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视域下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bingz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包括言语欺凌、轻度肢体暴力、孤立冷落等形式的传统欺凌,到伴随着信息发展而出现的网络欺凌,校园欺凌正在不断伤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国内的相关研究者开始思考校园欺凌现象不断发生且日渐严重的成因,研究如何从国家层面到学校层面建立一个从上到下能够有效防治校园欺凌现象的机制。本文通过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分析中各个层面因素的研究,总结出校园欺凌现象的多方面成因,进一步提出从学校教育层面出发关于校园欺凌现象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校园欺凌;中小学;学校教育
  一、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挪威伯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奥维斯 ( Dan Olweus) 就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校园欺凌的“欺凌”与英文bullying 对应,根据维斯的解释,如果一个人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者更多他人的负面行为之中,即是遭到了欺凌,主要表现为以强凌弱、以大欺小或以众欺寡,并造成受害学生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1]校园欺凌的普遍存在及其严重后果引起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机构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从包括言语欺凌、轻度肢体暴力、孤立冷落等形式的传统欺凌,到伴随着信息发展而出现的网络欺凌,校园欺凌正在不断伤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校园欺凌”相关研究进行搜索,发现国内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2016-2017年间,且研究者们对其关注度越来越高。
  通过对我国校园欺凌问题相关的文章的研读,国内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主要从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防治、家庭教育、学生个体心理发展与学校管理这几大方面展开,除此之外,许多研究者通过比较研究法对国外关于校园欺凌现象的防治策略的研究进行经验镜鉴,研究者们对多种理论进行本土化研究,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深刻探讨。但目前我国关于校园欺凌现象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体系,还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校园欺凌”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校园欺凌是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2018年7月鎮江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工作方案》,在此之前许多学校在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后更多的还是教师联系家长后进行批评教育,这样的处理方式有些矛盾可能会被化解,但有些矛盾并不能很好的从根源上解决,就很可能加大施暴者对被欺凌者的敌意,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此方案的出台明确了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监管和责任追究。
  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场所是难以确定的,大部分的欺凌事件发生在校园内,包括肢体欺凌、言语欺凌等,也有老师反映很多校园欺凌发生在校门口,有时是一些校外的不良少年对学生进行欺凌,随着信息通讯的发展,网络欺凌也要引起广泛的关注。正是由于欺凌行为的难界定难预防难控制,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应对措施还不够完善。
  二、成因分析
  1.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性格
  一些研究者用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理论对欺凌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心理因素是导致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的很关键的一点原因,不论是学生的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出现问题或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负面影响,最终都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受到影响。
  而造成学生心理产生偏差的因素多种多样,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家庭因素与学校因素两方面。家庭教育方面,负面的家庭环境或者教养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在校的“自毁行为”。过低或过高的家庭亲密度都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2]除此之外,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心理发展方面也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学校教育时刻影响着学生心理状态,过重的学习负担、来自教师、家长以及同伴的压力、学生的竞争意识过于强烈、教师处理问题使用的不当手段等都助长了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
  2.社会性影响因素
  校园欺凌是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受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负面影响的一个结果,也是各种社会问题在教育上的一个反映。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校园欺凌成为严重的公共性的议题,被视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而校园欺凌问题同时也在折射出社会失范这一大问题。青少年品德形成具有动荡性,十分易受外界影响,这一阶段的学生多是在“模仿学习”,社会化过程中不利因素的诱导容易使得青少年无法正确进行行为判断以至于产生行为偏差甚至于形成犯罪感。[3]校园欺凌问题作为校园暴力的一种形式,也是社会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
  3.家庭教育层面的不足
  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研究校园欺凌现象日趋严重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结构失能、不良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忽视、家长教育观念的落伍等因素。[4]家庭作为生活的主要场所,若家长的教养方式与教养环境出现偏差进而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容易成为引发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也是校园欺凌现象存在的一个原因,家长与教师间缺乏沟通,甚至家长与教师间存在矛盾芥蒂,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不良的影响,更易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发生校园欺凌。另外,家长与孩子之间未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不能及时对孩子的心理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疏通,也易使孩子卷入校园欺凌的事件中去。
