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几年,随着“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一步步渗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成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体育教师应如何适应这一改革,成功地转换角色呢?现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当前体育教师的角色
“角色”原意为“面具”,指演员在戏剧中扮演的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而教师角色的呈现也有一个累积性的发展,外延缩小而内涵扩大的演变规律。体育教师的角色,是指处在体育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体育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体育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这一角色规定了其特殊身份和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当前,由“新课标”的颁布而引发的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体育教育不再是灌输知识和注重最终考核的机器,而应该成为开发和释放学生创造潜能的发动机。教师由单一体育技能的传授者、技术动作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朝着预设的学习目标去努力,让学生理解体育课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设立,而是引导他们学习一种体育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再现知识的反应器,而是通过身体活动的体验,努力达到学习的目标。教师要逐渐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的变化。
二、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调查研究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特别是“新课标”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者——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角色观,做到在体育课上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建立新型的师生伙伴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快乐体育”,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要求。为了进一步了解在适应新课标方面,当前体育教师与学生教师角色转变的现状,本人通过问卷调查为主、现场访问和电话访问为辅的方法,对周边学校就“教师与学生关于教师角色转变相关因素认识的差异”进行实证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研究对象:南康市潭口中学、潭口坞埠中学、潭口王村初中、潭口上元初中的体育教师及学生。
问卷调查法:对以上中学的体育教师和同学各发放问卷,共计315份。其中向教师发放15份,收回15份,有效问卷15份,有效率100%;向学生发放300份,回收291份,其中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率95%。
访谈法:通过面谈和打电话的方式向以上学校的体育教师了解其转换教师角色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整理显示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
1.教师角色转变认识程度不足。关于教师角色转变相关因素,体育教师“赞同比例”虽然较高,但是仍然未能达到新课标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赞同“教师能保持冷静不发脾气”的体育教师不到一半;同时,只有不到五成的教师认为“教师能很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值得一提的是,支持“对学生体罚一定不好的观点” 的教师只有42.13%,大大出乎意料。
2.教师与学生关于教师角色转变相关因素认识程度不对称。一方面,教师认为在新课标下,角色的转变虽然未能达到完全理想的状况,但从调查的相关数据看来,还是比在旧课标下的状况有所改观。但是,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角度跟教师不同,除了在“教学中师生应相互配合”问题上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比较小之外,其他教师角色转变相关因素问题上,教师和学生的差异都比较明显,差异比较的结果较大。这说明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足,学生是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学生的切身感受才是实施效果的真正检验标准。所以,教师在考虑自身角色的转变问题上,必须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思考。
三、新课程背景下对体育教师转变角色的几点看法
1.及时转变角色,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在“ 健康第一”的新课标体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及时地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以训练为主向以学生为主和以探究式、合作式、自主式学习方式为主转变,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教育性、游戏性和针对性,而且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同时必须构建多向互动式课堂教学结构,更新体育教学理念。
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跟踪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下课堂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本次调查可以明显看到,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导致了教学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需要的前提下有目的的、有方向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并且注意收集学生对课堂各种意见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降低师生关于教师角色转变相关因素认识对比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3.评价方式的转变。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中,一般采取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即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评价时不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只以学生的运动技能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法极大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甚至不愿上体育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通过评价使学生产生激励或反思,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具体的操作中,可采取三种评价方式:一是以自评、互评成绩为参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由教师最终评定;二是重视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以期末综合考试成绩为主;三是要多给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当前体育教师的角色
“角色”原意为“面具”,指演员在戏剧中扮演的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而教师角色的呈现也有一个累积性的发展,外延缩小而内涵扩大的演变规律。体育教师的角色,是指处在体育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体育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体育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这一角色规定了其特殊身份和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当前,由“新课标”的颁布而引发的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体育教育不再是灌输知识和注重最终考核的机器,而应该成为开发和释放学生创造潜能的发动机。教师由单一体育技能的传授者、技术动作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朝着预设的学习目标去努力,让学生理解体育课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设立,而是引导他们学习一种体育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再现知识的反应器,而是通过身体活动的体验,努力达到学习的目标。教师要逐渐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的变化。
二、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调查研究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特别是“新课标”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者——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角色观,做到在体育课上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建立新型的师生伙伴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快乐体育”,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要求。为了进一步了解在适应新课标方面,当前体育教师与学生教师角色转变的现状,本人通过问卷调查为主、现场访问和电话访问为辅的方法,对周边学校就“教师与学生关于教师角色转变相关因素认识的差异”进行实证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研究对象:南康市潭口中学、潭口坞埠中学、潭口王村初中、潭口上元初中的体育教师及学生。
问卷调查法:对以上中学的体育教师和同学各发放问卷,共计315份。其中向教师发放15份,收回15份,有效问卷15份,有效率100%;向学生发放300份,回收291份,其中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率95%。
访谈法:通过面谈和打电话的方式向以上学校的体育教师了解其转换教师角色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整理显示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
1.教师角色转变认识程度不足。关于教师角色转变相关因素,体育教师“赞同比例”虽然较高,但是仍然未能达到新课标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赞同“教师能保持冷静不发脾气”的体育教师不到一半;同时,只有不到五成的教师认为“教师能很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值得一提的是,支持“对学生体罚一定不好的观点” 的教师只有42.13%,大大出乎意料。
2.教师与学生关于教师角色转变相关因素认识程度不对称。一方面,教师认为在新课标下,角色的转变虽然未能达到完全理想的状况,但从调查的相关数据看来,还是比在旧课标下的状况有所改观。但是,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角度跟教师不同,除了在“教学中师生应相互配合”问题上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比较小之外,其他教师角色转变相关因素问题上,教师和学生的差异都比较明显,差异比较的结果较大。这说明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足,学生是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学生的切身感受才是实施效果的真正检验标准。所以,教师在考虑自身角色的转变问题上,必须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思考。
三、新课程背景下对体育教师转变角色的几点看法
1.及时转变角色,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在“ 健康第一”的新课标体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及时地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以训练为主向以学生为主和以探究式、合作式、自主式学习方式为主转变,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教育性、游戏性和针对性,而且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同时必须构建多向互动式课堂教学结构,更新体育教学理念。
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跟踪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下课堂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本次调查可以明显看到,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导致了教学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需要的前提下有目的的、有方向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并且注意收集学生对课堂各种意见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降低师生关于教师角色转变相关因素认识对比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3.评价方式的转变。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中,一般采取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即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评价时不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只以学生的运动技能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法极大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甚至不愿上体育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通过评价使学生产生激励或反思,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具体的操作中,可采取三种评价方式:一是以自评、互评成绩为参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由教师最终评定;二是重视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以期末综合考试成绩为主;三是要多给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