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设“诗情化”教学、“人情化”教学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使兴趣这一老师在教学中真正令教与学互融互补、互为依存。
关键词:诗情化”教学“人情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是一门艺术,语文教育更是一门艺术中的艺术。如何把握幼师学校语文课堂的天平,怎样发挥幼师学校学生的潜能,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思索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师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诗情化”教学、“人情化”教育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使兴趣这一老师在教学中真正令教与学互融互补、互为依存。
一、 幼师专业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
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育者只有在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现状的前提下才能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此,我对所任教的两个幼师班的学生进行了心理现状分析。
总体上来看,幼师学生对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失去信心是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期之初,为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心理状况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是: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现学文化专业,只是为了拿到幼师毕业文凭,只有少数学生是自己选择的。有鉴于此,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策略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我认为人的兴趣爱好有天赋因素,也有培养引领的因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科特点,围绕人性化的主旋律,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动机激趣,创设人情化教学。动机是激励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在在动力。我针对学生的心理多角度地进行理想教育,明确学习的动机,通过丰富的知识面,令学生充满好奇的同时提升审美水平,加强审美意识,满载丰厚的人文色彩,这也是人性化教育在语文课堂的较好体现。
(二)情感激趣,创设人情化教学,以情激情、以心换心是情感激发的有效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根据初期问卷调查结果的情况,我细细揣摩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并在学生的作业纸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上几句人情色彩较强的评语,发现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期待老师会给他什么鼓励,这种期待心理促使学生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并且从中得到乐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得到了师生情感的共鸣。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师生间有爱。老师要关心爱护学生才能提供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和鼓励。通过真诚的交流分享,老师才能更了解学生。喜欢老师的学生才能更乐于听和参与这个老师的课。只有老师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人性化教育如影相随,贯穿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并融合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三)艺术激趣,创设诗情化教学。孔子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电影艺术,我常常借助媒体手段,用现代化手段展示传统艺术。播放一些课本剧,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把握文学人物的性格。如我在上《论语》前,我稍作介绍,就播放电影《孔子》,学生一下就提起了兴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再次我引进音乐激趣,用音乐艺术开启学生情感大门。人们对事物感兴趣,是因为事物的某些因素能引起人们心灵震动或共鸣。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最能触及到人的心灵深处。因为,它所表达的情感可以与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幼师诗文教学特别需要体验情境。文章的境必须与学生的情沟通,才能让学生置身于形象生动的场景之中。要想使学生的心灵之境与文章之境沟通,先得吸引学生对文章的兴趣,而音乐就是诱因。因为,有谁不喜欢音乐呢?这就要求老师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相关的音乐——音乐的基调与文章的情感内容应相似,最好相同。例如, 幼师第一册《咏梅》的教学可选用《梅花三弄》(小提琴协奏曲)——情感基调大致一样,在播放中应适时讲解乐曲的意境和有关背景,并联系课文情感内容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很快从直觉中领悟到文章情感的大致,并深化文章的主旨。也可以选好音乐配乐朗读,这要求老师要有充足准备,以避免音乐与朗读的不同步。事实已证明,引进音乐,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兴趣就增强了。
学习语文需要想象、联想。引进音乐,创设情境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美国学者斯佩里对裂脑人的两个脑半球的功能进行测试,发现正常人脑的两个半球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擅长抽象思维,右半球擅长形象思维。音乐活动是在右半球中进行的,由此说明音乐与形象思维有密切的关系。音乐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方法之一。例如,讲授李煜的《虞美人》时,播放谭健常谱曲的《一江春水》,李煜的词的意境仿佛就在眼前。那哀伤凄美的乐曲刚刚结束,学生就说:“闭上眼睛就仿佛看到一个形销骨立的亡国之君在明月下望着故国的方向流泪长叹。
空余时间学唱谱曲诗词。以 幼师第二册的《词六首》为例,《虞美人》《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