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进行启蒙的教育机构,幼儿园中儿童们可以解放天性,交到朋友,初步地开始了解世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我国幼儿园的主要方针与政策,在幼儿的学习与生活中,区域游戏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区域游戏活动;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中三班的活动室,下午区间活动时间,在益智游戏区,小希、睿睿、小雯都选择了《小小建筑师》的套盒开始游戏。
情景一:
小希和睿睿在套盒里只拿出积木块,随意拼搭起来。小雯拿出了一张小图卡,对着图卡在套盒里找出相应的积木块,正确的拼搭出了图卡上的图案。拼搭好后笑眯眯的喊老师来看,老师看到她拼搭出的图案正确又整齐,就大力表扬了她。
小希和睿睿看到老师表扬了小雯,也在套盒里拿出一张图卡,开始按照图卡上的图案拼搭起来。小希拼出一个图案后给老师看,老师表扬后小希开始随意拼插起来。睿睿拼出一个图案后,也给老师看,得到老师的表扬后继续拼搭出第二个图案。
观察分析:小希和睿睿没有注意到图卡的存在,只看到了积木块,只当做普通的插塑积木来玩。小雯显然是玩过这个套盒,熟练的拿出小图卡,正确的拼出图案。说明她自我表现欲较强,知道自己完成的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小希和睿睿看到小雯得到了表扬,受到了小雯的影响,也注意到了套盒里的图卡。小希和睿睿对着图卡,都能正确拼出图案,说明看图卡拼搭幼儿能够掌握。小希得到了表扬就不再拼搭下一个图案,说明她容易被外界影响,得到表扬后兴趣点就消失了,专注力时间短。睿睿得到老师的表扬后,拼搭的兴趣点依然很高,图卡上的两个图案都认真的拼出来了。说明他认真查看了图卡并按要求拼搭,有很好的专注力。
情景三:
益智区里,只有睿睿还在按照图卡拼搭,他已经在拼搭第三个图案,快拼好了,还差一块蓝色三角形积木。他在盒子里翻找好几次,也没有找到。突然看到小希面前的积木里有一块蓝色三角形积木。睿睿盯着这块积木,嘴角咧了咧,没有说话,手指在盒子里无序的来回翻动。老师发现了睿睿的异常,走了过来,问:“睿睿,你怎么啦?”睿睿看了看老师,再看了看小希,没有说话,只是把图卡举起来给老师看,眼神闪烁。老师发现了睿睿的困惑,也没有说话,对着睿睿微笑的点点头。睿睿不再犹豫,小声的对小希说:“这块蓝色的积木能借给我用吗?”小希头也不抬,迅速大声回答:“不行!我在用!”睿睿低下头,继续在盒子里翻找,找出一块绿色的三角形积木替代蓝色积木,完成了作品。睿睿将完成的作品开心的展示给老师看。然后拆开,拿新的图卡继续拼搭。
观察分析:睿睿是个聪慧而内向的孩子,他发现需要一块蓝色三角形积木才能拼搭成功,并且同样的积木只有这一块。此时睿睿的心里很纠结,想要这块积木,但是不敢开口询问伙伴,从他抖动的嘴唇和翻动的手指可以看到他的犹豫。他开始焦虑起来,因为在盒子里翻动的声音较大,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老师很快发现了他的困惑在哪里,没有直接介入,用微笑和点头给予鼓励。睿睿得到老师的暗示后勇气大增,立马开口向小希借积木,但是胆怯让他的音量不足。小希个性较强,面对睿睿的小声请求,根本不予理睬。睿睿在遭到拒绝后,没有再努力争取,也没有表现出伤心的情绪,找出形状一样颜色不同的积木替代完成了拼搭。完成图案后,睿睿依然很开心,同伴的拒绝并没有影响睿睿的操作兴趣。
《指南》提出:为幼儿创设温暖的、互动的、富于理解和激励的学习环境了解幼儿是所有教育行为的前提。教师观察幼儿的学习,利用我们观察和分析的信息来理解和支持儿童的学习,这是我们急需提高的专业技能。此游戏故事中发生的情景,虽然是在中班上学期,但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一学期居家后,大多数幼儿仍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教师在观察中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咦”时刻(与环境、材料互动中的发现)和“哦”时刻(对规则、玩法的探索与体验),分析幼儿行为的成因、找寻教师介入指导的最佳时机和策略。
一、捕捉幼儿游戏行为细节中隐藏的教育暗示,分析解读幼儿的行为。
睿睿能够多次尝试并最终解决问题,可见他的学习品质中已具备了非常难能可贵的坚持性。遇到困难时,睿睿没有放弃,而是自行寻找解决方式。教师发现睿睿的困惑没有强行介入,只是微笑鼓励,睿睿能开口向同伴求助,对内向不爱言语的他是一大进步。同伴拒绝后睿睿也没有放弃,说明他有良好的自我疏导能力。
