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是培养人才,催生重大创新成果的一种有效模式。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对地方高校应如何更好地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高校创新团队在确立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下,应根据自身实际,立足区域经济特色,做到扬长避短;着眼地方经济未来,不断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并同时注重自身的完善发展以及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团队建设
作者简介:耿飞(1982-),女,吉林通化人,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常熟 215500)柴文(1971-),男,上海人,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无锡 21412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5-0033-02
地方高校是由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而科研创新团队是指以共同的科研目标为基础,通过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的群体,是培养人才、凝聚强大科研队伍、催生重大创新成果的有效科研模式。明确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发挥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在当地的技术、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确保地方高校科研创新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地方高校办学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要立足现实,扬长避短
地方高校的办学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应用性的科技成果。因此,地方高校科研创新的定位就应该考虑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立足现实,扬长避短,把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地方经济主导产业的研究与创新,从地方主导产业的研究中培育特色科研方向。只有如此,地方高校才能从服务地方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必需资源。
回顾以往地方高校建设科研创新团队的历程和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地方高校一般科研方向比较分散,各个学科的科研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学科间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差异很大。科研团队以及学科带头人的优势和潜力无从整合,普遍存在研究课题,研究方向多而不精;研究团队,研究规模大而不新的问题。以至于脱离高校科研实际,偏离地方经济建设中心的标新立异,重复建设等现象多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不完善的科研评价导向上,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往往只是片面追求学科发展前沿,却忽视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追求论文和著作的发表,却忽视成果产业化和社会经济效益;重视纵向项目,忽视横向项目,忘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此以往,必然使地方高校科研创新的发展失去方向,久而久之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地方高校在培育优势科研团队和优势研究方向的问题上注重从现有科研创新优势出发,加强科研力量的整合,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研究特色并能在某一领域产生影响的优势学科和研究方向。例如,常熟理工学院就是从自身实际出发,紧密围绕苏州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结构需要,利用学院现有的科研力量和学科基础特别是根据常熟地区逐渐形成的中国较大服装市场集散地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在轻纺和高新材料方面加大科研创新的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成立了省级纺织机械研究中心和省级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经过不断实践和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出成果。其中多项科研成果达到省和国家先进水平,为苏州区域经济和常熟主导产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笔者认为地方高校整合科研创新团队,要从学校科研基础实际出发,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主题,真正做到既不盲目攀比,又不好高骛远,实现科研创新团队的健康发展。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要充分研究江苏、苏州乃至常熟区域经济的特色特点,根据学院现有条件和科研能力,尽快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以优势学科研究为核心,集研究、中试和产业化于一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模式,最终形成具有常熟理工学院特色的科研创新团队。
二、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要以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为中心
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应紧密结合地方重大需求,团队建设首先要确立为地方服务的宗旨,从中求发展。事实上,地方是国家和社会组成的一个区域,蕴藏着大量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同时,地方高校也主要承担着为地方社会经济创新发展服务的重任,更多的体现在适用性人才培养,技术发明,地区发展服务,以及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专利等方面,成为地方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平台。
首先,抓住地方龙头产业,并使之成为科研发展的主攻方向。所谓地方龙头产业,是指一个地方起到带动一个产业链的产业,是带动其他与这个产业有联系的产业,起到一个引导发展作用的产业。一句话,是一个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起到影响全局作用的产业。就常熟理工学院而言要建设一流的创新科研团队,就必须从学院所处地区的地方经济特色出发,认真研究这些地方经济的特色,产业结构的特点,优先发展的思路,未来发展的趋势,结合自身的优势选准科研创新发展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瞄准经济热点,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地方高校创新团队的活力不仅来源于自身的不断发展,而且必须通过服务社会不断增强生命力。地方高校的科研定位,要充分考虑以解决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因为地方高校只有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来制定科研发展方向,才能使自身融入其中,从而加强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特别是针对地方经济热点,企业技术难点培育科研发展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服务地方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要着眼地方经济未来,提高科研创新水平
虽然地方高校由于办学体制和投资渠道所限,不可能像重点大学那样有充分投资和人才资源,也不具备进行前沿性基础理论研究的条件。但是这不等于地方高校科研创新研究起点低,相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科研创新就必须有高起点。在服务现实的同时,体现出科研创新的先导性。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要服务本地区经济发展,就要不断努力搭建学科梯队,选取科研主攻方向,在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等方面做文章,不断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建立学校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使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智库,走出一条有地域特色的科研新路。
