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院为解决广大农民对农业生产知识的需求,充分发挥我院在农村职业教育中的优势,从2009年面向农村开展了“送教下乡”的教学活动,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教学模式,使农民接受了正规的中等职业教育,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了生产技术,成为了自主创业的新型农民。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响应和好评。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保证农民学生的教学质量,我院不断积极探索“送教下乡”教学模式,有效地推动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多措并举,加强“送教下乡”教学管理
“送教下乡”是一种全新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它把优质的涉农专业教育资源输送给农民,把学校办在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課放在田间地头、养殖场。这种办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校办学模式,其教学管理更不能照搬传统的教学经验。为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送教下乡教学管理工作。
1首先要制定“送教下乡”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学校一定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认真制定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2编制“送教下乡”教学管理文件汇编。为了进一步规范“送教下乡”教学管理工作,结合“送教下乡”教学模式和青年农民的特点,要编制学分制实施办法、教学点管理办法、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教学条件保障实施意见、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意见、考试管理办法、教学档案管理规定、班主任管理办法、专任老师管理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学生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学习考核办法、学生课堂学习出勤管理规定、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办法,有力地规范“送教下乡”教学管理工作。
二、创新办学模式,符合农民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在农民家门口为农民讲课与在校学生不同,它要求所开设的课程:一要与农民生产相关,二要紧贴农时,不影响农民正常农业生产,脱离二者就不能得到农民真心拥护,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我院从这一情况出发积级做到了:
1实际需要决定专业设置。学校专门派出教师到各教学点进行调研,根据区域产业特点确定开设专业,由当地生产习性和农时确定授课计划,保证课程符合农民需要。确保送到农民家门口的教育老百姓喜欢听,用得上。
2农时决定讲课内容。学校的课程安排都是根据农时决定的,到什么时候讲什么课,使教学进度与动植物的生长周期相结合。农民不用出家门、不耽误干活就能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一年之际在于春,比如春季是通化地区水稻育苗的重要季节,怎样加搞好春季水稻育苗技术工作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步骤,也是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这时老师就着重讲解怎样精选良种,怎样选种晒种、药剂浸种、适温催芽等处理环节。怎样加强秧田管理,怎样采用控播期、控播量、控水、控徒长和防治病虫害的“四控一防”技术措施,实现苗齐苗全。这时主要以进入田间实践、教师辅导为主,学员要完成相应的作业和实践课题并上交记录和报告。
三、质量提升,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经过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一定能够提高我院送教下乡教学质量。广大农民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拓宽致富门路,解决生产问题,提高生产效益,达到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通过学习,各地涌现出一批靠科技知识提高产量、提高效益的致富带头人。通过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农民解决了许多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促进了种、养专业户之间的技术交流。学员在一起学习的同时,经常交流各自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实现了共同提高、互利双赢。
我院的“送教下乡”教学是作为职业教育服务于“三农”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不仅仅是送知识、送技术,也是送致富信息,送创业思想,更是要利用“送教下乡”这个平台,组织学员成立“农合组织”,以适应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多措并举,加强“送教下乡”教学管理
“送教下乡”是一种全新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它把优质的涉农专业教育资源输送给农民,把学校办在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課放在田间地头、养殖场。这种办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校办学模式,其教学管理更不能照搬传统的教学经验。为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送教下乡教学管理工作。
1首先要制定“送教下乡”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学校一定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认真制定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2编制“送教下乡”教学管理文件汇编。为了进一步规范“送教下乡”教学管理工作,结合“送教下乡”教学模式和青年农民的特点,要编制学分制实施办法、教学点管理办法、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教学条件保障实施意见、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意见、考试管理办法、教学档案管理规定、班主任管理办法、专任老师管理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学生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学习考核办法、学生课堂学习出勤管理规定、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办法,有力地规范“送教下乡”教学管理工作。
二、创新办学模式,符合农民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在农民家门口为农民讲课与在校学生不同,它要求所开设的课程:一要与农民生产相关,二要紧贴农时,不影响农民正常农业生产,脱离二者就不能得到农民真心拥护,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我院从这一情况出发积级做到了:
1实际需要决定专业设置。学校专门派出教师到各教学点进行调研,根据区域产业特点确定开设专业,由当地生产习性和农时确定授课计划,保证课程符合农民需要。确保送到农民家门口的教育老百姓喜欢听,用得上。
2农时决定讲课内容。学校的课程安排都是根据农时决定的,到什么时候讲什么课,使教学进度与动植物的生长周期相结合。农民不用出家门、不耽误干活就能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一年之际在于春,比如春季是通化地区水稻育苗的重要季节,怎样加搞好春季水稻育苗技术工作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步骤,也是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这时老师就着重讲解怎样精选良种,怎样选种晒种、药剂浸种、适温催芽等处理环节。怎样加强秧田管理,怎样采用控播期、控播量、控水、控徒长和防治病虫害的“四控一防”技术措施,实现苗齐苗全。这时主要以进入田间实践、教师辅导为主,学员要完成相应的作业和实践课题并上交记录和报告。
三、质量提升,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经过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一定能够提高我院送教下乡教学质量。广大农民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拓宽致富门路,解决生产问题,提高生产效益,达到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通过学习,各地涌现出一批靠科技知识提高产量、提高效益的致富带头人。通过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农民解决了许多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促进了种、养专业户之间的技术交流。学员在一起学习的同时,经常交流各自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实现了共同提高、互利双赢。
我院的“送教下乡”教学是作为职业教育服务于“三农”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不仅仅是送知识、送技术,也是送致富信息,送创业思想,更是要利用“送教下乡”这个平台,组织学员成立“农合组织”,以适应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