本游戏故事中,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没有干预,是想看到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能力。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退后,善于观察,分析解读幼儿的行为,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进行交往和互动,逐步获得有关交往、规则、礼貌待人等方面的经验。活动后老师与幼儿一起交流活动的感受,使其能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有针对性的对某一活动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引导幼儿学说一些常用的交往语言,帮助幼儿学会一些交往的技巧。
中班幼儿同伴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掌握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也成为培养他们交往能力的关键。当矛盾发生时,教师不要急于介入,应尽量让幼儿自己解决,这样才能在幼儿交往中找到原因,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教会幼儿使用一些礼貌的交往语言,并和幼儿讨论发生矛盾时应如何处理的方法。在日常谈话或教学活动,把这样的问题拿出来讨论:“当你在玩拼圖的时候,如果有一块积木在其他小朋友那里,你会怎么办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解决办法,学习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比如大家都想要一件玩具时,可以和对方商量:“我们交换一下玩具吧。”“我们可以一起玩吗?”等等。
以上是小小建筑师区间活动的记录和反思,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自主性综合游戏活动,教师恰到好处的介入是最重要的。而实际活动中,什么时候才是最佳的介入时机?怎样的介入才不会干扰幼儿的活动并且能促进幼儿的专注和探索?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区域活动研讨愈来愈受到幼儿园及教师们的重视,以孩子们的健康发展为前提,合理安排积极有效的区域游戏活动,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江霞 .幼儿园小班区域游戏活动指导策略初探 [N].发展导报 ,2017-01-20(030).
[2]何艳萍,主编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董旭花,韩冰川,王翠霞,刘霞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湖北省宜昌市童欣幼儿园湖北 宜昌 443000
关键词: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区域游戏活动;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中三班的活动室,下午区间活动时间,在益智游戏区,小希、睿睿、小雯都选择了《小小建筑师》的套盒开始游戏。
情景一:
小希和睿睿在套盒里只拿出积木块,随意拼搭起来。小雯拿出了一张小图卡,对着图卡在套盒里找出相应的积木块,正确的拼搭出了图卡上的图案。拼搭好后笑眯眯的喊老师来看,老师看到她拼搭出的图案正确又整齐,就大力表扬了她。
小希和睿睿看到老师表扬了小雯,也在套盒里拿出一张图卡,开始按照图卡上的图案拼搭起来。小希拼出一个图案后给老师看,老师表扬后小希开始随意拼插起来。睿睿拼出一个图案后,也给老师看,得到老师的表扬后继续拼搭出第二个图案。
观察分析:小希和睿睿没有注意到图卡的存在,只看到了积木块,只当做普通的插塑积木来玩。小雯显然是玩过这个套盒,熟练的拿出小图卡,正确的拼出图案。说明她自我表现欲较强,知道自己完成的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小希和睿睿看到小雯得到了表扬,受到了小雯的影响,也注意到了套盒里的图卡。小希和睿睿对着图卡,都能正确拼出图案,说明看图卡拼搭幼儿能够掌握。小希得到了表扬就不再拼搭下一个图案,说明她容易被外界影响,得到表扬后兴趣点就消失了,专注力时间短。睿睿得到老师的表扬后,拼搭的兴趣点依然很高,图卡上的两个图案都认真的拼出来了。说明他认真查看了图卡并按要求拼搭,有很好的专注力。
情景三:
益智区里,只有睿睿还在按照图卡拼搭,他已经在拼搭第三个图案,快拼好了,还差一块蓝色三角形积木。他在盒子里翻找好几次,也没有找到。突然看到小希面前的积木里有一块蓝色三角形积木。睿睿盯着这块积木,嘴角咧了咧,没有说话,手指在盒子里无序的来回翻动。老师发现了睿睿的异常,走了过来,问:“睿睿,你怎么啦?”睿睿看了看老师,再看了看小希,没有说话,只是把图卡举起来给老师看,眼神闪烁。老师发现了睿睿的困惑,也没有说话,对着睿睿微笑的点点头。睿睿不再犹豫,小声的对小希说:“这块蓝色的积木能借给我用吗?”小希头也不抬,迅速大声回答:“不行!我在用!”睿睿低下头,继续在盒子里翻找,找出一块绿色的三角形积木替代蓝色积木,完成了作品。睿睿将完成的作品开心的展示给老师看。然后拆开,拿新的图卡继续拼搭。
