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学习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儿童数学能力的成绩水平可以预测小学可能出现的数学学习困难,对其未来的学业水平、学校适应能力和就业待遇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在分析幼儿数学能力发展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活动中的应对策略,并应用于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幼儿数学;能力;区域活动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幼儿有效的数学能力培养不能依赖于教师的机械灌输,而是要立足于幼儿,因人施教,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为此,在区域活动中必须针对影响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因素,针对性的发展对应策略,寓教于乐,使抽象数学变得生动,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幼儿建立数学思维,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一、针对幼儿数学活动中的参与性不足因素,构建鼓励幼儿主动探究的数学区域。在实践中,针对中班幼儿心理特征,构建了一个角色区,在其中布置上各种各样的玩具蔬菜和水果等,让幼儿来玩一个“菜市场”的游戏。模拟幼儿生活的超市购物体验,让每个幼儿领一个小竹筐,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蔬菜和水果。设置参与性游戏命题“哪个小朋友小竹筐里的蔬菜水果最多呢” ?幼儿都用眼睛进行观察、比对。在游戏中,让幼儿将篮子里的蔬菜和水果放到地上,通过数数的方式,来进行统计。有的幼儿拿了4个,有的幼儿拿了3个,有的幼儿拿了5个。让幼儿自主比较,构建幼儿对数量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够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发现和探究,使幼儿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
二、针对幼儿数学教育中,数学思维抽象性给幼儿的陌生感。构建幼儿游戏中增长数学能力的环境。在区域活动实践中,针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任务,组织学生玩“换图”游戏,并给每个孩子发送一组不同形状的图片。孩子根据每次游戏中提及的图形名称改变正方形,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幼儿将圆圈翻转出来,在快乐游戏中感受各种图形的特点,增强空间的概念。笔者在区域活动中组织幼儿开展了一场“大害虫”游戏,10只害虫排成一排,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打相应的害虫。这个游戏不仅让孩子们开心,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序号。数学游戏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让数学成为一门数学,迎合幼儿的学习心理,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针对幼儿数学教育中,抽象性数学符号语言幼儿掌握难度大的难题,通过构建抽象数符号与生活场景结合认知的方式,引导幼儿形成数字概念。在区域活动实践中,在秋天落叶纷飞时节,组织幼儿捡落叶,看谁捡的落叶又多又漂亮,引导幼儿把自己捡到的落叶数一数,让幼儿将数字与实物进行匹配。幼儿学会了从1数到10后,继续引导幼儿学数10到20。通过区域教学卡片,数着2、4、6等引导学生跳着数,这样有利于幼儿早期智力的发展,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
四、针对幼儿数学教育中,幼儿在认知二维、三位数学符号并分类的难题,在区域活动中营造发现情境,激发幼儿数学意识。在数学活动当中,准备了很多小饼干,有长方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圆形的。引导幼儿按照形状的不同将他们分别放到三个篮子里。幼儿对这三种形状进行了认识,并反复对比,谨慎地将同样形状的饼干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营造情景使得幼儿发现和应用数学思维。
五、针对幼儿数学教育中,幼儿在应用数学存在障碍的难题,在区域到活动中设置幼儿参与的动手活动,让幼儿获得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体验。在实践中引导幼儿学习有关长度、重量等的知识,让他们对测量有初步的认知。幼儿爱用橡皮泥捏一些小东西,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比较自己捏的泥条与其他小朋友捏的泥条的长度,用手掂一下自己的与小朋友捏的泥球的重量。同时在区域中提供一些测量工具,让幼儿在实践中丰富他们的测量经验。可以教给幼儿测量的方法,并提供标准的测量工具如直尺、电子秤、天平等,引导他们自己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理解一些测量单位等,在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高。
六、针对幼儿数学空间思维认知困难,通过习惯培养,引导幼儿形成空间概念。如区域活动中幼儿玩积木时,教师可以根据搭建积木的形状及位置进行简单描述,如一块三角形的积木与一块长方形的积木可以拼成一座小房子,给小动物住;可以用积木为小动物搭建游乐园,让他们在这里快乐地游戏等。教师应在游戏中自然地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空间概念内容,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基础的空间概念,这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七、针对区域活动中,操作材料对于幼儿数学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通过改进操作材料要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在区域活动实践中,针对幼儿对“智能摸盒”得兴趣,设置触摸的数字是不同的,所以孩子们可以很有兴趣地做自己的问题。同时在区域活动中,设置包含数学抽象符号的拼图设计,让孩子们根据图形使用各种形状的图形来制作拼图。教师可以在每组中放置难度不同的地图,让孩子根据情况选择想要拼写的图案。这不仅可以很好地提高数学活动,还可以保护不同孩子的自信。
