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存在诸多弊端,这样的课堂提问,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主动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实施策略
一、如何重新审视现有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一直成为应试的教育工具,教师简单直接地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出老师需要的答案,提问便匆匆结束,转而进入下面的教学。其实这样的提问,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主动思维,这样的提问显然没有意义。基于当前的现状,不难发现,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弊端有哪些
1、教师随意提问,问题没有经过精心设立。当前深受小学数学教师欢迎的教学形式就是提问了,但个别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提问,甚至连提问的问题都没有经过精心设计,问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还有的小学数学教师提问的问题前后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提出的问题是独立的,缺乏一个有机的统一,缺乏课堂的主线,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别老师设立的问题难度、重点不一。教师在提问的时候缺乏认真的设计,课堂上随意提问,甚至先提问难的问题,学生一时难以回答,学生一时回答不了,教师转而问简单的问题。
2、小学数学教师的“设计”提问。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喜欢在备案时写出详案,连师生之间的提问及答案也写出来,完全照本宣科,甚至还有的老师在公开课前与学生进行彩排,让学生熟记老师的提问,记住正确的答案。所以一旦老师在公开课上老师提问,学生就能流利回答,其实,学生作为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肯定有不同的看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打断学生的想法,而应该积极引导、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创新,即使学生错了,也要告知原因。
3、提问面窄,不利于全体学生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有的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和保证教学效果,往往将提问的对象定义为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会不自觉的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对于中等学生或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课堂中的地位变成了看客,只需要观看优秀学生的精彩回答即可。久而久之,那些中等学生或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不再具有积极性。
4、缺乏中肯有效的评价。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老师习惯地用“正确”、“对”、“不对”等詞语进行评价,然后或者进行下面的问题,或者请其他学生继续回答,直到有人正确回答为止。其实这样的评价是简单的,是千篇一律的,这样的回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从内心渴望得到老师的评价,他们不是简单渴望老师用“对”或者“不对”来评价他们,他们渴望老师多元地评价,希望老师能给予评价,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回答得到别人的认可。
三、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的简洁美与统一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与统一美,等等。但是学生未必能感受到这些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判断的成果,是数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简洁、应用广泛,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形式、一种意境。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逐步变革着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问题,进行教学提问,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或是采取同化,或是采取顺应,然后通过自我分析、理解,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并解答。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室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科学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实施策略
一、如何重新审视现有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一直成为应试的教育工具,教师简单直接地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出老师需要的答案,提问便匆匆结束,转而进入下面的教学。其实这样的提问,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主动思维,这样的提问显然没有意义。基于当前的现状,不难发现,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弊端有哪些
1、教师随意提问,问题没有经过精心设立。当前深受小学数学教师欢迎的教学形式就是提问了,但个别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提问,甚至连提问的问题都没有经过精心设计,问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还有的小学数学教师提问的问题前后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提出的问题是独立的,缺乏一个有机的统一,缺乏课堂的主线,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别老师设立的问题难度、重点不一。教师在提问的时候缺乏认真的设计,课堂上随意提问,甚至先提问难的问题,学生一时难以回答,学生一时回答不了,教师转而问简单的问题。
2、小学数学教师的“设计”提问。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喜欢在备案时写出详案,连师生之间的提问及答案也写出来,完全照本宣科,甚至还有的老师在公开课前与学生进行彩排,让学生熟记老师的提问,记住正确的答案。所以一旦老师在公开课上老师提问,学生就能流利回答,其实,学生作为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肯定有不同的看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打断学生的想法,而应该积极引导、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创新,即使学生错了,也要告知原因。
3、提问面窄,不利于全体学生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有的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和保证教学效果,往往将提问的对象定义为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会不自觉的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对于中等学生或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课堂中的地位变成了看客,只需要观看优秀学生的精彩回答即可。久而久之,那些中等学生或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不再具有积极性。
4、缺乏中肯有效的评价。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老师习惯地用“正确”、“对”、“不对”等詞语进行评价,然后或者进行下面的问题,或者请其他学生继续回答,直到有人正确回答为止。其实这样的评价是简单的,是千篇一律的,这样的回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从内心渴望得到老师的评价,他们不是简单渴望老师用“对”或者“不对”来评价他们,他们渴望老师多元地评价,希望老师能给予评价,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回答得到别人的认可。
三、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的简洁美与统一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与统一美,等等。但是学生未必能感受到这些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判断的成果,是数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简洁、应用广泛,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形式、一种意境。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逐步变革着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问题,进行教学提问,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或是采取同化,或是采取顺应,然后通过自我分析、理解,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并解答。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室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科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