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指出了语文学科教学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的优势和突出特点。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犹如吃饭,吃饭自然是吸收,但必须分泌唾液、消化液,伴随这些才能吸收全部营养。由此看来,在语文教育中,必须十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养成良好的预习整理习惯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使学生变“让我学”为“我会学”。面对起始年级的学生,最初要规定预习项目,如作者资料,写作背景、生字新词、文章大致内容,认识发现疑难困惑等几方面。学生在预习时都有记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记录或根据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对学生加以指导整理,做到勤检查,多展示,以便发现问题,以后可逐渐放开。在具体预习时可采取如下步骤:读,即读教材。在通读的基础上,精读教材,重在理解与体会。收,即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如在《蝙蝠与雷达》时,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根据仿生学来制造的。议,即让学生与家庭成员或同学们议论一下学习的难点、疑点。如:这篇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是重点句?包含什么样的感情?在这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练,即尝试运用学到的知识来写一些小练笔。记,即记录下疑难问题,在供课上质疑。如:课文中有哪些生词句子不理解,同学们预习时让同学们记录下来,待课上师生共同探讨。
(1)养成广泛阅读与圈点批注习惯。从小学生开始,积极培养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书,读各种名著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养成圈点批注和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2)勤于积累习惯的培养。我针对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文章,诗词、人物等都会因趣导入,开展“古诗文背诵赛”“现代诗歌朗诵赛”,还可以根据学生积累,自办报纸作文周刊等学生感兴趣的各项活动。总结概括时与人交流:此时的交流有利于同学们在总结概括时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科学地总结归纳。以上所提出的与人交流中的“人”,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还可以是家长。只要同学们真正地动起来,问题就会摆出来,疑难就会攻下来,同学们就会主动的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以上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几个方面,其中注意二个“勤”字,学生要勤于动手、动口,老师要勤于检查,指导。自主习惯养成后,学生的主自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很轻。
二、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一种常见现象,就是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示作者的情感,接着安排学生快速阅读,把文中奇思妙想的语句找出来,让学生朗读体会,教师指导反复朗读。最后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教师指导,即完成了对本课的学习。但细想起来,学生在这堂课中,究竟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权利,可以说在整堂课几乎都是老师在领着做着一切,对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根据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展开的。以前上课时,我也是这样做的,后来我发现,自己忽略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和疑惑,没有以学生的体会和原有的认知作为自己施教的基础。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
如在教学《文成公主进藏》时,当我写出题目时,有学生便对本文提出疑问,文成公主是什么人?是怎样进藏的?为什么要进藏?藏指的是哪里等问题,我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举手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回过头来老师再引导学生读课文,看他们的回答与课文有多大区别,结果读过课文后,学生又有所发现,文成公主一路上经历了哪些事情?她为西藏和内地的关系及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再读读,再议议,后来我发现,整节课的问题与学习都是学生在引导我,我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一节课一篇文言文就在学生的问、读、思、议中轻松的完成了。后来我总结真正的一节好课应该是让教师自己觉得时间过得快,自己轻松,而学生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以后阅读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从不敢提问到想问、敢问、善问,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上下文探究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问、读、思、议,使学生在问中有所疑,在问中有所思,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到問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落,使学生在议中充分得到共同提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蝙蝠与雷达》一文时,学生不明白“雷达”这样一种先进的东西怎能和蝙蝠联系在一起呢?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后引导学生通过读、议认清“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一重点内容。
三、注重课后精练,自主地进行阅读获取
一篇文章学完了,学生的学习还没有结束,在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文章内容后,选取文章的重点词句、精彩文段以及相应的课外阅读,以练习的形式印发给学生,然后以小测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堂上限时完成,老师堂上进行评讲,同学们交差互改。这样做不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紧迫感,而且能减轻老师课外批改作业的负担;同时,通过学生互改,也加深了对练习内容的印象,真可谓一举三得。但有时时间较紧,则只能以课外练习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课外完成,教师另选时间进行评讲,学生交差互改。这样做同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及阅读分析能力也很有帮助。除此之外,我还给有些学生布置其他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到网上,或图书中查与课文有关的内容,以开阔他们的视野。