八、针对部分幼儿参与性不足带来的数学能力构建迟缓的因素,在区域活动中引导方法,让幼儿提问。教师应该让幼儿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幼儿接触所学到的知识,开阔他们的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九、針对幼儿构建抽象的思维能力存在个体差异的问题,构建合理的区域学习工具,促进幼儿知觉数学思维建立。在区域活动实践中,在“8以内的感知数”这节课中,给幼儿带来了许多实物资料,如彩棒、漂亮的发夹、动物图片等。幼儿能在各种操作中感知8以内或8以内的数字,并对8以内的数字操作有较深的理解。幼儿在观察中识别,在思考中分类,丰富的学习工具为他们的思考提供了支持。他们在手工操作中进行比较和分类,发现物体的共同特征。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
十、针对幼儿对于生活中数学应用不足问题,在区域活动中创新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在区域活动实践中,在学习“比大小”的时候,为幼儿准备了很多大小不同的球,让幼儿按照大小将这些球进行排序。在幼儿的动手操作下,将球排列成为大篮球、中号足球、小网球、乒乓球。通过引导幼儿按不同的数学抽象概念认知和归类,让幼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使数学知识能够实现快速迁移,实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
结语
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每个孩子的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引导每位幼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处于快乐自主的状态学习。例如在区域实践中,通过游戏、模拟生活场景等使枯燥的数学教学更加有趣,也让幼儿的思维更敏捷,更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学,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洁梅.适度培养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J].华夏教师,2018(25):65.
[2]赵憬萍.浅析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M].学周刊,2018(36):160-161.
[3]张亚玲.幼儿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几点尝试[M].华夏教师,2018(25):61-62.
关键词:幼儿数学;能力;区域活动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幼儿有效的数学能力培养不能依赖于教师的机械灌输,而是要立足于幼儿,因人施教,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为此,在区域活动中必须针对影响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因素,针对性的发展对应策略,寓教于乐,使抽象数学变得生动,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幼儿建立数学思维,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一、针对幼儿数学活动中的参与性不足因素,构建鼓励幼儿主动探究的数学区域。在实践中,针对中班幼儿心理特征,构建了一个角色区,在其中布置上各种各样的玩具蔬菜和水果等,让幼儿来玩一个“菜市场”的游戏。模拟幼儿生活的超市购物体验,让每个幼儿领一个小竹筐,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蔬菜和水果。设置参与性游戏命题“哪个小朋友小竹筐里的蔬菜水果最多呢” ?幼儿都用眼睛进行观察、比对。在游戏中,让幼儿将篮子里的蔬菜和水果放到地上,通过数数的方式,来进行统计。有的幼儿拿了4个,有的幼儿拿了3个,有的幼儿拿了5个。让幼儿自主比较,构建幼儿对数量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够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发现和探究,使幼儿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
二、针对幼儿数学教育中,数学思维抽象性给幼儿的陌生感。构建幼儿游戏中增长数学能力的环境。在区域活动实践中,针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任务,组织学生玩“换图”游戏,并给每个孩子发送一组不同形状的图片。孩子根据每次游戏中提及的图形名称改变正方形,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幼儿将圆圈翻转出来,在快乐游戏中感受各种图形的特点,增强空间的概念。笔者在区域活动中组织幼儿开展了一场“大害虫”游戏,10只害虫排成一排,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打相应的害虫。这个游戏不仅让孩子们开心,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序号。数学游戏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让数学成为一门数学,迎合幼儿的学习心理,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针对幼儿数学教育中,抽象性数学符号语言幼儿掌握难度大的难题,通过构建抽象数符号与生活场景结合认知的方式,引导幼儿形成数字概念。在区域活动实践中,在秋天落叶纷飞时节,组织幼儿捡落叶,看谁捡的落叶又多又漂亮,引导幼儿把自己捡到的落叶数一数,让幼儿将数字与实物进行匹配。幼儿学会了从1数到10后,继续引导幼儿学数10到20。通过区域教学卡片,数着2、4、6等引导学生跳着数,这样有利于幼儿早期智力的发展,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