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中开发科研创新的新思路。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省属本科院校。学院在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紧密互动的办学理念之下,不断进行创新科研课题研究。已经创办的江苏首家IBM—ETP实训中心,江苏首家光伏科技学院,体现了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科技发展服务的思想。要实现常熟理工学院提出的在2020年前后学院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的目标,还必须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中不断提出新目标、新高度。常熟理工学院所在的长三角区域,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经济,客观上必然提出与日俱增的科技创新题材和课题。所有这一切为学院科研发展提供了需要和可能,这是我们提高科研创新水平的有一个有利条件。
四、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要从人才引进培养入手,注重自我完善和提高
从根本上说,创新科技团队的发展水平有赖于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发展的根本是人的问题。地方高校实施人才战略,就是要形成自己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和拥有自己的科研带头人。在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中,科研团队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科研人员的集合,因此科研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是人才战略的首要问题。高水平的科研带头人,可以带出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可以催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全新的产业。一个优秀学术带头人应该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提供这个学科领域最新的思想和最有意义的前沿研究;二是可以带领一个团结的坚韧不拔的攻关团队。这样才能把团队每个成员的力量发掘和集中起来,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作为团队成员,则应该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某一方面的专深知识,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善于沟通合作的素养和团结协作精神,经得起失败和成果分享的考验。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建立协调、互动、共进的关系。
在人才管理问题上要做到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完善合理的智力结构。要特别注意改善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强创新科研团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做到人尽其才,优化配置。在人才培养方面一般从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两方面入手,管理机制方面,地方高校应建立健全一整套科研管理制度,如科研任务的下达和执行,制定不同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科研工作任务,科研任务的检查,科研成果的鉴定和登记,科研创收的分成和使用,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成果奖励等要有章可循。同时要提高对保护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在成果鉴定,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过程严格把关,避免技术泄密及减少技术争端。激励机制方面,应着重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着重于科研带头人的鼓励和优先发展;着重于科研成果转化和实际效果应用;着重于创新性工作和对学院发展贡献水平。只有发挥激励机制的政策导向性,才能最大程度调动科研创新团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科研目标的实现。
五、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要积极打造完善的科研创新平台
创新团队主要是由学校科研人员、科研方向、科研设备等组成的以校内力量为主的科研性质的单位,而团队的建设则必须要以相应的科研平台作为基础。这个平台通常是由学校和社会单位组织和参加的、以项目为主线的、具有产学研功能性质的一种灵活性、多学科综合性的组织,具有交流与产业化发展等功能。这样的平台运作,能有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的互动,由于有政府和企业的参加,其项目课题也往往是地方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给地方高校提供直接为地方创新发展服务的途径。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紧密结合,平台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没有先进的科研平台和相应的研究条件,就很难吸引和稳定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也就很难实现创新平台建设与创新团队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就要求学校加大投入力度,抓住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以更大的魄力,采用超常规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学校创新团队、创新平台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基于这一认识,常熟理工学院一直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团队工作的重点。目前已经建立了9个科研创新平台,其中纺织机械工程研究中心为江苏省工程中心,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纺织机械工程研究中心于2006年10月由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由常熟理工学院与依托单位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设址于常熟理工学院。“中心”拥有工业加固便携式工作站、软磁直流测量装置、阻抗分析仪、逻辑分析仪等专用精密测试设备和各种通用测试、开发仪器。依托单位拥有三座标测量机、柔性加工单元、五面体加工中心、双端面磨床等大型精密测量、加工设备。“中心”已承担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并具有较强的高性能纺织机械研发能力,已完成多个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新型功能材料实验室于2004年12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为省重点建设实验室。现实验室用房1500平方米,拥有的大型设备包括:X射线粉末衍射仪、单晶X射线衍射仪、高级动态流变仪、Biotage微波合成仪﹑美国Waters公司凝胶渗透色谱﹑TD100介质损耗测试仪﹑小型计算机工作站、双螺杆挤出机、电运输测试系统、LAND电池测试系统等。近几年来实验室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资助近400万元。获得国家专利5项,市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为学院科研团队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为创新团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保障和技术支撑,而团队所取得的科研业绩和成果也进一步推动了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必须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为己任,以区域主导产业为科研突破口,抢占先机,超前规划,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打造完善的科研创新平台,谋求自身创新水平的提高,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和高校科研创新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宫丽华.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J].东岳论丛,2010,(7).
[2]肖云龙.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三大策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9,(1).