观察分析:睿睿是个聪慧而内向的孩子,他发现需要一块蓝色三角形积木才能拼搭成功,并且同样的积木只有这一块。此时睿睿的心里很纠结,想要这块积木,但是不敢开口询问伙伴,从他抖动的嘴唇和翻动的手指可以看到他的犹豫。他开始焦虑起来,因为在盒子里翻动的声音较大,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老师很快发现了他的困惑在哪里,没有直接介入,用微笑和点头给予鼓励。睿睿得到老师的暗示后勇气大增,立马开口向小希借积木,但是胆怯让他的音量不足。小希个性较强,面对睿睿的小声请求,根本不予理睬。睿睿在遭到拒绝后,没有再努力争取,也没有表现出伤心的情绪,找出形状一样颜色不同的积木替代完成了拼搭。完成图案后,睿睿依然很开心,同伴的拒绝并没有影响睿睿的操作兴趣。
《指南》提出:为幼儿创设温暖的、互动的、富于理解和激励的学习环境了解幼儿是所有教育行为的前提。教师观察幼儿的学习,利用我们观察和分析的信息来理解和支持儿童的学习,这是我们急需提高的专业技能。此游戏故事中发生的情景,虽然是在中班上学期,但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一学期居家后,大多数幼儿仍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教师在观察中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咦”时刻(与环境、材料互动中的发现)和“哦”时刻(对规则、玩法的探索与体验),分析幼儿行为的成因、找寻教师介入指导的最佳时机和策略。
一、捕捉幼儿游戏行为细节中隐藏的教育暗示,分析解读幼儿的行为。
睿睿能够多次尝试并最终解决问题,可见他的学习品质中已具备了非常难能可贵的坚持性。遇到困难时,睿睿没有放弃,而是自行寻找解决方式。教师发现睿睿的困惑没有强行介入,只是微笑鼓励,睿睿能开口向同伴求助,对内向不爱言语的他是一大进步。同伴拒绝后睿睿也没有放弃,说明他有良好的自我疏导能力。
本游戏故事中,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没有干预,是想看到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能力。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退后,善于观察,分析解读幼儿的行为,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进行交往和互动,逐步获得有关交往、规则、礼貌待人等方面的经验。活动后老师与幼儿一起交流活动的感受,使其能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有针对性的对某一活动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引导幼儿学说一些常用的交往语言,帮助幼儿学会一些交往的技巧。
中班幼儿同伴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掌握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也成为培养他们交往能力的关键。当矛盾发生时,教师不要急于介入,应尽量让幼儿自己解决,这样才能在幼儿交往中找到原因,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教会幼儿使用一些礼貌的交往语言,并和幼儿讨论发生矛盾时应如何处理的方法。在日常谈话或教学活动,把这样的问题拿出来讨论:“当你在玩拼圖的时候,如果有一块积木在其他小朋友那里,你会怎么办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解决办法,学习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比如大家都想要一件玩具时,可以和对方商量:“我们交换一下玩具吧。”“我们可以一起玩吗?”等等。
以上是小小建筑师区间活动的记录和反思,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自主性综合游戏活动,教师恰到好处的介入是最重要的。而实际活动中,什么时候才是最佳的介入时机?怎样的介入才不会干扰幼儿的活动并且能促进幼儿的专注和探索?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区域活动研讨愈来愈受到幼儿园及教师们的重视,以孩子们的健康发展为前提,合理安排积极有效的区域游戏活动,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江霞 .幼儿园小班区域游戏活动指导策略初探 [N].发展导报 ,2017-01-20(030).
[2]何艳萍,主编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董旭花,韩冰川,王翠霞,刘霞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湖北省宜昌市童欣幼儿园湖北 宜昌 4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