四、针对幼儿数学教育中,幼儿在认知二维、三位数学符号并分类的难题,在区域活动中营造发现情境,激发幼儿数学意识。在数学活动当中,准备了很多小饼干,有长方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圆形的。引导幼儿按照形状的不同将他们分别放到三个篮子里。幼儿对这三种形状进行了认识,并反复对比,谨慎地将同样形状的饼干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营造情景使得幼儿发现和应用数学思维。
五、针对幼儿数学教育中,幼儿在应用数学存在障碍的难题,在区域到活动中设置幼儿参与的动手活动,让幼儿获得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体验。在实践中引导幼儿学习有关长度、重量等的知识,让他们对测量有初步的认知。幼儿爱用橡皮泥捏一些小东西,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比较自己捏的泥条与其他小朋友捏的泥条的长度,用手掂一下自己的与小朋友捏的泥球的重量。同时在区域中提供一些测量工具,让幼儿在实践中丰富他们的测量经验。可以教给幼儿测量的方法,并提供标准的测量工具如直尺、电子秤、天平等,引导他们自己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理解一些测量单位等,在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高。
六、针对幼儿数学空间思维认知困难,通过习惯培养,引导幼儿形成空间概念。如区域活动中幼儿玩积木时,教师可以根据搭建积木的形状及位置进行简单描述,如一块三角形的积木与一块长方形的积木可以拼成一座小房子,给小动物住;可以用积木为小动物搭建游乐园,让他们在这里快乐地游戏等。教师应在游戏中自然地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空间概念内容,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基础的空间概念,这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七、针对区域活动中,操作材料对于幼儿数学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通过改进操作材料要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在区域活动实践中,针对幼儿对“智能摸盒”得兴趣,设置触摸的数字是不同的,所以孩子们可以很有兴趣地做自己的问题。同时在区域活动中,设置包含数学抽象符号的拼图设计,让孩子们根据图形使用各种形状的图形来制作拼图。教师可以在每组中放置难度不同的地图,让孩子根据情况选择想要拼写的图案。这不仅可以很好地提高数学活动,还可以保护不同孩子的自信。
八、针对部分幼儿参与性不足带来的数学能力构建迟缓的因素,在区域活动中引导方法,让幼儿提问。教师应该让幼儿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幼儿接触所学到的知识,开阔他们的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九、針对幼儿构建抽象的思维能力存在个体差异的问题,构建合理的区域学习工具,促进幼儿知觉数学思维建立。在区域活动实践中,在“8以内的感知数”这节课中,给幼儿带来了许多实物资料,如彩棒、漂亮的发夹、动物图片等。幼儿能在各种操作中感知8以内或8以内的数字,并对8以内的数字操作有较深的理解。幼儿在观察中识别,在思考中分类,丰富的学习工具为他们的思考提供了支持。他们在手工操作中进行比较和分类,发现物体的共同特征。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
十、针对幼儿对于生活中数学应用不足问题,在区域活动中创新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在区域活动实践中,在学习“比大小”的时候,为幼儿准备了很多大小不同的球,让幼儿按照大小将这些球进行排序。在幼儿的动手操作下,将球排列成为大篮球、中号足球、小网球、乒乓球。通过引导幼儿按不同的数学抽象概念认知和归类,让幼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使数学知识能够实现快速迁移,实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
结语
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每个孩子的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引导每位幼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处于快乐自主的状态学习。例如在区域实践中,通过游戏、模拟生活场景等使枯燥的数学教学更加有趣,也让幼儿的思维更敏捷,更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学,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洁梅.适度培养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J].华夏教师,2018(25):65.
[2]赵憬萍.浅析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M].学周刊,2018(36):160-161.
[3]张亚玲.幼儿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几点尝试[M].华夏教师,2018(2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