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以人为本的理论。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性,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新型教育模式。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智能,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主体情知互动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不断主动地与教师进行心理互动、交流思想和情感,并且其内部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机能系统也不断地相互作用和协调。正是在这互动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格的教育目的。
2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十分注重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并实施个别引导,提出“因材施教”的伟大理论。
3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丰富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育,为此,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使所有的教育对象的素质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依据社会需要,它使不同素质的学生的特长都能相应得到提高,特别是要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放在突出位置,为培养跨世纪创造人才从小打好基础。
二、“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特征分析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势。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同步教学中渗透异步教学。它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在班级的框架下,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班级授课形式下的异步教学,进而解决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
让所有学生的个性都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它以学生的实际差异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的个别差异、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不同要求,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程序,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多样化学习提供可能,以满足他们的不同要求与兴趣。
使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它通过分层施教、分层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摆脱困境,成为合格学生;学习优良的学生脱颖而出,成为尖子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 “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 操作模式。着眼差异,分层定标→面向差异,分层施教→针对差异,分层练习→根据差异,分层评价→矫正调节,分层提高。
模式说明
(1)着眼差异,分层定标。着眼差异,分层定标是指一上课,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后,定出切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和情意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用同一目标衡量学生,而根据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成A、B、C三层,结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A层目标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基本知识、能理解、并能简单运用部分;B层目标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知识并能运用部分;C层目标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知识,并能综合运用部分,是对学习范围的拓宽和对教材内容的加深。
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2)面向差异,分层施教。面向差异,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们最富有创造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拟定基本目标,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学习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把教师的思维方式与练习内容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练习,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运动规律,把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进行交互式教学,借助分层目标,实施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对A层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引导,逐步完成;对B层学生,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完成;对C层学生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施教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组织、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鼓励独创性和多样性,形成有利于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氛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探究问题,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等合作性学习,不但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同时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针对差异,分层练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练习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分层教学中,分层练习的作用更是不容轻视。如何使各层次学生能真正从练习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掌握尺度”是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的前提。教师的设计要根据分层教学要求,设计种种不同层次形成性练习,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能力恰当地设计教学目标,既不偏高,也不偏低。同一个内容要设计几种不同的教学目标,有时就是同样的教学目标,还得更换几种不同的练习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仔细考虑不同层次的情况,设计相应的目标要求。对于优等生应设计有难度的目标,以提高他们的技能,增强他们的体质;对于中等生则应设计难易适中的教学目标,并适当加以指导;而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接受能力不好的学生,则应设计低起点的教学目标,让他们易于接受,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多帮助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这样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对最终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一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切由教师主宰,学生做的练习是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过程的做法,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通过各种练习,帮助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入的思考。
(4)根据差异,分层评价。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在何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亮点”,以激励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A层学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这一层次学生占班级多数)要采用激励评价,即揭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C层学生,则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使老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学生所学知识的手段,更能激发起各层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鼓励学生在完成各自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同时,努力去完成高一层次的学习;学生从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赏中,看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努力尝试进步,体会成功,充分地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5)矫正调节,分层提高。这一环节以此来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分析各层次学生的达标情况,根据学生达标情况,及时采取矫正、调节措施,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对教学中共存的问题,及时采取集体矫正,分层指导,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对少数未能达标的学生,要掌握其问题所在,并落实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对已达标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原定的层次,向高一层次目标递进。
四、“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作用
1有效地保证同步教学中的分层施教。教师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合理的分组、制定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潜能和认知结构,对所学内容自主选择,完全不受传统教学的 “一刀切”约束。
实施分层教学的调控和指导,随时检查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有效地保证了同步教学中分层施教的教学进程,避免了由于分层教学带来的各组之间的相互干扰,有效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目标学习。
2能有效地促进同步教学中的分层练习。学生学习了新的内容后,要把获得的新知识加以巩固、加深,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分层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的程度,设计了A、B、C三组形成性练习,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分层练习,避免了传统的单一练习的问题,同时,在分层练习中,教师不是硬性规定某一层学生要做相应的一层练习,而是设置学习的“阶梯”,为学生提供前进机会,鼓励学生在掌握完成本层次目标的同时,选择高一层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促进其个体的发展,实现向高一层次目标靠拢的目的。为促进学生学习进行深入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友好、生动的练习环境。
五、 “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初步效果
为了检验“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试验效果,根据学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尝试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课堂教学调查、课堂教学观察记录,结果使用分层次教学的课堂氛围比前更为积极,各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学习参与程度明显提高,主体意识和活动能力增强。
结论
