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时代,无论是面对的学生还是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需要与时俱进,重新思考和定位。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角色的研究,旨在说明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来改变固化思维,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媒体;师生学习共同体;Z世代学生
【作者简介】刘红辉,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从空间上来看,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线最终得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新媒体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数字化和互动性使新媒体的根本特征。新媒体包括手機媒体、数字电视和互联网新媒体。新媒体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影响和改变着世界,改变着各行各业。大学英语课堂也不例外。各种新媒体中,有关英语的各种免费在线课程、教学短视频、慕课、博客、公开课等,学生随手可得。对于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大学生而言,大学英语课堂似乎不再是提高英语水平、获取文化背景知识的主要途径。这种局面对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是极大的挑战,降低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大学英语课堂似乎难以吸引00后学生的兴趣。“这种角色混乱带来的尴尬,会使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困惑、无力和迷失”,从而大大削弱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存在价值和角色定位似乎变得模糊不清”。
一、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忽视了学生的时代特征
新媒体时代,大学英语教师不断学习并尝试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或以学生为主导,或利用翻转课堂,或采用产出导向法、任务驱动法等。然而,当前大学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出生于2000年后的Gen Z世代学生。Z世代学生出生和成长于互联网、新媒体盛行的时代,是当之无愧的社交媒体土著。他们身上有着明显异于之前几代学生的特征。他们擅长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也热衷于网络社交聊天。比起语言表达,他们更倾向用各种表情包来表达情感或情绪。对于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普遍感到陌生,甚至排斥和回避。表现在学习方面的特征是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文字表达能力较弱,但获取信息能力强。Z世代学生习惯通过各种轻松搞笑简短的视频媒体获取信息和知识,对于书面文字要比以前几代学生陌生。与以前的学生不同,较长时间的书面文字阅读会让Z世代学生有挫败感,也很难让他们保持持续的注意力。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英语教师难以平衡知识传授者与学生能力培养者的角色
随着高校不断压缩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大学英语课时大大变短,但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与教材配套的各种线上线下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绝佳的自学条件和平台。理想状态是学生自觉利用各种资源在课前充分学习教材,课堂上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检测学习效果,发现问题,解答问题;同时设计一系列活动,为学生使用英语交流,提高交际能力创造语境。问题是,资源丰富了,学生却没有比以前学得更好,进步也没有预想的那么明显。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目前大学生课程较多,课外活动丰富,课余时间非常有限,能按时完成英语作业已经不容易,没有太多时间在各种网络平台去自主学习,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外无法按照教师预想的那样完成语言知识的学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因为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没有完成,教师往往不能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不得不在课文讲解和给学生自主讨论之间纠结,在知识性讲解和学生交际能力培养之间徘徊,这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传统观念认为,教师在课堂里扮演着控制者、管理者、评价者、促进者、资源提供者的角色。行为主义、人文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师的课堂角色有不同的定位。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就是通过一系列可能的强化事件来促进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课堂活动,为学习者创建学习路径和成长轨道。人文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是启发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教师是激励者、启发者 和促进者。 建构主义关注知识的生成,教师承担着中介者的角色(组织、引导、指导、合作咨询)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时代变迁,科技日新月异,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的变化、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对大学英语教学环境、教学理念、授课方法、教师课堂角色甚至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角色定位需因学生的特点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是多维立体的对话,因而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并且需要打破固定的角色模式,灵活地在多种角色间转换。
三、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成为教学资源筛选者和分享者
新媒体时代,各种英语学习信息以图片、电子报刊、电子书、博客、抖音、短视频形式出现,层出不穷,学生对这些信息可谓唾手可得。在信息的海洋里,如何为学生挑选最实用、最地道、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学习资源,如何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这些资源是新媒体时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通常围绕一个话题或者一个知识点,有铺天盖地的讲解信息资源课件,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课外有时间去一一看完,毕竟大学生时间有限。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科学地选择在课前于学习群里和课堂上进行分享,并进行一定解读。
1. 英语语言环境的创造者。各种媒体模态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课堂上利用视频和语音教学资料绝不是为了替代教师在英语语言输入方面的作用。语言教学中,教师话语是语言知识的载体,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重要途径。教师课堂话语具有教学功能、演示功能、互动功能、提问功能和反馈功能。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课堂语言输入者的作用,把语言知识进行口头再现。这种对学生进行语言听力的输入比单纯让学生看读效果更好,提高了知识传授效果。同时,教师应把握好度,控制好教师语言输入量。语言环境的创造不是教师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应该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促进者和评价者。大学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擅长借助各种课文内容来延伸语境。除了教材上的知识,还应通过各种相关话题的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于教室外各种现实生活场景,或分享经验,或解决问题,或发表观点,或阐释现象原因,或即兴角色表演。延展语言知识的维度,立体地展现语言知识和了解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提供舞台才能更好地调动Z世代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找到成就感。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加教师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2. 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有清醒的认识。