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对于初中学生人格的健全以及审美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将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领域,对于初中音乐教学价值的体现十分重要。“乐”上开花,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所收获;触手可及,让初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认识到音乐无处不在以及音乐对于自己的重要作用。加强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理念的更新,是初中音乐教学发展的重点。因此,本文以“‘乐’上开花,触手可及——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探讨”为题,对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活动 兴趣 情境 审美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对于初中学生审美能力与价值观的形成促进作用不可忽视。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与实施的今天,音乐教学对于学生思维的启蒙作用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音乐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加强音乐实践,促进学生正确音乐观的建立。对初中音乐教学活动进行改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音乐学习需求,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因此,笔者选择初中音乐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只有具有了音乐学习兴趣,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因此,在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魅力之前,教师需要利用有效的方法对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如果初中学生对于音乐学习没有一点向往,那么音乐学习对于他们来讲就是一种负担,内心的排斥会使音乐的美变成丑。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内容是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的重点。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挖掘,发现其中的兴趣点,开放教学,让学生改变音乐学习的心态。教师可以对音乐教学进行有效的扩展,加强音乐教学的跨学科性,让学生以音乐为主线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了解更多的音乐文化。历史、地理以及语文等学科都与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关系,将音乐与人的关系,音乐与社会、与民族的关系进行阐述,有利于促进学生将情感融入到初中音乐学习活动当中来。
比如,在学习小调歌曲《无锡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音乐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关注音乐学习内容的人文性。教师可以让去过无锡旅游的学生对无锡的历史、风光与特产等进行阐述,让学生对无锡的自然美景进行想象与憧憬,以旋律为引导让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得到调动,会感受到音乐的触手可及,通过音乐学习有所收获。
二、充分利用生活,促进音乐触手可及
音乐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精华。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生活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将音乐教学与初中学生的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和音乐之间架起兴趣之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教学生活化,利用生活教学资源,丰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无处不在。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音乐表现要素,设计一系列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和问题,让学生自觉结合自己的时代以及生活来感受音乐,多角度地欣赏音乐、体验情感、表达感受。
比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这个部分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想象一下,一对陌生的少年男女(女孩装扮成男孩),在春天踏青的活动中偶然相遇,他们的交往是怎样进行的,再请两个学生上来表演这个过程,要求有情节和语言,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回答,陌生男女交往时的心情﹑神态﹑语言﹑说话的音调等等。通过观看同学的表演和讨论,学生自觉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来感受这段音乐,并让学生对音乐有了新的思考,这段音乐并不仅仅是表达感情,它在描写人物形象,抒发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音乐作品是对情感的一种表达,也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浓缩。
三、加强意境创设,提高学生音乐造诣
音乐作品与情感有着密切关系,是作者个人情感的表达以及憧憬的表现。每一个音乐作品背后都有着丰富的背景与内涵,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了解,有利于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教学改革,不能将教会学生唱歌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让学生学会欣赏。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想象音乐的画面,理解作者的情感。加强音乐教学意境的创设,对于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内容有重要作用。
比如,在学习歌曲《银杯》的时候,鉴于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教师可以在课前对蒙古族文化知识进行收集与整理,将文字与图片进行结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者播放一个蒙古族迎客与送客相关的视频。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会感受到这首民歌背后的意义,满载着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以及当地淳朴的民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民俗,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实践力度,打造和谐音乐氛围
学生是音乐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音乐教学效率与意义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提高十分重要,教师要加强课内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使学生正确认识音乐能力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就一首歌曲的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比赛,让学生在听完一首歌的旋律之后,对其所描述的画面进行分析,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猜想。课堂中的你说我说,是尊重学生音乐学习自主性的一种表现。例如,在学唱一首充满动感和青春活力的歌曲《青春舞曲》后,请同学以演唱组合的形式表演这首歌曲,不要求达到多么高的水平,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而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以利用校园活动,来促进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机会组织一场校园歌手大赛,让具有音乐学习优势的学生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比赛中获得音乐学习的成就感。实践活动的开展会让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得到激发,认识到音乐学习对其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实践,让音乐教学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更要将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笔者从初中音乐教学内容出发,对初中音乐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几点分析。希望当代初中音乐教师关注音乐的真实性与审美性,促进学生在“乐”上开花,认可音乐的触手可及。
参考文献:
[1]杨文琴. 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序——对初中音乐课堂管理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226-228.
[2]袁峰.淘尽黄沙始见金——关于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几点思考[J].新余学院学报,2011(6):146-148.
