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能力是军队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培养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应结合部队军事人才需求确定其明确的培养目标。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针对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制订合理的措施。
关键词:军队院校;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
作者简介:高崎(1962-),男,吉林梅河口人,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教授;冯兵(1973-),男,山东荷泽人,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副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03)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5-0071-01
教育部于2002年提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2005年1月出台《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重要性。在军事领域的竞争中,人才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高素质军事人才是我军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参与者,军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已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作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军校工科研究生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往往与国防行业的关键工程技术相关。这类研究方向综合性高、实践性强,对其相关问题开展研究,不但需要宽广、精深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持,还需要具备解决复杂、综合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需要具备对世界军事科技发展的敏锐力和军事热点问题的洞察力。因此,军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结合人才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
一、创新能力及军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主体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其开发与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过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其实质就是开发研究生独立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通过创新活动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科学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在目标上要有准确定位。制订军校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既要结合一般高校对于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又要结合部队发展和军校研究生的未来工作,着眼新知识、新装备、新技术、新战法和新理论,实现三个“复合”:即军事指挥、政治工作、后勤和装备保障的复合,指挥、管理和技术的复合以及学术科研和军事应用的复合,不断增强其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后续发展潜力。因此,可以确定军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为:培养研究生善于发现当前军事技术和方法中的问题及盲点,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创新性技术手段,解决新军事变革中的应用性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最终形成创新的理论成果。
二、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
当前,军队研究生人数在不断增多,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却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忽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
研究生课程教育的目的是使研究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打好研究基础。专业知识学习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那些在未来工作中能够独立承担科研课题并取得创新性成果的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普遍重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从近年研究生培养情况看,部分研究生认为参与更多课题研究收获大,撰写学术论文更实惠,无心学习基础知识,疲于应付各科考试。
2.欠缺科研实践经验
对工科研究生而言,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从2002年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对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情况(自然科学)的统计数据看,研究生参与“研究与发展”相关课题不够广泛。其中,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用发展的研究生仅占研究生在校生总数的21.73%,参加科研实践活动的仅占研究生在校生总数的5.11%。目前,军校工科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研究生没有直接参与实际科研课题研究,少部分能够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生也只是从事虚拟研究或少量课题研究,真正能够走入部队、参与部队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生比例较小。一些导师认为,现在的研究生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必须腾出时间让研究生多写些学术论文或者全力撰写毕业论文。
3.缺少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
文献的他引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研究者的学术水平。但从近年来军校研究生发表的各类论文总体情况看,研究与探索缺乏原创性,同时学术论文他引率普遍较低。在开展学术研究过程中,一些研究生通过对他人方法的应用和重复进行简单移植,一些研究生只关注表面现象的简单揭示,不能深入研究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还有一些研究生采用一定的实验来简单推理、证实已知的结论。随着近几年硕、博培养点的迅速增多,一些培养单位全然不顾师资力量严重欠缺,以降低导师队伍门槛、迅速增加导师人数为解决方案。导师资格的降低使一部分没有科研课题或者学术水平不足的教员开始指导研究生。这部分导师自身创新能力有限,不具备创新实践的外部条件,不能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最终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三、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关注军校工科研究生学员的个性培养
培养军校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要努力转变研究生培养理念,尊重研究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品质和风格。在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充分体现研究生的个性和特点,并要与其研究方向、课题需要相结合,允许并鼓励研究生跨专业选课。作为培养单位,虽然由于军校研究生姓“军”而必须强调统一性。但这种统一强调的应是纪律统一、步调一致,而不是开展科研工作、学术研究的思维统一、内容雷同。否则,研究生将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缺少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参与学术科研活动就会带有功利性,提高创新能力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日常管理上要将研究生和本科学历层次区别开,将硕士和博士区别开,形成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和谐氛围。