新媒体时代,传统课堂中的词汇用法和语法知识的讲授不再是必需品,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索文章背后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和文化差异,引导学生展开高于语言层面的文本分析,熟悉了解文化差异,同时要增加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教师还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和机制来开展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惯用的有效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合作学习在中国大学英语课堂往往流于形式,并未产生实效。教师需要切实根据各班学生特点,建立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和评价机制。兼顾各类型学生,科学安排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提高交际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此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至关重要。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扮演英语自主学习方法的展示者。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从一个单元的热身讨论,到课文阅读理解、结构分析、长难句理解、单词短语的学习、写作方法和相关思考话题的讨论,逐一展示和践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到达授人以渔的目的。
3. 学习共同体的共建者和参与者。当前提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和接受学生是有个体特征的平等独立的生命体。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应尊重个性特征,处理好“情”和“理”,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绝对权威的姿态与学生沟通。大学英语教师应把课堂看成一个师生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中,“教”和“學”双向互动共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教师自身也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要保持“自向教育”,创新“他向教育”。
大学英语教师的“自向教育”涵盖了对新媒体时代自我身份、自我提升和教学理念的再认知。“他向教育”包括对Z世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的认知。大学英语教师要把课堂看作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探索、合作共建的平台。为了达成这种“互利双赢”的目的,教师应转变为教学主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给学生授权,给学生空间、机会、激励和协助。教师在导学导思导研导人过程中变得更出色,不仅教学相长,也可教研相益。
四、结语
不论依据何种教学理念,采用何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课堂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推进。尽管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良性转变已在逐步推进,但由于部分高校还迫于应试压力和英语课程学时不断压缩的现实,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导致大学英语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够明确。同时不少英语教师思维固化,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不理想,未能在不同角色间灵活转换,执着于个别角色。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吃力不讨好,学生对英语学习弃之而后快,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大学英语教师要扮演好新媒体时代的课堂角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提升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在课堂里长袖善舞,与Z世代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周燕,张洁.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探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1):30-33.
[2]王林海.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角色转变和现行角色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9-43.
[3]夏纪梅.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要素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8(3):79-83.
【关键词】新媒体;师生学习共同体;Z世代学生
【作者简介】刘红辉,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从空间上来看,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线最终得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新媒体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数字化和互动性使新媒体的根本特征。新媒体包括手機媒体、数字电视和互联网新媒体。新媒体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影响和改变着世界,改变着各行各业。大学英语课堂也不例外。各种新媒体中,有关英语的各种免费在线课程、教学短视频、慕课、博客、公开课等,学生随手可得。对于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大学生而言,大学英语课堂似乎不再是提高英语水平、获取文化背景知识的主要途径。这种局面对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是极大的挑战,降低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大学英语课堂似乎难以吸引00后学生的兴趣。“这种角色混乱带来的尴尬,会使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困惑、无力和迷失”,从而大大削弱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存在价值和角色定位似乎变得模糊不清”。
一、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忽视了学生的时代特征
新媒体时代,大学英语教师不断学习并尝试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或以学生为主导,或利用翻转课堂,或采用产出导向法、任务驱动法等。然而,当前大学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出生于2000年后的Gen Z世代学生。Z世代学生出生和成长于互联网、新媒体盛行的时代,是当之无愧的社交媒体土著。他们身上有着明显异于之前几代学生的特征。他们擅长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也热衷于网络社交聊天。比起语言表达,他们更倾向用各种表情包来表达情感或情绪。对于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普遍感到陌生,甚至排斥和回避。表现在学习方面的特征是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文字表达能力较弱,但获取信息能力强。Z世代学生习惯通过各种轻松搞笑简短的视频媒体获取信息和知识,对于书面文字要比以前几代学生陌生。与以前的学生不同,较长时间的书面文字阅读会让Z世代学生有挫败感,也很难让他们保持持续的注意力。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英语教师难以平衡知识传授者与学生能力培养者的角色
随着高校不断压缩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大学英语课时大大变短,但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与教材配套的各种线上线下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绝佳的自学条件和平台。理想状态是学生自觉利用各种资源在课前充分学习教材,课堂上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检测学习效果,发现问题,解答问题;同时设计一系列活动,为学生使用英语交流,提高交际能力创造语境。问题是,资源丰富了,学生却没有比以前学得更好,进步也没有预想的那么明显。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目前大学生课程较多,课外活动丰富,课余时间非常有限,能按时完成英语作业已经不容易,没有太多时间在各种网络平台去自主学习,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外无法按照教师预想的那样完成语言知识的学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因为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没有完成,教师往往不能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不得不在课文讲解和给学生自主讨论之间纠结,在知识性讲解和学生交际能力培养之间徘徊,这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传统观念认为,教师在课堂里扮演着控制者、管理者、评价者、促进者、资源提供者的角色。行为主义、人文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师的课堂角色有不同的定位。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就是通过一系列可能的强化事件来促进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课堂活动,为学习者创建学习路径和成长轨道。人文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是启发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教师是激励者、启发者 和促进者。 建构主义关注知识的生成,教师承担着中介者的角色(组织、引导、指导、合作咨询)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时代变迁,科技日新月异,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的变化、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对大学英语教学环境、教学理念、授课方法、教师课堂角色甚至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角色定位需因学生的特点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是多维立体的对话,因而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并且需要打破固定的角色模式,灵活地在多种角色间转换。
