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能力是活动的结果,不同类型的能力只能通过相应类型的活动来培养。创新离不开对问题的研究,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本身,还包括探索物理知识的思想和方法,物理学是知识过程和方法的结合体,在伽利略之后发展起来的物理学积累了大量的物理知识,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物理思想和方法,这些都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如果物理教学只注重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而忽略了对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学习,那无疑是巨大的损失。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科学素质。
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然后自己制订方案,动手动脑进行验证,最后发现物理现象和规律,科学探究是新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物理教学方式之一,贯穿于各个环节。重视科学探究,可以将学生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现在的中学生虽然使用新教材,但他们还没有探究意识,也没有探究习惯,更没有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逐渐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牵连,知识的延伸,向学生展示形象生动的生活画面,利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具体事例,循序渐进地创设物理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生活常识经验以及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争论、辩论,放弃价值不大的猜想,而保留有必要进行探究的假设。即使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物理意义不大,猜想和假设明显不正确,也不是进行简单的否定,而是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指出其正确合理的成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信心和勇气,然后再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提出合理的问题,提高质疑能力。
二、注重实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对质疑过程中提出的猜想和假设是否正确,需要设计实验作进一步的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物品作为实验器材,如桌子、課本、铅笔盒、铅笔、橡皮、小刀、橡皮筋、细绳、铁丝、饮料瓶、一次性纸杯、塑料泡沫、气球、海绵、水等。利用它们或和现成的实验室器材相结合,都可以用来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另外,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比较困难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使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物理知识。在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运用了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逐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注重方法指导,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学生探究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同知识一道同步增长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离不开老师的方法指导。首先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分析方法。科学探究中常用到讨论,学生的讨论往往会出现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进行论证的局面,这尽管能使学生的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如果不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逐步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学生就会用孤立的、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就不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全面地认识事物,也就不会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其次指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合作吸纳和宽让,学生的思想在探究中会产生碰撞冲突,甚至会发生激烈的争吵,指导学生如何平等地发表意见,学会对不同观点宽容和尊重,学会从别人不同的意见中吸纳补充完善自己的看法,学会与他达成共识,分享共同成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很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所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就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然后自己制订方案,动手动脑进行验证,最后发现物理现象和规律,科学探究是新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物理教学方式之一,贯穿于各个环节。重视科学探究,可以将学生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现在的中学生虽然使用新教材,但他们还没有探究意识,也没有探究习惯,更没有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逐渐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牵连,知识的延伸,向学生展示形象生动的生活画面,利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具体事例,循序渐进地创设物理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生活常识经验以及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争论、辩论,放弃价值不大的猜想,而保留有必要进行探究的假设。即使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物理意义不大,猜想和假设明显不正确,也不是进行简单的否定,而是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指出其正确合理的成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信心和勇气,然后再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提出合理的问题,提高质疑能力。
二、注重实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对质疑过程中提出的猜想和假设是否正确,需要设计实验作进一步的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物品作为实验器材,如桌子、課本、铅笔盒、铅笔、橡皮、小刀、橡皮筋、细绳、铁丝、饮料瓶、一次性纸杯、塑料泡沫、气球、海绵、水等。利用它们或和现成的实验室器材相结合,都可以用来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另外,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比较困难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使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物理知识。在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运用了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逐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注重方法指导,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学生探究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同知识一道同步增长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离不开老师的方法指导。首先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分析方法。科学探究中常用到讨论,学生的讨论往往会出现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进行论证的局面,这尽管能使学生的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如果不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逐步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学生就会用孤立的、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就不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全面地认识事物,也就不会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其次指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合作吸纳和宽让,学生的思想在探究中会产生碰撞冲突,甚至会发生激烈的争吵,指导学生如何平等地发表意见,学会对不同观点宽容和尊重,学会从别人不同的意见中吸纳补充完善自己的看法,学会与他达成共识,分享共同成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很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所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就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