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中学语文美育,是语文教学的新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充分重视和发掘美育因素,对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育质量,造就人格健全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开展中学语文美育,让语文课堂更精彩,就要了解中学语文美育的内容和实践中学语文美育的方法!
【关键词】美育 审美内容 审美方法
开展中学语文美育,是语文教学的新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充分重视和发掘美育因素,对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育质量,造就人格健全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强调实践中学语文美育,让语文课堂更精彩。就需要了解中学语文美育的内容和实践中学语文美育的方法!
首先我来谈谈中学语文美育的内容,如果说我们的世界到处都充满着美,那么语文课本就是各种各样美的缩影,涉及到很多方面,我认为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自然美
所谓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一部分,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产生愉悦的心情,如:《春》、《使至塞上》、《满井游记》、《三峡》、《沁园春、雪》等。
二、社会美
社会美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美,可以包括个体的美和群体的美,语文教材中相关这方面的篇章也有很多,如:《我的信念》体现人格之美,《白洋淀》体现了战斗之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体现风尚之美,《蒲柳人家》体现了生活之美…
三、科学美
科学美指的是从人工创造的各种形体及自然现象、科学现象过程中体现出的美。相关于这类的科普小品文在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如:《山市》、《说屏》《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类文章通过文学的手段,向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学会欣赏美,评价科学技术美;并运用美的动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创造。
接着我来谈一谈实践中学语文美育的方法,综合语文学界诸位同仁的经验,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做到这几点:
一、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厌倦而产生疲劳,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相应地改变,推陈出新,使学生保持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在导语、结束语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都应该具有多样化。如教学《满井游记》可采用提问的形式:“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的那些景色让你流连忘返?谁能给大家讲讲春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和以往的生活经历挂起勾,产生美好的遐想。教学《真正的英雄》可采用渲染情境的方法,教师用低沉的语调再现1986年1月28日在万人瞩目下美“挑战者”号航空飞机在高空不幸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悲”的美。
二、教学活动要有节奏
节奏是指均称的有规律的进程,课堂教学应有高低起伏,强弱快慢,急缓张驰的变化。我认为教学活动的节奏大致可以从这两方面来体现:
1、教师的语言要富有节奏感,教学语言节奏感是指在教学进程中,由教师内心情感而引起口头语言快慢、强弱,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有序的结合。如教学《真正的英雄》一文时, 开头的一部分教师应用低沉的语调哀悼罹难者,在后来鼓励大家化悲痛为力量时,教师的语调应是激昂的。教师语言的节奏感还体现在目标处理时,在讲授重点和深奥之处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在一些容易之处,可加快语速。
2、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注意疏密教学传授的信息有疏有密,时间的分配要有多有少。如在教学《那树》一文,教师没有必要在理解内容上花大时间,可读课文后讨论“那树的一生有怎样的经历?早期的树、近期的树、现在的树,那是一棵怎样的树,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棵树大树,你想对这棵树说什么?”这样的教学显然比逐段讲解分析要科学,着眼于整体、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维辐射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间,又如教学《行道树》一文,这篇课文以象征的手法,歌颂生活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文中有重点语句,教师可抓住这些句子细细品味,像神圣的事业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课文仅仅是在写行道树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解决,学生很快地将行道树与无私奉献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后面的学习中,教师就能很好的把握节奏,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行道树”这一形象的美。
三、适时组织创作,在创造中体验美
语文教学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体验美。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情感作用,运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的感染力量,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引起共鸣。课堂频频发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启示?要求学生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引导学生去品味、去欣赏、去体验,去创作。让他们在创作中体验到快乐,体验到美。
四、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能加深情感的体验,如教学《观潮》一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亲眼看到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看到如此壮观的画面,学生的兴趣一定十分高涨,一定能更好的感受钱塘湖这一自然景观。
语文美育是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整个社会审美水平的必由之路。中学语文美育实踐的落实, 极具重要性。我相信;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中学语文美育的实践必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我们的语文课堂会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教学美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2] 《语文教育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
[3] 《心理学》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美育 审美内容 审美方法
开展中学语文美育,是语文教学的新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充分重视和发掘美育因素,对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育质量,造就人格健全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强调实践中学语文美育,让语文课堂更精彩。就需要了解中学语文美育的内容和实践中学语文美育的方法!