  4.学校教育与管理不足
  学校与校园欺凌的产生密不可分,部分研究者从学校教育与管理角度指出当前的学校需要站在学生角度,反思自身在教育实践和管理中的缺失问题,反思其对于校园欺凌的治理是否存在误区。阎浩 2017 年在《论校园欺凌背后的学校管理缺失与应对》中指出学校在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德育管理、安全管理和学生心理干预五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及缺位问题,是诱发校园欺凌的深层次原因。[5]
  同时,教师是学生在学校行为的直接管理者,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与教师的教育行为有很大程度上的关系。除此之外,教师日常行为、处理问题时的一些不正确的方式方法以及在发现欺凌行为后低效的应对策略也影响着学生,同样助推校园欺凌的发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军队改革的深入,对军队训练机构文职教员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训练机构的实际,从教员队伍建设的角度思考,培养训练机构文职教员的措施是:加强军政素质养成,强化思想教育,定期组织文职教员参加军事训练,深入部队一线调研:加强在职培训,深挖发展潜力:提升教研能力,注重联系部队实际,强调建立激励机制。  关键词:训练机构;文职教员;培养  习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教之本在师”。优秀的
期刊
摘要:我国的高校政策随着时间的改变变得更具备导向性,同时由于我国大学生逐年增多,在就业上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让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在这一形势之下,大学生应当如何正是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此笔者对该问题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认知;探索  引言  大学教育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我国在2007年曾颁布过相应的规划以及政策通知。在如今较为严
期刊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利用大数据实现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但也面临着师生关系挑战、伦理道德挑战以及技术运用挑战等问题。面对挑战,要求尺度与温度并行,整体与个体兼并,同时转变思维、形成大数据意识,主动学习、提升大数据素养,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截至2019年6月,我国
期刊
摘要:精准思政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崭新的教育模式,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深刻变革。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思政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理论价值,其主要表现为: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深度连接师生,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迫切需要;破解教育难题,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思政的路径建构过程中,应当坚持“四位一体”的方法原则,即以精准
期刊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影视表演专业为例,通过对艺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现有的特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影视表演专业教学运用中的瓶颈,以及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影视表演专业教学策略进行探索与研究,为当前高职影视表演专业教学提供创新模式,进而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艺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影视表
期刊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传承和发展的纽带,文化自信的提升是新时代大学生发展的内生动力所在。在多元文化交融、冲突不断的形势下,大学生面临着对优秀传统文化涉猎不深、对革命文化缺乏价值认知、对先进文化缺乏深刻认识以及对外来文化缺乏理性对待的问题。在分析把握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原因的前提下,应培育大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加强对网络和外来文化的传播利用、切实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以期切实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期刊
摘要: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后,高考进入全面改革,普通高中教学组织形式上必须做出重大的变革,实施选课走班制是必然的选择。在我国实施选课走班制还存在应试观念深厚、师资力量不足以及软硬件资源缺乏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重中之重。可以通过转变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教育观念,加强师资培训,保障软硬件资源等策略来推动高中顺利实施选课走班制。  关键词:高考;高中;
期刊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2018年9月10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指出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教育事业之中,并且在继承将立德树人贯彻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本文重在论述立德树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等,希望通过研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立足于宿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宿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积极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可行性路径和方法,为其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示范和参考作用。  關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综合国力也有了很大的
期刊
摘要:双性化常指一个人兼备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特征,能助力小学生获得人格的健康成长和较高的社会适应水平。我国在实施小学双性化性别教育的道路上,起步较晚,还处于初始阶段,针对小学双性化性别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内部和外部的诸多困境,如理论实践研究短缺、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等问题,文章分别从家长、教师、学校、社会双性化性别教育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性别教育;小学;双性化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