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送教下乡”是一种全新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它把优质的涉农专业教育资源输送给农民,把学校办在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养殖场,使农村的有志青年接受正规的中等职业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掌握生产经营技术,成为具有一定技能、能够自主创业或再就业的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这是职业教育服务于“三农”最有效的途径,适应了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需求。农业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更要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意识,逐步建立本馆的特色服务体系,更好的拓展服务功能,从而丰富“送教下乡”的教学模式。
一、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增强其服务的针对性
整合信息资源是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的重要途径。学校图书馆集科技、文化、教育、服务于一体,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人才优势,理应在“送教下乡”的教学模式下,迅速搭建农业知识服务平台,开辟为“三农”服务的新途径。
1.利用现有的馆藏。农业信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别,种植的作物品种和养殖的种类也极具地方特色,因此农民需求的信息也不尽相同。图书馆馆藏丰富,拥有大量与农业科研和生产相关的专业资料,图书、报纸、期刊、光碟、专利、标准、事实数据等信息类型齐全。利用现有的资源,结合本地区不同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优势,可以整合、编印相关的各种不同形式文献资料,送到任课教师及农民学生的手中,作为指导生产实践的工具,为教学及当地农业提供有针对性地信息服务。同时图书馆可以开发出具有本地和本校学科专业优势的特色数据库,共同构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
2.开发丰富的网络资源。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市场价格变化很快。专业养殖需要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信息项目。各种灾害的检测信息需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否则,错过了最佳时机,农民只能望“息”兴叹。网络信息的更替速度之快正好符合了农民的这一需求。但由于网络信息内容分散,各网站之间没有数据交换机制,各自为政,使得特色信息无法共享,只有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才能有效利用。我们通化地区的图书馆结成了联盟,盟员馆之间信息共享,并计划组织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通过建立信息导航系统、农业信息门户开发网络资源,以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示范性强、易于操作和接受的形式,开发出有序的、有价值的信息产品,针对网络信息变化快的特点,并做到数据的及时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库资源的通用、共享和后继开发。帮助农民学生能够及时在浩瀚的信息中找到所需的资料,提高信息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二、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人才的培养
农民是“三农”的主体,是农业信息的主要利用者,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的信息识别能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图书馆可以利用人才优势,对农民学生进行培训,讲授文献信息检索的一般知识,计算机检索原理、检索方法和技巧以及网络查询工具的应用、网上农业专题信息的查找方法等内容,对农民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三、做好学校同“三农”之间信息服务的桥梁
学校擁有各学科的专家教授,研制开发了大量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但由于各种原因,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并不是很高。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获得这类信息的可靠渠道,如何为学校各学科取得的科研成果寻找市场,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图书馆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送教下乡”的教学中,图书馆作为学校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可以协助传递这些信息,通过推广实用技术方式,把先进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可以将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碰到的科技难题和疑问带回来,及时反馈到学校专家教授手中,由专家教授答疑解惑,同时为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最新、最实际的信息资源,使科学研究更加贴近“三农”,充分发挥好学校与农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一、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增强其服务的针对性
整合信息资源是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的重要途径。学校图书馆集科技、文化、教育、服务于一体,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人才优势,理应在“送教下乡”的教学模式下,迅速搭建农业知识服务平台,开辟为“三农”服务的新途径。
1.利用现有的馆藏。农业信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别,种植的作物品种和养殖的种类也极具地方特色,因此农民需求的信息也不尽相同。图书馆馆藏丰富,拥有大量与农业科研和生产相关的专业资料,图书、报纸、期刊、光碟、专利、标准、事实数据等信息类型齐全。利用现有的资源,结合本地区不同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优势,可以整合、编印相关的各种不同形式文献资料,送到任课教师及农民学生的手中,作为指导生产实践的工具,为教学及当地农业提供有针对性地信息服务。同时图书馆可以开发出具有本地和本校学科专业优势的特色数据库,共同构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
2.开发丰富的网络资源。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市场价格变化很快。专业养殖需要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信息项目。各种灾害的检测信息需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否则,错过了最佳时机,农民只能望“息”兴叹。网络信息的更替速度之快正好符合了农民的这一需求。但由于网络信息内容分散,各网站之间没有数据交换机制,各自为政,使得特色信息无法共享,只有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才能有效利用。我们通化地区的图书馆结成了联盟,盟员馆之间信息共享,并计划组织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通过建立信息导航系统、农业信息门户开发网络资源,以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示范性强、易于操作和接受的形式,开发出有序的、有价值的信息产品,针对网络信息变化快的特点,并做到数据的及时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库资源的通用、共享和后继开发。帮助农民学生能够及时在浩瀚的信息中找到所需的资料,提高信息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二、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人才的培养
农民是“三农”的主体,是农业信息的主要利用者,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的信息识别能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图书馆可以利用人才优势,对农民学生进行培训,讲授文献信息检索的一般知识,计算机检索原理、检索方法和技巧以及网络查询工具的应用、网上农业专题信息的查找方法等内容,对农民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三、做好学校同“三农”之间信息服务的桥梁
学校擁有各学科的专家教授,研制开发了大量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但由于各种原因,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并不是很高。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获得这类信息的可靠渠道,如何为学校各学科取得的科研成果寻找市场,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图书馆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送教下乡”的教学中,图书馆作为学校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可以协助传递这些信息,通过推广实用技术方式,把先进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可以将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碰到的科技难题和疑问带回来,及时反馈到学校专家教授手中,由专家教授答疑解惑,同时为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最新、最实际的信息资源,使科学研究更加贴近“三农”,充分发挥好学校与农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