[3]朱晓琴.广西地方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环境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
[4]王海鹰.基于智能体进化机制的高校科技企业创新团队的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10,(14).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团队建设
作者简介:耿飞(1982-),女,吉林通化人,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常熟 215500)柴文(1971-),男,上海人,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无锡 21412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5-0033-02
地方高校是由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而科研创新团队是指以共同的科研目标为基础,通过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的群体,是培养人才、凝聚强大科研队伍、催生重大创新成果的有效科研模式。明确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发挥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在当地的技术、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确保地方高校科研创新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地方高校办学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要立足现实,扬长避短
地方高校的办学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应用性的科技成果。因此,地方高校科研创新的定位就应该考虑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立足现实,扬长避短,把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地方经济主导产业的研究与创新,从地方主导产业的研究中培育特色科研方向。只有如此,地方高校才能从服务地方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必需资源。
回顾以往地方高校建设科研创新团队的历程和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地方高校一般科研方向比较分散,各个学科的科研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学科间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差异很大。科研团队以及学科带头人的优势和潜力无从整合,普遍存在研究课题,研究方向多而不精;研究团队,研究规模大而不新的问题。以至于脱离高校科研实际,偏离地方经济建设中心的标新立异,重复建设等现象多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不完善的科研评价导向上,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往往只是片面追求学科发展前沿,却忽视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追求论文和著作的发表,却忽视成果产业化和社会经济效益;重视纵向项目,忽视横向项目,忘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此以往,必然使地方高校科研创新的发展失去方向,久而久之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地方高校在培育优势科研团队和优势研究方向的问题上注重从现有科研创新优势出发,加强科研力量的整合,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研究特色并能在某一领域产生影响的优势学科和研究方向。例如,常熟理工学院就是从自身实际出发,紧密围绕苏州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结构需要,利用学院现有的科研力量和学科基础特别是根据常熟地区逐渐形成的中国较大服装市场集散地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在轻纺和高新材料方面加大科研创新的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成立了省级纺织机械研究中心和省级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经过不断实践和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出成果。其中多项科研成果达到省和国家先进水平,为苏州区域经济和常熟主导产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笔者认为地方高校整合科研创新团队,要从学校科研基础实际出发,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主题,真正做到既不盲目攀比,又不好高骛远,实现科研创新团队的健康发展。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要充分研究江苏、苏州乃至常熟区域经济的特色特点,根据学院现有条件和科研能力,尽快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以优势学科研究为核心,集研究、中试和产业化于一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模式,最终形成具有常熟理工学院特色的科研创新团队。
二、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要以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为中心
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应紧密结合地方重大需求,团队建设首先要确立为地方服务的宗旨,从中求发展。事实上,地方是国家和社会组成的一个区域,蕴藏着大量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同时,地方高校也主要承担着为地方社会经济创新发展服务的重任,更多的体现在适用性人才培养,技术发明,地区发展服务,以及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专利等方面,成为地方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平台。
首先,抓住地方龙头产业,并使之成为科研发展的主攻方向。所谓地方龙头产业,是指一个地方起到带动一个产业链的产业,是带动其他与这个产业有联系的产业,起到一个引导发展作用的产业。一句话,是一个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起到影响全局作用的产业。就常熟理工学院而言要建设一流的创新科研团队,就必须从学院所处地区的地方经济特色出发,认真研究这些地方经济的特色,产业结构的特点,优先发展的思路,未来发展的趋势,结合自身的优势选准科研创新发展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瞄准经济热点,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地方高校创新团队的活力不仅来源于自身的不断发展,而且必须通过服务社会不断增强生命力。地方高校的科研定位,要充分考虑以解决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因为地方高校只有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来制定科研发展方向,才能使自身融入其中,从而加强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特别是针对地方经济热点,企业技术难点培育科研发展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服务地方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要着眼地方经济未来,提高科研创新水平
虽然地方高校由于办学体制和投资渠道所限,不可能像重点大学那样有充分投资和人才资源,也不具备进行前沿性基础理论研究的条件。但是这不等于地方高校科研创新研究起点低,相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科研创新就必须有高起点。在服务现实的同时,体现出科研创新的先导性。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要服务本地区经济发展,就要不断努力搭建学科梯队,选取科研主攻方向,在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等方面做文章,不断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建立学校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使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智库,走出一条有地域特色的科研新路。