体育分层次教学由于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学生的双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蓬勃地发展。采用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非智力因素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以人为本的理论。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性,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新型教育模式。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智能,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主体情知互动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不断主动地与教师进行心理互动、交流思想和情感,并且其内部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机能系统也不断地相互作用和协调。正是在这互动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格的教育目的。
2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十分注重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并实施个别引导,提出“因材施教”的伟大理论。
3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丰富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育,为此,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使所有的教育对象的素质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依据社会需要,它使不同素质的学生的特长都能相应得到提高,特别是要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放在突出位置,为培养跨世纪创造人才从小打好基础。
二、“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特征分析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势。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同步教学中渗透异步教学。它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在班级的框架下,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班级授课形式下的异步教学,进而解决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
让所有学生的个性都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它以学生的实际差异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的个别差异、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不同要求,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程序,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多样化学习提供可能,以满足他们的不同要求与兴趣。
使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它通过分层施教、分层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摆脱困境,成为合格学生;学习优良的学生脱颖而出,成为尖子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 “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 操作模式。着眼差异,分层定标→面向差异,分层施教→针对差异,分层练习→根据差异,分层评价→矫正调节,分层提高。
模式说明
(1)着眼差异,分层定标。着眼差异,分层定标是指一上课,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后,定出切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和情意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用同一目标衡量学生,而根据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成A、B、C三层,结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A层目标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基本知识、能理解、并能简单运用部分;B层目标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知识并能运用部分;C层目标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知识,并能综合运用部分,是对学习范围的拓宽和对教材内容的加深。
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2)面向差异,分层施教。面向差异,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们最富有创造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拟定基本目标,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学习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把教师的思维方式与练习内容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练习,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运动规律,把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进行交互式教学,借助分层目标,实施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对A层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引导,逐步完成;对B层学生,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完成;对C层学生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施教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组织、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鼓励独创性和多样性,形成有利于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氛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探究问题,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等合作性学习,不但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同时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针对差异,分层练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练习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分层教学中,分层练习的作用更是不容轻视。如何使各层次学生能真正从练习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掌握尺度”是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的前提。教师的设计要根据分层教学要求,设计种种不同层次形成性练习,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能力恰当地设计教学目标,既不偏高,也不偏低。同一个内容要设计几种不同的教学目标,有时就是同样的教学目标,还得更换几种不同的练习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仔细考虑不同层次的情况,设计相应的目标要求。对于优等生应设计有难度的目标,以提高他们的技能,增强他们的体质;对于中等生则应设计难易适中的教学目标,并适当加以指导;而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接受能力不好的学生,则应设计低起点的教学目标,让他们易于接受,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多帮助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这样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对最终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一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切由教师主宰,学生做的练习是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过程的做法,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通过各种练习,帮助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入的思考。
(4)根据差异,分层评价。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在何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亮点”,以激励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A层学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这一层次学生占班级多数)要采用激励评价,即揭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C层学生,则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使老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学生所学知识的手段,更能激发起各层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鼓励学生在完成各自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同时,努力去完成高一层次的学习;学生从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赏中,看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努力尝试进步,体会成功,充分地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5)矫正调节,分层提高。这一环节以此来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分析各层次学生的达标情况,根据学生达标情况,及时采取矫正、调节措施,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对教学中共存的问题,及时采取集体矫正,分层指导,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对少数未能达标的学生,要掌握其问题所在,并落实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对已达标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原定的层次,向高一层次目标递进。
四、“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作用
1有效地保证同步教学中的分层施教。教师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合理的分组、制定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潜能和认知结构,对所学内容自主选择,完全不受传统教学的 “一刀切”约束。
实施分层教学的调控和指导,随时检查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有效地保证了同步教学中分层施教的教学进程,避免了由于分层教学带来的各组之间的相互干扰,有效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目标学习。
2能有效地促进同步教学中的分层练习。学生学习了新的内容后,要把获得的新知识加以巩固、加深,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分层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的程度,设计了A、B、C三组形成性练习,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分层练习,避免了传统的单一练习的问题,同时,在分层练习中,教师不是硬性规定某一层学生要做相应的一层练习,而是设置学习的“阶梯”,为学生提供前进机会,鼓励学生在掌握完成本层次目标的同时,选择高一层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促进其个体的发展,实现向高一层次目标靠拢的目的。为促进学生学习进行深入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友好、生动的练习环境。
五、 “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初步效果
为了检验“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试验效果,根据学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尝试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课堂教学调查、课堂教学观察记录,结果使用分层次教学的课堂氛围比前更为积极,各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学习参与程度明显提高,主体意识和活动能力增强。
结论
体育分层次教学由于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学生的双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蓬勃地发展。采用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非智力因素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