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在“送教下乡”这一全新教学模式下的新尝试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ang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送教下乡”是一种全新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它把优质的涉农专业教育资源输送给农民,把学校办在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养殖场,使农村的有志青年接受正规的中等职业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掌握生产经营技术,成为具有一定技能、能够自主创业或再就业的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这是职业教育服务于“三农”最有效的途径,适应了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需求。农业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更要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意识,逐步建立本馆的特色服务体系,更好的拓展服务功能,从而丰富“送教下乡”的教学模式。
  一、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增强其服务的针对性
  整合信息资源是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的重要途径。学校图书馆集科技、文化、教育、服务于一体,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人才优势,理应在“送教下乡”的教学模式下,迅速搭建农业知识服务平台,开辟为“三农”服务的新途径。
  1.利用现有的馆藏。农业信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别,种植的作物品种和养殖的种类也极具地方特色,因此农民需求的信息也不尽相同。图书馆馆藏丰富,拥有大量与农业科研和生产相关的专业资料,图书、报纸、期刊、光碟、专利、标准、事实数据等信息类型齐全。利用现有的资源,结合本地区不同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优势,可以整合、编印相关的各种不同形式文献资料,送到任课教师及农民学生的手中,作为指导生产实践的工具,为教学及当地农业提供有针对性地信息服务。同时图书馆可以开发出具有本地和本校学科专业优势的特色数据库,共同构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
  2.开发丰富的网络资源。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市场价格变化很快。专业养殖需要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信息项目。各种灾害的检测信息需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否则,错过了最佳时机,农民只能望“息”兴叹。网络信息的更替速度之快正好符合了农民的这一需求。但由于网络信息内容分散,各网站之间没有数据交换机制,各自为政,使得特色信息无法共享,只有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才能有效利用。我们通化地区的图书馆结成了联盟,盟员馆之间信息共享,并计划组织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通过建立信息导航系统、农业信息门户开发网络资源,以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示范性强、易于操作和接受的形式,开发出有序的、有价值的信息产品,针对网络信息变化快的特点,并做到数据的及时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库资源的通用、共享和后继开发。帮助农民学生能够及时在浩瀚的信息中找到所需的资料,提高信息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二、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人才的培养
  农民是“三农”的主体,是农业信息的主要利用者,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的信息识别能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图书馆可以利用人才优势,对农民学生进行培训,讲授文献信息检索的一般知识,计算机检索原理、检索方法和技巧以及网络查询工具的应用、网上农业专题信息的查找方法等内容,对农民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三、做好学校同“三农”之间信息服务的桥梁
  学校擁有各学科的专家教授,研制开发了大量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但由于各种原因,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并不是很高。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获得这类信息的可靠渠道,如何为学校各学科取得的科研成果寻找市场,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图书馆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送教下乡”的教学中,图书馆作为学校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可以协助传递这些信息,通过推广实用技术方式,把先进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可以将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碰到的科技难题和疑问带回来,及时反馈到学校专家教授手中,由专家教授答疑解惑,同时为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最新、最实际的信息资源,使科学研究更加贴近“三农”,充分发挥好学校与农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其他文献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同样要重视词语教学。《汉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词汇是为表达与交流打基础;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理解、运用,是搞好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前提。只有教活了,学活了,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让词语教学涌动活力,让学生能更好地学好汉语,使用汉语。  1直观形象学词语。直观形象法是指教师利用实物、图片、
期刊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呼唤着课堂教学的变革。从去年三月开始,我县在数学科推广了“小组互动,六步达标”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去重新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一年来我对教法和学法进行有益的摸索和探讨。我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尝试着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我深深地感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期刊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机械学习是一种形式上死记硬背的 学习,它只能使学生获得虚假的知识。假知没有“活性”,既不能迁移,更不能运用。有意义学习是 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有心理意义的,它有 机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心理品质、自己的血肉,成为“我的知识”,学生记 得准确而又牢固,还能用得迅速
期刊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让他们建立初步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小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对感兴趣的东西才持久。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兴趣教学”,让他们敢说英语、爱说英语。  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是一个演员,要能进行形象的表演,用丰富的表情、身体语言、手势、语调等去创设语言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
期刊
一、创新教学模式的内容与实施  小学创新教学模式是:以“开放化教学环境”为操作平台,通过建构“人本化教学理念”、“活动化教学课程”、“生成化教法系统”、“全息化教学评价”等四维,形成立体的创新教学实践,支撑起创新教学的“四创”(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和创新品质)目标,进而实现小学生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的长足发展。其实施策略是:  1确立人本化的教学理念。(1)人人是主人,个个能创新;(
期刊
教师作为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也帮助自己提高,应该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运用信息技术中做些什么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趣导入,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生动、形象、接近生活实际情景的氛围,服务课堂教学,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
期刊
音乐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从而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让学生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
期刊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直接责任者。出于职业需要,认真拜读了张少华同志主编的《职任托起民族复兴的明天》一书,从中受益匪浅,感觉到责任教育意义的重大。由此,掩卷沉思,感慨之余,不由得对身边的“负责”现象心存忧虑。  场景一:午休时间,雨过天晴,操场的一隅,学前班的几个小朋友相互追逐。女孩贝贝摔了一跤,两手着地。小家伙张着沾满泥巴的小手,不知所措,哭着找到了老师。老师呵护有佳,让贝贝高兴而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有教师感叹学生的语文素质差,缺乏必要的语文素养,这在小学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2000年修订版“大纲”提出的一个概念。“语文素养”,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修养的范围内。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多年来,数学教育在课堂上缺乏人际的交流、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因而学生在学校数学学习生涯中难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魅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落后陈旧,教学、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却忽视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最后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思维交流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