三、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成为教学资源筛选者和分享者
新媒体时代,各种英语学习信息以图片、电子报刊、电子书、博客、抖音、短视频形式出现,层出不穷,学生对这些信息可谓唾手可得。在信息的海洋里,如何为学生挑选最实用、最地道、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学习资源,如何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这些资源是新媒体时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通常围绕一个话题或者一个知识点,有铺天盖地的讲解信息资源课件,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课外有时间去一一看完,毕竟大学生时间有限。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科学地选择在课前于学习群里和课堂上进行分享,并进行一定解读。
1. 英语语言环境的创造者。各种媒体模态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课堂上利用视频和语音教学资料绝不是为了替代教师在英语语言输入方面的作用。语言教学中,教师话语是语言知识的载体,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重要途径。教师课堂话语具有教学功能、演示功能、互动功能、提问功能和反馈功能。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课堂语言输入者的作用,把语言知识进行口头再现。这种对学生进行语言听力的输入比单纯让学生看读效果更好,提高了知识传授效果。同时,教师应把握好度,控制好教师语言输入量。语言环境的创造不是教师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应该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促进者和评价者。大学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擅长借助各种课文内容来延伸语境。除了教材上的知识,还应通过各种相关话题的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于教室外各种现实生活场景,或分享经验,或解决问题,或发表观点,或阐释现象原因,或即兴角色表演。延展语言知识的维度,立体地展现语言知识和了解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提供舞台才能更好地调动Z世代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找到成就感。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加教师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2. 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有清醒的认识。新媒体时代,传统课堂中的词汇用法和语法知识的讲授不再是必需品,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索文章背后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和文化差异,引导学生展开高于语言层面的文本分析,熟悉了解文化差异,同时要增加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教师还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和机制来开展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惯用的有效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合作学习在中国大学英语课堂往往流于形式,并未产生实效。教师需要切实根据各班学生特点,建立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和评价机制。兼顾各类型学生,科学安排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提高交际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此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至关重要。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扮演英语自主学习方法的展示者。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从一个单元的热身讨论,到课文阅读理解、结构分析、长难句理解、单词短语的学习、写作方法和相关思考话题的讨论,逐一展示和践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到达授人以渔的目的。
3. 学习共同体的共建者和参与者。当前提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和接受学生是有个体特征的平等独立的生命体。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应尊重个性特征,处理好“情”和“理”,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绝对权威的姿态与学生沟通。大学英语教师应把课堂看成一个师生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中,“教”和“學”双向互动共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教师自身也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要保持“自向教育”,创新“他向教育”。
大学英语教师的“自向教育”涵盖了对新媒体时代自我身份、自我提升和教学理念的再认知。“他向教育”包括对Z世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的认知。大学英语教师要把课堂看作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探索、合作共建的平台。为了达成这种“互利双赢”的目的,教师应转变为教学主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给学生授权,给学生空间、机会、激励和协助。教师在导学导思导研导人过程中变得更出色,不仅教学相长,也可教研相益。
四、结语
不论依据何种教学理念,采用何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课堂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推进。尽管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良性转变已在逐步推进,但由于部分高校还迫于应试压力和英语课程学时不断压缩的现实,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导致大学英语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够明确。同时不少英语教师思维固化,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不理想,未能在不同角色间灵活转换,执着于个别角色。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吃力不讨好,学生对英语学习弃之而后快,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大学英语教师要扮演好新媒体时代的课堂角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提升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在课堂里长袖善舞,与Z世代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周燕,张洁.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探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1):30-33.
[2]王林海.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角色转变和现行角色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9-43.
[3]夏纪梅.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要素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8(3):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