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中开发科研创新的新思路。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省属本科院校。学院在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紧密互动的办学理念之下,不断进行创新科研课题研究。已经创办的江苏首家IBM—ETP实训中心,江苏首家光伏科技学院,体现了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科技发展服务的思想。要实现常熟理工学院提出的在2020年前后学院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的目标,还必须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中不断提出新目标、新高度。常熟理工学院所在的长三角区域,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经济,客观上必然提出与日俱增的科技创新题材和课题。所有这一切为学院科研发展提供了需要和可能,这是我们提高科研创新水平的有一个有利条件。
四、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要从人才引进培养入手,注重自我完善和提高
从根本上说,创新科技团队的发展水平有赖于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发展的根本是人的问题。地方高校实施人才战略,就是要形成自己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和拥有自己的科研带头人。在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中,科研团队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科研人员的集合,因此科研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是人才战略的首要问题。高水平的科研带头人,可以带出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可以催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全新的产业。一个优秀学术带头人应该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提供这个学科领域最新的思想和最有意义的前沿研究;二是可以带领一个团结的坚韧不拔的攻关团队。这样才能把团队每个成员的力量发掘和集中起来,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作为团队成员,则应该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某一方面的专深知识,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善于沟通合作的素养和团结协作精神,经得起失败和成果分享的考验。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建立协调、互动、共进的关系。
在人才管理问题上要做到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完善合理的智力结构。要特别注意改善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强创新科研团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做到人尽其才,优化配置。在人才培养方面一般从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两方面入手,管理机制方面,地方高校应建立健全一整套科研管理制度,如科研任务的下达和执行,制定不同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科研工作任务,科研任务的检查,科研成果的鉴定和登记,科研创收的分成和使用,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成果奖励等要有章可循。同时要提高对保护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在成果鉴定,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过程严格把关,避免技术泄密及减少技术争端。激励机制方面,应着重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着重于科研带头人的鼓励和优先发展;着重于科研成果转化和实际效果应用;着重于创新性工作和对学院发展贡献水平。只有发挥激励机制的政策导向性,才能最大程度调动科研创新团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科研目标的实现。
五、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要积极打造完善的科研创新平台
创新团队主要是由学校科研人员、科研方向、科研设备等组成的以校内力量为主的科研性质的单位,而团队的建设则必须要以相应的科研平台作为基础。这个平台通常是由学校和社会单位组织和参加的、以项目为主线的、具有产学研功能性质的一种灵活性、多学科综合性的组织,具有交流与产业化发展等功能。这样的平台运作,能有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的互动,由于有政府和企业的参加,其项目课题也往往是地方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给地方高校提供直接为地方创新发展服务的途径。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紧密结合,平台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没有先进的科研平台和相应的研究条件,就很难吸引和稳定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也就很难实现创新平台建设与创新团队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就要求学校加大投入力度,抓住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以更大的魄力,采用超常规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学校创新团队、创新平台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基于这一认识,常熟理工学院一直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团队工作的重点。目前已经建立了9个科研创新平台,其中纺织机械工程研究中心为江苏省工程中心,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纺织机械工程研究中心于2006年10月由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由常熟理工学院与依托单位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设址于常熟理工学院。“中心”拥有工业加固便携式工作站、软磁直流测量装置、阻抗分析仪、逻辑分析仪等专用精密测试设备和各种通用测试、开发仪器。依托单位拥有三座标测量机、柔性加工单元、五面体加工中心、双端面磨床等大型精密测量、加工设备。“中心”已承担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并具有较强的高性能纺织机械研发能力,已完成多个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新型功能材料实验室于2004年12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为省重点建设实验室。现实验室用房1500平方米,拥有的大型设备包括:X射线粉末衍射仪、单晶X射线衍射仪、高级动态流变仪、Biotage微波合成仪﹑美国Waters公司凝胶渗透色谱﹑TD100介质损耗测试仪﹑小型计算机工作站、双螺杆挤出机、电运输测试系统、LAND电池测试系统等。近几年来实验室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资助近400万元。获得国家专利5项,市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为学院科研团队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为创新团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保障和技术支撑,而团队所取得的科研业绩和成果也进一步推动了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必须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为己任,以区域主导产业为科研突破口,抢占先机,超前规划,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打造完善的科研创新平台,谋求自身创新水平的提高,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和高校科研创新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宫丽华.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J].东岳论丛,2010,(7).
[2]肖云龙.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三大策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9,(1).
[3]朱晓琴.广西地方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环境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
[4]王海鹰.基于智能体进化机制的高校科技企业创新团队的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10,(14).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