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教学效果来看,朗读能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训练:
一、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读正确
读正确就应该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字词,还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同时,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我主要抓晨读和第一课时。对读得不顺嘴或与自己语言习惯不一样的地方就多练几遍,读到正确为止。另外,还要多读,读给别人听,并请人指正。
2、流利是在正确读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
流利地读主要是不断读,不读破句。要做到流利地读,关键在于扩大视读广度。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嘴里读这个词,眼睛就看下一个词,迅速把几个词联系起来,做到停顿正确。这只能通过多朗读,多练习,才能达到。读正确、流利,要做到严字当头,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
3、有感情地朗读是更高的要求,它是在正确、流利读,并对文章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
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时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眼前出现画面就能做到感情自然地流露。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和节奏。这两条中第一条是主要的,做到第一条,感情就会自然流露,就容易做到有感情了。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使学生对朗读产生深厚的兴趣。
1、榜样激励
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榜样。首先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如能做到平时都用普通话与学生交流,则学生平时说话规范,上课就不怕开不了口。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功人物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
2、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读书感兴趣。
3、体验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收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4、创设情境,进行比赛
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在教学中,我引入竞争机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我都给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同时,我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选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
5、表演读
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因此,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我在教学《争论的故事》一课时,学生对于兄弟俩争论的几句话,始终读得欠火候,于是,就请两名同学上台来朗读表演。两个人“争论”上了,同学们都学会读了,味道就出来了。给孩子一个舞台,孩子们自己能学会许多。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地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不仅能完成新课程目标,而且也能为新课程的其他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是学生将来人生旅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省金沙县沙土镇中心小学)
一、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读正确
读正确就应该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字词,还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同时,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我主要抓晨读和第一课时。对读得不顺嘴或与自己语言习惯不一样的地方就多练几遍,读到正确为止。另外,还要多读,读给别人听,并请人指正。
2、流利是在正确读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
流利地读主要是不断读,不读破句。要做到流利地读,关键在于扩大视读广度。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嘴里读这个词,眼睛就看下一个词,迅速把几个词联系起来,做到停顿正确。这只能通过多朗读,多练习,才能达到。读正确、流利,要做到严字当头,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
3、有感情地朗读是更高的要求,它是在正确、流利读,并对文章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
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时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眼前出现画面就能做到感情自然地流露。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和节奏。这两条中第一条是主要的,做到第一条,感情就会自然流露,就容易做到有感情了。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使学生对朗读产生深厚的兴趣。
1、榜样激励
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榜样。首先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如能做到平时都用普通话与学生交流,则学生平时说话规范,上课就不怕开不了口。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功人物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
2、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读书感兴趣。
3、体验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收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4、创设情境,进行比赛
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在教学中,我引入竞争机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我都给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同时,我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选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
5、表演读
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因此,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我在教学《争论的故事》一课时,学生对于兄弟俩争论的几句话,始终读得欠火候,于是,就请两名同学上台来朗读表演。两个人“争论”上了,同学们都学会读了,味道就出来了。给孩子一个舞台,孩子们自己能学会许多。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地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不仅能完成新课程目标,而且也能为新课程的其他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是学生将来人生旅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省金沙县沙土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