四、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将能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方法的教学可以单独地进行,如教学生学生字时,指出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就行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教,具体如下:①教师通过“帮”,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还相当有限,教师就应该指导与帮助他们,让他们学会分项整理,再综合挑选自己最喜欢、与自己的课题内容最贴切最有用的材料;②教师通过“放”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选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实验、找资料、比较、综合等方法后,教师对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选题、自主研究;③教师通过“导”的方法,教会学生主总而言之,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老师只能起引领,启发的作用,我们当老师就是想方设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分析,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里感受学习的快乐,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一、养成良好的预习整理习惯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使学生变“让我学”为“我会学”。面对起始年级的学生,最初要规定预习项目,如作者资料,写作背景、生字新词、文章大致内容,认识发现疑难困惑等几方面。学生在预习时都有记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记录或根据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对学生加以指导整理,做到勤检查,多展示,以便发现问题,以后可逐渐放开。在具体预习时可采取如下步骤:读,即读教材。在通读的基础上,精读教材,重在理解与体会。收,即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如在《蝙蝠与雷达》时,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根据仿生学来制造的。议,即让学生与家庭成员或同学们议论一下学习的难点、疑点。如:这篇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是重点句?包含什么样的感情?在这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练,即尝试运用学到的知识来写一些小练笔。记,即记录下疑难问题,在供课上质疑。如:课文中有哪些生词句子不理解,同学们预习时让同学们记录下来,待课上师生共同探讨。
(1)养成广泛阅读与圈点批注习惯。从小学生开始,积极培养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书,读各种名著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养成圈点批注和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2)勤于积累习惯的培养。我针对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文章,诗词、人物等都会因趣导入,开展“古诗文背诵赛”“现代诗歌朗诵赛”,还可以根据学生积累,自办报纸作文周刊等学生感兴趣的各项活动。总结概括时与人交流:此时的交流有利于同学们在总结概括时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科学地总结归纳。以上所提出的与人交流中的“人”,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还可以是家长。只要同学们真正地动起来,问题就会摆出来,疑难就会攻下来,同学们就会主动的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以上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几个方面,其中注意二个“勤”字,学生要勤于动手、动口,老师要勤于检查,指导。自主习惯养成后,学生的主自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很轻。
二、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一种常见现象,就是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示作者的情感,接着安排学生快速阅读,把文中奇思妙想的语句找出来,让学生朗读体会,教师指导反复朗读。最后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教师指导,即完成了对本课的学习。但细想起来,学生在这堂课中,究竟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权利,可以说在整堂课几乎都是老师在领着做着一切,对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根据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展开的。以前上课时,我也是这样做的,后来我发现,自己忽略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和疑惑,没有以学生的体会和原有的认知作为自己施教的基础。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
如在教学《文成公主进藏》时,当我写出题目时,有学生便对本文提出疑问,文成公主是什么人?是怎样进藏的?为什么要进藏?藏指的是哪里等问题,我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举手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回过头来老师再引导学生读课文,看他们的回答与课文有多大区别,结果读过课文后,学生又有所发现,文成公主一路上经历了哪些事情?她为西藏和内地的关系及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再读读,再议议,后来我发现,整节课的问题与学习都是学生在引导我,我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一节课一篇文言文就在学生的问、读、思、议中轻松的完成了。后来我总结真正的一节好课应该是让教师自己觉得时间过得快,自己轻松,而学生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以后阅读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从不敢提问到想问、敢问、善问,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上下文探究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问、读、思、议,使学生在问中有所疑,在问中有所思,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到問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落,使学生在议中充分得到共同提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蝙蝠与雷达》一文时,学生不明白“雷达”这样一种先进的东西怎能和蝙蝠联系在一起呢?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后引导学生通过读、议认清“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一重点内容。
三、注重课后精练,自主地进行阅读获取
一篇文章学完了,学生的学习还没有结束,在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文章内容后,选取文章的重点词句、精彩文段以及相应的课外阅读,以练习的形式印发给学生,然后以小测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堂上限时完成,老师堂上进行评讲,同学们交差互改。这样做不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紧迫感,而且能减轻老师课外批改作业的负担;同时,通过学生互改,也加深了对练习内容的印象,真可谓一举三得。但有时时间较紧,则只能以课外练习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课外完成,教师另选时间进行评讲,学生交差互改。这样做同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及阅读分析能力也很有帮助。除此之外,我还给有些学生布置其他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到网上,或图书中查与课文有关的内容,以开阔他们的视野。
四、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将能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方法的教学可以单独地进行,如教学生学生字时,指出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就行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教,具体如下:①教师通过“帮”,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还相当有限,教师就应该指导与帮助他们,让他们学会分项整理,再综合挑选自己最喜欢、与自己的课题内容最贴切最有用的材料;②教师通过“放”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选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实验、找资料、比较、综合等方法后,教师对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选题、自主研究;③教师通过“导”的方法,教会学生主总而言之,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老师只能起引领,启发的作用,我们当老师就是想方设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分析,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里感受学习的快乐,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