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yda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过,这个世界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新课程改革把审美教育当作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说明时代已把美育问题推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什么是美呢?有两种:一种是日常生活意义的美,一种是美学意义上的美。
  什么是审美教育呢?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我认为审美教育就是教师运用各种美的形态(文学美、艺术美、社会美、人情美、自然美等)来感染学生,使之感受到美内心有所触动、感悟、判断,既而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我们正在采用的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审美形态。教材中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浓郁强烈的感情色彩和优美深邃的意境都蕴含着巨大的审美价值。这给语文教师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应该充分的挖掘利用。笔者将教材中所包含的美育内容大致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美 语言是组成文章的基本材料,不同类型的语言没事教材所选课文的特点之一。诗歌的对仗整齐,散文的错落有致,寓言童话的深沉含蓄,小说的感人细节,议论文的严密铿锵,说明文的简洁明确。可以说,语言美是语文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意境美 课文以书面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维。读者可以通过文字领略文章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画面和意蕴之美,从而使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穿越时空产生共鸣。《归园田居》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物我两忘的恬淡悠闲,李清照词中那比黄花还瘦的容颜,《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壮观的辽阔渺远,一幅幅,一幕幕让人触动感叹。
  
  三、人情美 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通融演绎出无数的风景,让人们深信并执着的追求着真善美。《老王》中朴实的善良,《信客》中不求回报的奉献,《我的母亲》中温柔又暗含刚强的处世智慧,《散步》中平淡又不凡的责任,《斑羚飞度》中泰然的生死抉择。这些这些或多或少都在读者心里留下了人性的震撼于思索。
  
  四、生活美 只有认识到生活的美,才能更加热爱生活与生命,美即是生活。初中语文教材中《安塞腰鼓》的腾腾生机,《云南歌会》中酣畅淋漓的歌唱,《吆喝》背后有滋有味的生活,《观舞记》中活力四射的肢体表达。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美得反映于折射,让读者领略了生活的多彩和人们良好向上的心态。
  
  五、思想美
  一个人的行为需要精神和信念的支撑才能走得更远。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能激起学生乐观进取精神的美的思想。《最后一课》中洋溢在每个角落的爱国热情,《荒岛余生》中不屈不挠的奋斗与冒险,《再塑生命》中能床罩出奇迹的顽强与不息,《过零丁洋》中矢志不渝的赤胆忠心。这些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让他们热血沸腾生生不息。
  有了这些审美教育的素材,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利用这些素材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前提 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应该成为语文课堂中美的化身,要让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能从教师身上、从课堂中感受到美,领悟到美的真谛。这就对教师的学识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一片优美的文章,无法用优美的语言叙述和引导,这种有美就有了缺憾;文中嬉笑怒骂,教师只是毫无变化的语调。这种艺术魅力就打了折扣;文中跌宕的情感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又怎能感染学生,使其进入艺术天地饱受熏陶?这些都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审美潜能,深入了,解课文,做到“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
  
  二、读出来的美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读出美感,是一种全神贯注,饱含感情的朗读。《紫藤萝瀑布》中生命的奔流不息,《沁园春?雪》中那种苍茫大气,《观沧海》中博大的胸襟雄伟的气魄,《变色龙》中见风使舵的油滑。如果这些内容学生都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那么,谁能说学生没有领悟到文中美的精髓呢?为了能让学生读出美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赏析、适时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美、领悟美、内化美、升华美。
  
  三、合理运用联想 有限的文字可以承载无限的情感,联想可以使思维插上翅膀,飞得更高更远。要启迪学生的联想,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叩开学生的联想之门,并在适当的时候,以恰当的形式捕捉住联想的火花,让美在瞬间升华。学习《喂一出来》时,让学生续写结局,学生可以更具体的了解环境污染后果的严重性。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要求学生补写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到于勒时的心理描写,可以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古诗词的学习中,可以讲古典诗词改写成现代文(如《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有助于学生领悟诗词的意境。
  
  四、借助多种形式 语文的外延可以是全部的社会生活,因而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的形式,帮助学生领悟到美。多媒体的运用拓展了语文课堂,这种声情并茂的承载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更直观的感受到美。根据课文改变课本剧。让学生表演,举行各种专题竞赛(如:成语接龙、诗词朗诵),这些形式都是不错的选择。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审美教育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摒弃传统鉴赏文学作品的抽象思维教学法,利用多种渠道,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审美氛围和审美情境,把审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的“理性的人”,成为精神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英语学习的第一步。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阵地,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 导入方法 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也是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步骤。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如
[摘要]语文自主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所倡导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尽最大努力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指明学生正确的学习目标,点燃学
【复习目标】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  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和学生常常对其倾注了许多的心血,但从教学的效果来讲,似乎并不能令人满意:学生还是不会写,写不好。虽然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写作训练中对学生要求过高是我们首先要反思的。很多的作文课,教师大讲特讲作文之法——如何选材立意,如何构思布局,如何记叙精彩,如何议论透辟。学生常常是被动地听,有时似乎明白了该怎样写,可一动起笔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好比听懂了游泳的理论,却没人手把手
[摘要]体育活动应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  [关键词]体育活动;兴趣爱好;培养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许多学生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要使学
[摘要]从阅读入手,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心与心的交流;从教师自身入手,使学生与教师逐步拉近距离;从学习方法入手,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以此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在教和学上取得共赢。  [关键词]语文课堂;和谐;教学氛围;创设    作为教师,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课任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一、前言    通过对某县的主要中小学学校的抽样调查,对中小学学生足球兴趣和学校足球场地,器材及足球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找出阻碍足球运动发展,和学校足球运动发展的障碍,更好的服务于青少年足球教育及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发掘与培养。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为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寻找新的出路。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某县中小学足球课开课情况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某县共有中小学121所1所特殊教
【摘要】所谓“厚积”,就是把生活经验,写作素材,名言佳句,写作技巧等积得较为丰厚。所谓“薄发”,就是从丰厚之中,再提炼出最精粹,最绚丽的一层结晶——文笔之精华。    战国时庄子曾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想要提高写作水平,写成一篇篇经天纬地的锦绣文章,非“厚积”不可,不重视写作材料的积累,忽视了读书札记,就“行之不远”。“巧妇难
【新闻热点】  2014年11月5日至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继2001年中国在上海举办APEC会议后,时隔13年,APEC再度回到中国。本次峰会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11月11日上午9时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迎候前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等20位国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逐渐成为当今旅游业讨论的焦点,现阶段,导游人员的素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极不协调,本文围绕导游员素质这个中心话题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起业内人士及相关专家的注意,都来重视和探讨如何才能尽快提高我国导游人员的素质,以促进我国现代旅游事业的发展。  一、目前我国导游人员的实际素质状况及成因  我国的导游人员队伍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