[3]高科名.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 电影评介,2010(2):89.
[4]林方芳.打破传统教学观念 创新初中音乐教学模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4):188-189.
(责编 张宇)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活动 兴趣 情境 审美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对于初中学生审美能力与价值观的形成促进作用不可忽视。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与实施的今天,音乐教学对于学生思维的启蒙作用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音乐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加强音乐实践,促进学生正确音乐观的建立。对初中音乐教学活动进行改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音乐学习需求,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因此,笔者选择初中音乐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只有具有了音乐学习兴趣,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因此,在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魅力之前,教师需要利用有效的方法对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如果初中学生对于音乐学习没有一点向往,那么音乐学习对于他们来讲就是一种负担,内心的排斥会使音乐的美变成丑。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内容是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的重点。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挖掘,发现其中的兴趣点,开放教学,让学生改变音乐学习的心态。教师可以对音乐教学进行有效的扩展,加强音乐教学的跨学科性,让学生以音乐为主线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了解更多的音乐文化。历史、地理以及语文等学科都与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关系,将音乐与人的关系,音乐与社会、与民族的关系进行阐述,有利于促进学生将情感融入到初中音乐学习活动当中来。
比如,在学习小调歌曲《无锡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音乐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关注音乐学习内容的人文性。教师可以让去过无锡旅游的学生对无锡的历史、风光与特产等进行阐述,让学生对无锡的自然美景进行想象与憧憬,以旋律为引导让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得到调动,会感受到音乐的触手可及,通过音乐学习有所收获。
二、充分利用生活,促进音乐触手可及
音乐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精华。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生活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将音乐教学与初中学生的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和音乐之间架起兴趣之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教学生活化,利用生活教学资源,丰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无处不在。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音乐表现要素,设计一系列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和问题,让学生自觉结合自己的时代以及生活来感受音乐,多角度地欣赏音乐、体验情感、表达感受。
比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这个部分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想象一下,一对陌生的少年男女(女孩装扮成男孩),在春天踏青的活动中偶然相遇,他们的交往是怎样进行的,再请两个学生上来表演这个过程,要求有情节和语言,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回答,陌生男女交往时的心情﹑神态﹑语言﹑说话的音调等等。通过观看同学的表演和讨论,学生自觉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来感受这段音乐,并让学生对音乐有了新的思考,这段音乐并不仅仅是表达感情,它在描写人物形象,抒发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音乐作品是对情感的一种表达,也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浓缩。
三、加强意境创设,提高学生音乐造诣
音乐作品与情感有着密切关系,是作者个人情感的表达以及憧憬的表现。每一个音乐作品背后都有着丰富的背景与内涵,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了解,有利于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教学改革,不能将教会学生唱歌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让学生学会欣赏。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想象音乐的画面,理解作者的情感。加强音乐教学意境的创设,对于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内容有重要作用。
比如,在学习歌曲《银杯》的时候,鉴于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教师可以在课前对蒙古族文化知识进行收集与整理,将文字与图片进行结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者播放一个蒙古族迎客与送客相关的视频。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会感受到这首民歌背后的意义,满载着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以及当地淳朴的民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民俗,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实践力度,打造和谐音乐氛围
学生是音乐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音乐教学效率与意义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提高十分重要,教师要加强课内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使学生正确认识音乐能力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就一首歌曲的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比赛,让学生在听完一首歌的旋律之后,对其所描述的画面进行分析,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猜想。课堂中的你说我说,是尊重学生音乐学习自主性的一种表现。例如,在学唱一首充满动感和青春活力的歌曲《青春舞曲》后,请同学以演唱组合的形式表演这首歌曲,不要求达到多么高的水平,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而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以利用校园活动,来促进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机会组织一场校园歌手大赛,让具有音乐学习优势的学生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比赛中获得音乐学习的成就感。实践活动的开展会让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得到激发,认识到音乐学习对其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实践,让音乐教学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更要将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笔者从初中音乐教学内容出发,对初中音乐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几点分析。希望当代初中音乐教师关注音乐的真实性与审美性,促进学生在“乐”上开花,认可音乐的触手可及。
参考文献:
[1]杨文琴. 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序——对初中音乐课堂管理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226-228.
[2]袁峰.淘尽黄沙始见金——关于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几点思考[J].新余学院学报,2011(6):146-148.
[3]高科名.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 电影评介,2010(2):89.
[4]林方芳.打破传统教学观念 创新初中音乐教学模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4):188-189.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