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实践、探索、研究,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处理好课堂教学中这些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活动积极性,是体育教师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体育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 依据 基本方法 原则要求
《体育与健康》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身体素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小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无疑是必要的。
(2)兴趣特点。兴趣是激发学生和保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时应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有了运动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3)接受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在“玩”中“练”,“练”中“学”。
(4)成才需求。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四种:第一,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经常的结伴练习不仅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时机,更为他们提供集群机会,使他们逐渐学会集体和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处理方法,为今后的社会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第二,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球类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听着音乐做滚球、拍球练习;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例如转体之后的报数(向右转,一二)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第三,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分配任务,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和课堂教学效果。第四,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通过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教授技术动作要领,让学生在校外的体育活动也和规范得体育技能练习起来,实现校外的“玩”为校内的“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去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循序渐进。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2)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處理好这些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活动积极性,是体育教师做好体育工作,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客观存在的关系,积极地研究和认识它,其意义是深远的,应在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和应用、完善这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
[2]李友成.【小学体育教学要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Ⅱ】安徽教育 1981(11)
[3]罗耀芳.【张洪泰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年龄特征Ⅱ】四川教育
关键词:小学体育 依据 基本方法 原则要求
《体育与健康》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身体素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小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无疑是必要的。
(2)兴趣特点。兴趣是激发学生和保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时应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有了运动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3)接受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在“玩”中“练”,“练”中“学”。
(4)成才需求。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四种:第一,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经常的结伴练习不仅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时机,更为他们提供集群机会,使他们逐渐学会集体和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处理方法,为今后的社会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第二,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球类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听着音乐做滚球、拍球练习;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例如转体之后的报数(向右转,一二)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第三,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分配任务,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和课堂教学效果。第四,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通过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教授技术动作要领,让学生在校外的体育活动也和规范得体育技能练习起来,实现校外的“玩”为校内的“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去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循序渐进。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2)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處理好这些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活动积极性,是体育教师做好体育工作,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客观存在的关系,积极地研究和认识它,其意义是深远的,应在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和应用、完善这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
[2]李友成.【小学体育教学要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Ⅱ】安徽教育 1981(11)
[3]罗耀芳.【张洪泰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年龄特征Ⅱ】四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