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泽泻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颈性眩晕诊断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泽泻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药物治疗,7d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之间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例,显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97.6%,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有效率9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泽泻汤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泽泻汤颈性眩晕临床价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556【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36-01
颈性眩晕是现代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大部分是因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眩晕、恶心、行走不立,严重则呕吐等症状。患此类病症者多数以中老年人为主。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笔者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泽泻汤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笔者选择患者84例;方案获得院方批准并全过程跟踪。
1.2随机分组。纳入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
1.3纳入标准。①年龄16~72岁。②辨证分型:曾有猝倒发作,旋颈实验阳性,X线片显示阶段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伴有交感神经激惹症。③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证候或合并症。②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③伴有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④严重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⑤特征人群(孕妇、精神病、病情危笃或疾病晚期)。⑥如纳入前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经过洗脱期后符合纳入标准,不视为排除病例。
1.5退出标准。①未按规定实施干预措施,无法判定疗效。②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安全性。③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特殊生理变化等,难以继续治疗。(不良反应者纳入不良反映统计)。④使用影响疗效药物。
1.6诊断标准。
1.6.1西医诊断。参照依據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1]。
1.6.2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
1.7治疗方法。7d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之间的疗效。
1.7.1治疗组。治疗组给予黄芪桂枝汤五物合泽泻汤服用,其中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18g、桂枝10g、芍药10g、生姜12g、大枣12枚;泽泻汤由泽泻15g、白术6g组成,1剂1d,水煎300mL,取150mL口服,根据患者不同病症进行加减法,例如:气虚患者,黄芪30g,加党参18g;肝阳上亢者,加天麻10 g、钩藤15 g、菊花15 g;颈肩痹阻者,加粉葛30 g、羌活15 g、姜黄10 g。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7.2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敏使朗)6mg(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6mg*10片*3板),1d3次,口服,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8观测指标。临床症状、不良反应。
1.9疗效判定。治疗3个疗程(21d),判定疗效。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1]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眩晕及伴随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体味变化无眩晕感。显效:治疗后恶心、呕吐、血压不稳、耳鸣、视物不适、上肢麻木、影像学颈椎失稳、符合实验阳性等病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可生活自理。有效:头晕或目眩减轻,生活与工作受到影响。无效:症状无变化。
1.10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纳入样本84例均为笔者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患者,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具有均衡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比较
组别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Z值P治疗组422309197.6%-2.90150.003对照组4201523490.5%经过3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2例,显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97.6%,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有效率9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颈性眩晕属于中医“眩晕”的范畴,它病程长,反复发作。颈性眩晕发病机理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机械压迫与椎动脉交感神经受激惹导致血管痉挛是目前被工人的量大致病因素。早有古医记载,如:《灵枢·灵气》曰:“上虚则眩”。《丹溪心法》曰:“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无痰不眩,无火不晕”。《金匾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认为“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泽泻为君药,功专利水渗湿,消饮降浊,以白术为臣药,性味苦甘温,人脾胃经,具健脾利水、升清降浊之功效。黄芪桂枝五物汤也载于《金匾要略》,由黄芪、桂枝、生姜、芍药、大枣五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的功效。诸药合用,病症可除。参考文献
[1]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王昕淮,范亚萍.茯苓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50例[J].光明中医.2011(07)
[4]李瑛.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50例[J].光明中医.2007(06)[3] 梁秉钧.八珍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56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17)
[5]刘君,刘杨.盐酸川芎嗪治疗颈性眩晕80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05)
[6]杨雷刚,杨云刚,杨秀明.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导引.2006(04)
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泽泻汤颈性眩晕临床价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556【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36-01
颈性眩晕是现代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大部分是因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眩晕、恶心、行走不立,严重则呕吐等症状。患此类病症者多数以中老年人为主。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笔者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泽泻汤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笔者选择患者84例;方案获得院方批准并全过程跟踪。
1.2随机分组。纳入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
1.3纳入标准。①年龄16~72岁。②辨证分型:曾有猝倒发作,旋颈实验阳性,X线片显示阶段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伴有交感神经激惹症。③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证候或合并症。②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③伴有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④严重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⑤特征人群(孕妇、精神病、病情危笃或疾病晚期)。⑥如纳入前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经过洗脱期后符合纳入标准,不视为排除病例。
1.5退出标准。①未按规定实施干预措施,无法判定疗效。②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安全性。③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特殊生理变化等,难以继续治疗。(不良反应者纳入不良反映统计)。④使用影响疗效药物。
1.6诊断标准。
1.6.1西医诊断。参照依據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1]。
1.6.2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
1.7治疗方法。7d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之间的疗效。
1.7.1治疗组。治疗组给予黄芪桂枝汤五物合泽泻汤服用,其中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18g、桂枝10g、芍药10g、生姜12g、大枣12枚;泽泻汤由泽泻15g、白术6g组成,1剂1d,水煎300mL,取150mL口服,根据患者不同病症进行加减法,例如:气虚患者,黄芪30g,加党参18g;肝阳上亢者,加天麻10 g、钩藤15 g、菊花15 g;颈肩痹阻者,加粉葛30 g、羌活15 g、姜黄10 g。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7.2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敏使朗)6mg(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6mg*10片*3板),1d3次,口服,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8观测指标。临床症状、不良反应。
1.9疗效判定。治疗3个疗程(21d),判定疗效。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1]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眩晕及伴随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体味变化无眩晕感。显效:治疗后恶心、呕吐、血压不稳、耳鸣、视物不适、上肢麻木、影像学颈椎失稳、符合实验阳性等病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可生活自理。有效:头晕或目眩减轻,生活与工作受到影响。无效:症状无变化。
1.10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纳入样本84例均为笔者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患者,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具有均衡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比较
组别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Z值P治疗组422309197.6%-2.90150.003对照组4201523490.5%经过3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2例,显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97.6%,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有效率9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颈性眩晕属于中医“眩晕”的范畴,它病程长,反复发作。颈性眩晕发病机理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机械压迫与椎动脉交感神经受激惹导致血管痉挛是目前被工人的量大致病因素。早有古医记载,如:《灵枢·灵气》曰:“上虚则眩”。《丹溪心法》曰:“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无痰不眩,无火不晕”。《金匾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认为“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泽泻为君药,功专利水渗湿,消饮降浊,以白术为臣药,性味苦甘温,人脾胃经,具健脾利水、升清降浊之功效。黄芪桂枝五物汤也载于《金匾要略》,由黄芪、桂枝、生姜、芍药、大枣五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的功效。诸药合用,病症可除。参考文献
[1]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王昕淮,范亚萍.茯苓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50例[J].光明中医.2011(07)
[4]李瑛.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50例[J].光明中医.2007(06)[3] 梁秉钧.八珍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56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17)
[5]刘君,刘杨.盐酸川芎嗪治疗颈性眩晕80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05)
[6]杨雷刚,杨云刚,杨秀明.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导引.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