首先我来谈谈中学语文美育的内容,如果说我们的世界到处都充满着美,那么语文课本就是各种各样美的缩影,涉及到很多方面,我认为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自然美
所谓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一部分,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产生愉悦的心情,如:《春》、《使至塞上》、《满井游记》、《三峡》、《沁园春、雪》等。
二、社会美
社会美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美,可以包括个体的美和群体的美,语文教材中相关这方面的篇章也有很多,如:《我的信念》体现人格之美,《白洋淀》体现了战斗之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体现风尚之美,《蒲柳人家》体现了生活之美…
三、科学美
科学美指的是从人工创造的各种形体及自然现象、科学现象过程中体现出的美。相关于这类的科普小品文在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如:《山市》、《说屏》《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类文章通过文学的手段,向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学会欣赏美,评价科学技术美;并运用美的动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创造。
接着我来谈一谈实践中学语文美育的方法,综合语文学界诸位同仁的经验,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做到这几点:
一、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厌倦而产生疲劳,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相应地改变,推陈出新,使学生保持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在导语、结束语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都应该具有多样化。如教学《满井游记》可采用提问的形式:“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的那些景色让你流连忘返?谁能给大家讲讲春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和以往的生活经历挂起勾,产生美好的遐想。教学《真正的英雄》可采用渲染情境的方法,教师用低沉的语调再现1986年1月28日在万人瞩目下美“挑战者”号航空飞机在高空不幸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悲”的美。
二、教学活动要有节奏
节奏是指均称的有规律的进程,课堂教学应有高低起伏,强弱快慢,急缓张驰的变化。我认为教学活动的节奏大致可以从这两方面来体现:
1、教师的语言要富有节奏感,教学语言节奏感是指在教学进程中,由教师内心情感而引起口头语言快慢、强弱,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有序的结合。如教学《真正的英雄》一文时, 开头的一部分教师应用低沉的语调哀悼罹难者,在后来鼓励大家化悲痛为力量时,教师的语调应是激昂的。教师语言的节奏感还体现在目标处理时,在讲授重点和深奥之处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在一些容易之处,可加快语速。
2、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注意疏密教学传授的信息有疏有密,时间的分配要有多有少。如在教学《那树》一文,教师没有必要在理解内容上花大时间,可读课文后讨论“那树的一生有怎样的经历?早期的树、近期的树、现在的树,那是一棵怎样的树,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棵树大树,你想对这棵树说什么?”这样的教学显然比逐段讲解分析要科学,着眼于整体、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维辐射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间,又如教学《行道树》一文,这篇课文以象征的手法,歌颂生活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文中有重点语句,教师可抓住这些句子细细品味,像神圣的事业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课文仅仅是在写行道树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解决,学生很快地将行道树与无私奉献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后面的学习中,教师就能很好的把握节奏,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行道树”这一形象的美。
三、适时组织创作,在创造中体验美
语文教学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体验美。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情感作用,运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的感染力量,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引起共鸣。课堂频频发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启示?要求学生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引导学生去品味、去欣赏、去体验,去创作。让他们在创作中体验到快乐,体验到美。
四、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能加深情感的体验,如教学《观潮》一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亲眼看到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看到如此壮观的画面,学生的兴趣一定十分高涨,一定能更好的感受钱塘湖这一自然景观。
语文美育是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整个社会审美水平的必由之路。中学语文美育实踐的落实, 极具重要性。我相信;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中学语文美育的实践必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我们的语文课堂会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教学美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2] 《语文教育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
[3] 《心理学》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