具有说服力。
汉字书写过程中充满了情境性,很传神。这点在语文教学——尤其是生字教学上更是如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最好的识字方法是通过观察教师的板书,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既能加快识字速度,又为日后书法打下基础。
3、说写同步,有利师生情感交流。
板书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讲台上,教师边讲边写,搭配个人的肢体语言诠释,生动形象,而不是机械的操作电脑,可以让学生明显感受到教师的存在,有利师生情感交流。
(二)、板书教学的弊端
信息时代,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此时,传统板书教学的弊端日益明显。板书教学重整体把握,轻形式多变,节奏缓慢,训练密度小,使课堂容量小,反馈不及时,并且传统教学手段信息处理能力差。而且粉笔质量的参差不齐,粉尘过大也是遭人诟病的因素。
三、多媒体与板书的配合藝术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各有其长处。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应以传统的板书为主, 以现代多媒体方法为辅。如何才能作到这一点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是最佳工具。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多媒体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
(二)、模拟抽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简便快捷。
课堂中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使知识在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结果、有限与无限等各方面的互相转换。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
(三)、提纲挈领,板书随写随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重点一目了然。
结论:何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排除其它手段的配合,只有主次之分。因此,目前较合理的教学手段选择是: 粉笔和黑板仍然是我们老师的主要教学工具,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我们不可一味迎合多媒体教学,而要权衡利弊,二者兼用的灵活、机动的新教法,在两者间找到契合点,把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各自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才能达到双赢、师生共益。
参考文献:
[1] 刘向永《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3.
[2] 张一仪.多媒体教学手段漫议.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11)
关键字:板书;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
前言:板书与多媒体,是当今课堂并存的两大教学工具。板书的发展,距今已近两百年历史,多媒体则是这近十年来才发展起来陆续进入课堂的新兴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板书似乎变得可有可无。相比板书信息容量小,形式单一,多媒体表现出无尘化,信息量大、显示速度快等优势。那么,板书在语文课堂是否已无用武之地?面对这样的现状,探讨板书与多媒体的教学艺术的利弊以及如何实现两者结合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困惑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能够出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此外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当前教学课堂对多媒体运用的困惑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日益普及,多媒体的使用似乎陷入了一种困惑:没有使用多媒体的课堂就不是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堂,没有使用多媒体就不是一堂创新课。于是很多教师了“赶时髦”和“盲目崇拜”而存在着滥用现象,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板书教学的优势和弊端
(一)、板书教学的优势
1、便利、易普及
在教学成本方面,相较多媒体高昂的费用,板书无需特别的条件,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可以开展教学。特别是那些办学经费拮据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制作一个课件就很不容易,更何况有些老教师根本不会制作课件,浪费大量教学时间难免影响教学进度。
2、书写示范,具有说服力。
汉字书写过程中充满了情境性,很传神。这点在语文教学——尤其是生字教学上更是如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最好的识字方法是通过观察教师的板书,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既能加快识字速度,又为日后书法打下基础。
3、说写同步,有利师生情感交流。
板书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讲台上,教师边讲边写,搭配个人的肢体语言诠释,生动形象,而不是机械的操作电脑,可以让学生明显感受到教师的存在,有利师生情感交流。
(二)、板书教学的弊端
信息时代,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此时,传统板书教学的弊端日益明显。板书教学重整体把握,轻形式多变,节奏缓慢,训练密度小,使课堂容量小,反馈不及时,并且传统教学手段信息处理能力差。而且粉笔质量的参差不齐,粉尘过大也是遭人诟病的因素。
三、多媒体与板书的配合藝术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各有其长处。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应以传统的板书为主, 以现代多媒体方法为辅。如何才能作到这一点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是最佳工具。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多媒体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
(二)、模拟抽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简便快捷。
课堂中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使知识在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结果、有限与无限等各方面的互相转换。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
(三)、提纲挈领,板书随写随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重点一目了然。
结论:何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排除其它手段的配合,只有主次之分。因此,目前较合理的教学手段选择是: 粉笔和黑板仍然是我们老师的主要教学工具,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我们不可一味迎合多媒体教学,而要权衡利弊,二者兼用的灵活、机动的新教法,在两者间找到契合点,把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各自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才能达到双赢、师生共益。
参考文献:
[1] 刘向永《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3.
[2] 张一仪.多媒体教学手段漫议.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