2.打牢军校工科研究生学员的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决定着研究生未来的科研后劲,是研究生将来发挥其创新能力的根基。因此,应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和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对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的授课方式、课程考核等方面开展相关课程改革。培养单位要重视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注重所安排课程的内容连续性。在授课教师安排上,尽量选择有经验的教授或专家亲自担任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的讲授。开展专业基础课程改革,要综合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意见,还要考虑研究生用人单位对已毕业研究生的反馈情况。
3.构建创新型研究生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导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研究生。只有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导师才能够站在军事科技发展的前沿,预见未来战争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才能够把自己的好思想、好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潜移默化地传授给自己的研究生,为部队提供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军队院校的导师队伍建设要借鉴国内外大学导师队伍建设的好做法,通过完善的考核机制管理导师队伍等多种措施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要采取降级或当年不许招收研究生的处罚手段。连续考核不合格达两次的导师,给予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处理。此外,由于不同导师长期从事某一军事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该领域的理论、知识有较广泛和深入的了解。基于这一前提,研究生培养院校可以尝试采用导师指导小组联合指导的模式,即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形成指导小组对研究生进行联合指导。该指导小组可以通过组织研究生召开研究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以集体智慧联合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
4.组建研究型创新科研团队
为研究生组建有计划、有组织的“研究型团队”是军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措施。团队成员应是相同专业,但可以为不同研究方向。相同专业有助于各成员方便沟通,运用掌握的知识发现创新点;不同研究方向可以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和研究内容以及各个研究方向的知识渗透,有利于在不同方向的前沿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组建后应根据导师所选课题分组搜集资料,每周组织一次总结性讨论,对搜集的资料各抒己见,提出不同观点和问题的延伸。此外,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团队要有机会深入部队一线,到军事实践中发现我军在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检验理论研究的效能,激发研究生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研究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创新教育没有定法。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应在实践中多加思考,勇于尝试,真正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培养出21世纪的优秀军事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陆丽君,崔莹,黄翔峰.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2]吴祖芳.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3]高原,陈选楠,程东,唐光辉.工科院校研究生创新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9,(15).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军队院校;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
作者简介:高崎(1962-),男,吉林梅河口人,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教授;冯兵(1973-),男,山东荷泽人,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副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03)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5-0071-01
教育部于2002年提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2005年1月出台《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重要性。在军事领域的竞争中,人才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高素质军事人才是我军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参与者,军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已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作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军校工科研究生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往往与国防行业的关键工程技术相关。这类研究方向综合性高、实践性强,对其相关问题开展研究,不但需要宽广、精深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持,还需要具备解决复杂、综合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需要具备对世界军事科技发展的敏锐力和军事热点问题的洞察力。因此,军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结合人才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
一、创新能力及军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主体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其开发与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过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其实质就是开发研究生独立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通过创新活动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科学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在目标上要有准确定位。制订军校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既要结合一般高校对于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又要结合部队发展和军校研究生的未来工作,着眼新知识、新装备、新技术、新战法和新理论,实现三个“复合”:即军事指挥、政治工作、后勤和装备保障的复合,指挥、管理和技术的复合以及学术科研和军事应用的复合,不断增强其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后续发展潜力。因此,可以确定军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为:培养研究生善于发现当前军事技术和方法中的问题及盲点,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创新性技术手段,解决新军事变革中的应用性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最终形成创新的理论成果。
二、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
当前,军队研究生人数在不断增多,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却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忽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
