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殿堂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2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有教师感叹学生的语文素质差,缺乏必要的语文素养,这在小学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2000年修订版“大纲”提出的一个概念。“语文素养”,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修养的范围内。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不难看出,学生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是整合的、能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做到:
  一、尊重学生,真实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制定者、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小学生学习的伙伴。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才会表现出这种神态。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视小学生为朋友,与小学生平等对话倾心交流,共同营造温馨的民主教学氛围,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学生主体”思想,做到想学生之所想,致力于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能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自求得之。
  二、 注重案例,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中所选择的每个教学素材,都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都含有丰富的情感,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月亮湾》中的小朋友描写了家乡的美景,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一株紫丁香》中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怀;《动手试一试》中的玛利亚从小爱动脑筋,遇到问题总要亲自去做一做的品质……
  要重视每个教学案例对学生生命发展的熏陶和感染,如品质、情操、意志、境界、理念、抱负、心绪、情态等。积极创设教学情景,与学生在解读案例的过程中,直接体验案例中的人文性、工具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应根据教学案例本身所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潜移默化。这就是一种语文素养的培养。比如学习《2008,北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与学生共同走进文本,让学生直接体验申奥成功的喜悦,激发爱国热情,弘扬奥运精神。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通过学习、体验、感悟文中的重要词句,培养学生的爱国强国的满腔豪情。
  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个阅读教学案例。教师应重视用睿智的语言、真诚的情感把学生带进案例所构建的丰富而优美的语言世界,让学生在听、说、读中感悟作品的文质美。这样做,不仅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愫,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作品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整体的感悟;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从多维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下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培养阅读和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三、联系实际,拓展学生阅读和实践的空间
  小学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将来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仅仅依靠文本中的案例教学,学生要学会表达运用是不可能的。人们常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不但要与学生走进阅读案例,还要与学生走出阅读教学的课堂,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走出案例,不仅可以在课内进行,而且可以在课外进行。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5至7分钟给学生拓展阅读与文本相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文本有关的实验,或加强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和思考,让学生拥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比如,学习完《有趣的发现》这一课后,可以开展一个“达尔文故事大王”活动,了解达尔文的科学发明,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再比如,学完《海底世界》一课,学生可以在多媒体课室里观看《奇妙的海底世界》的录像,阅读有关海洋的故事,在上网查找海底知识的资料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渗透。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不可少的,也有着广阔的操作空间的。小学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运用环境。我们常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一切资源,给小学生创造“语文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课前5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管理;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班会;读书、看报、看电视;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利用现代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小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小学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有利于小学生的学习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
  四、关注教师,强化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施教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小学教师的文学素养上来。过去我们常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些老师认为这太模糊了,教学中无法进行具体操作,说到底还是“文学素养”有所缺陷。在小学语文课程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的今天,对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的素养要求就大大提高了。首先是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要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要求小学生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其次小学语文老师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文学功底,有丰富的积累,有宽阔的视野,有良好的悟性。第三,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有生活的情趣。一个有生活情趣的教师,其审美能力自然会高人一筹,在教学中不自觉地就会派上用场。最后,就是要优化阅读教学方法。一方面,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的教育教学技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小学语文阅读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母语,主要靠的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系统的强化训练,而是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感悟、思考来获得。因此,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教学机会和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阅读与实践机会,强化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在阅读和实践中不断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语文阅读教学这一根本任务的达成度。
其他文献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其个性特质越来越固定,个性倾向性也越来越鲜明。学业的成败、社交的能力、师长的态度、同伴的评价对儿童形成自信心理还是自卑心理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小学生的发展大体可分为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  (一)小学生的身体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
期刊
飘动着迎春花香的雨夜,传来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  “王老师吗?”电话里传来家长的询问。“噢,我是。”我应道,这是刚转来的学生黎明的家长打来的。孩子基础比较差,最让人头疼的是字像茅草一样漫天飞,“遮天蔽日”不易辨认。  “这孩子的字写得真不好,错得也多,给您添麻烦了,家庭作业我经常撕了让他重写,有时气急了也常常揍他。”听得出家长在说起孩子时仍有些难为情。“今天下午放学后他一见我就高兴地嚷了起来‘妈妈
期刊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同样要重视词语教学。《汉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词汇是为表达与交流打基础;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理解、运用,是搞好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前提。只有教活了,学活了,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让词语教学涌动活力,让学生能更好地学好汉语,使用汉语。  1直观形象学词语。直观形象法是指教师利用实物、图片、
期刊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呼唤着课堂教学的变革。从去年三月开始,我县在数学科推广了“小组互动,六步达标”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去重新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一年来我对教法和学法进行有益的摸索和探讨。我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尝试着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我深深地感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期刊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机械学习是一种形式上死记硬背的 学习,它只能使学生获得虚假的知识。假知没有“活性”,既不能迁移,更不能运用。有意义学习是 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有心理意义的,它有 机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心理品质、自己的血肉,成为“我的知识”,学生记 得准确而又牢固,还能用得迅速
期刊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让他们建立初步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小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对感兴趣的东西才持久。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兴趣教学”,让他们敢说英语、爱说英语。  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是一个演员,要能进行形象的表演,用丰富的表情、身体语言、手势、语调等去创设语言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
期刊
一、创新教学模式的内容与实施  小学创新教学模式是:以“开放化教学环境”为操作平台,通过建构“人本化教学理念”、“活动化教学课程”、“生成化教法系统”、“全息化教学评价”等四维,形成立体的创新教学实践,支撑起创新教学的“四创”(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和创新品质)目标,进而实现小学生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的长足发展。其实施策略是:  1确立人本化的教学理念。(1)人人是主人,个个能创新;(
期刊
教师作为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也帮助自己提高,应该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运用信息技术中做些什么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趣导入,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生动、形象、接近生活实际情景的氛围,服务课堂教学,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
期刊
音乐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从而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让学生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
期刊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直接责任者。出于职业需要,认真拜读了张少华同志主编的《职任托起民族复兴的明天》一书,从中受益匪浅,感觉到责任教育意义的重大。由此,掩卷沉思,感慨之余,不由得对身边的“负责”现象心存忧虑。  场景一:午休时间,雨过天晴,操场的一隅,学前班的几个小朋友相互追逐。女孩贝贝摔了一跤,两手着地。小家伙张着沾满泥巴的小手,不知所措,哭着找到了老师。老师呵护有佳,让贝贝高兴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