研究生课程教育的目的是使研究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打好研究基础。专业知识学习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那些在未来工作中能够独立承担科研课题并取得创新性成果的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普遍重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从近年研究生培养情况看,部分研究生认为参与更多课题研究收获大,撰写学术论文更实惠,无心学习基础知识,疲于应付各科考试。
2.欠缺科研实践经验
对工科研究生而言,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从2002年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对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情况(自然科学)的统计数据看,研究生参与“研究与发展”相关课题不够广泛。其中,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用发展的研究生仅占研究生在校生总数的21.73%,参加科研实践活动的仅占研究生在校生总数的5.11%。目前,军校工科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研究生没有直接参与实际科研课题研究,少部分能够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生也只是从事虚拟研究或少量课题研究,真正能够走入部队、参与部队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生比例较小。一些导师认为,现在的研究生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必须腾出时间让研究生多写些学术论文或者全力撰写毕业论文。
3.缺少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
文献的他引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研究者的学术水平。但从近年来军校研究生发表的各类论文总体情况看,研究与探索缺乏原创性,同时学术论文他引率普遍较低。在开展学术研究过程中,一些研究生通过对他人方法的应用和重复进行简单移植,一些研究生只关注表面现象的简单揭示,不能深入研究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还有一些研究生采用一定的实验来简单推理、证实已知的结论。随着近几年硕、博培养点的迅速增多,一些培养单位全然不顾师资力量严重欠缺,以降低导师队伍门槛、迅速增加导师人数为解决方案。导师资格的降低使一部分没有科研课题或者学术水平不足的教员开始指导研究生。这部分导师自身创新能力有限,不具备创新实践的外部条件,不能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最终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三、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关注军校工科研究生学员的个性培养
培养军校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要努力转变研究生培养理念,尊重研究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品质和风格。在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充分体现研究生的个性和特点,并要与其研究方向、课题需要相结合,允许并鼓励研究生跨专业选课。作为培养单位,虽然由于军校研究生姓“军”而必须强调统一性。但这种统一强调的应是纪律统一、步调一致,而不是开展科研工作、学术研究的思维统一、内容雷同。否则,研究生将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缺少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参与学术科研活动就会带有功利性,提高创新能力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日常管理上要将研究生和本科学历层次区别开,将硕士和博士区别开,形成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和谐氛围。
2.打牢军校工科研究生学员的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决定着研究生未来的科研后劲,是研究生将来发挥其创新能力的根基。因此,应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和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对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的授课方式、课程考核等方面开展相关课程改革。培养单位要重视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注重所安排课程的内容连续性。在授课教师安排上,尽量选择有经验的教授或专家亲自担任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的讲授。开展专业基础课程改革,要综合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意见,还要考虑研究生用人单位对已毕业研究生的反馈情况。
3.构建创新型研究生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导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研究生。只有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导师才能够站在军事科技发展的前沿,预见未来战争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才能够把自己的好思想、好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潜移默化地传授给自己的研究生,为部队提供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军队院校的导师队伍建设要借鉴国内外大学导师队伍建设的好做法,通过完善的考核机制管理导师队伍等多种措施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要采取降级或当年不许招收研究生的处罚手段。连续考核不合格达两次的导师,给予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处理。此外,由于不同导师长期从事某一军事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该领域的理论、知识有较广泛和深入的了解。基于这一前提,研究生培养院校可以尝试采用导师指导小组联合指导的模式,即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形成指导小组对研究生进行联合指导。该指导小组可以通过组织研究生召开研究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以集体智慧联合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
4.组建研究型创新科研团队
为研究生组建有计划、有组织的“研究型团队”是军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措施。团队成员应是相同专业,但可以为不同研究方向。相同专业有助于各成员方便沟通,运用掌握的知识发现创新点;不同研究方向可以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和研究内容以及各个研究方向的知识渗透,有利于在不同方向的前沿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组建后应根据导师所选课题分组搜集资料,每周组织一次总结性讨论,对搜集的资料各抒己见,提出不同观点和问题的延伸。此外,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团队要有机会深入部队一线,到军事实践中发现我军在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检验理论研究的效能,激发研究生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研究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创新教育没有定法。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应在实践中多加思考,勇于尝试,真正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培养出21世纪的优秀军事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陆丽君,崔莹,黄翔峰.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2]吴祖芳.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3]高原,陈选楠,程东,唐光辉.工科院校研究生创新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9,(15).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