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还记得汶川大地震吗?谁来说说回忆的感受?(生交流)
2、师:是呀,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的是巨大的灾难,它无情地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汶川大地震中,也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无法忘怀的事。
资料出示:《去世前她给孩子留下短信的感人故事》老师有感情地朗读
3、师:孩子们,母子之情,感人至深。父子深情,也同样能创造奇迹。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去认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创造生命奇迹的这对父子。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2、师:快速浏览课文,你感受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引导学生感悟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板书:了不起 父 子
三.研读课文。体味情感
1、父亲了不起。
师: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细细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学生汇报:
重点指导: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你有什么体会?(学生初谈体会。)
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重在写父亲的——动作;第二句写的是父亲的外貌。 (板书:动作、外貌)
师:说说你从第一句读懂了什么?(挖的时间长)
师:同样表示挖掘的时间,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读读这两句,比较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反复读读第二句,你会怎样读来凸现挖掘时间的漫长?[练习——指导(关注快慢轻重的变化)——齐读]
师:父亲的动作只有一个字——挖。作者却通过突出时间的漫长,来表现父亲挖的艰难。抓住这个“挖”字想开去,你还能读懂什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
一个“挖”字饱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含,这就是中国文字传形、传神、传情的魅力所在。
“没人再来阻挡他”,联系前文,哪些人曾阻拦过他?
他们阻挡他,是因为——?(没希望、危险)而父亲始终是怎么说的?你听出了什么?你读出了什么?(他不听劝阻,精神失常了)所以没人阻挡他。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站在父亲的角度想想,他失常了吗?他一心想的是救儿子,说的是救儿子,做的也是救儿子,他没有失常,这是旁人所不能理解的,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这样的危险,这样的艰辛,父亲放弃了吗?没有。他是多么坚定!多么坚韧!(板书:坚定、坚韧)
师:同学们,是什么力量促使父亲不知疲劳、坚持不懈地挖掘而不放弃呢?(父爱)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里也写到了父亲的语言。)
你对这句的体会是——(父亲的爱)
我们可以想到,在平时,阿曼达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亲耐心地为他讲解,并对他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在现在这场大地震中,阿曼达困在了废墟里,父亲想的是一定把他救出来,并对他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正是有对儿子的承诺,正是伟大的父爱促使父亲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挖掘任务的艰巨,劳动的艰辛,时间的漫长,一个人又这样孤独无助,以至于父亲成了这个样子(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
师读(两遍):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看到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生:……)是的,此时年轻的父亲好象一夜间苍老了许多,他已经面目全非,伤痕累累,衣服破烂不堪。是啊,任凭衣服破得让人不能忍受,任凭自己伤痕累累,任凭自己心力憔悴,但是他没有停止因为他曾经对儿子说过(生:……)(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
父亲用行动谱写了爱的诗篇,我们再来深情地读一读吧!(学生感情朗读)
师:课文读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
回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读懂这段话的?(学生交流)
师小结:以后我们读描写人物类的文章,也要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等,仔细体味,来理解人物的品质。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大家要在阅读实践中多加运用。我们写人,也要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去描写。
2、儿子了不起。
师:默读13自然段到最后,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你又从哪儿读出了儿子了不起? (学生交流)
结合板书,小结: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时刻记着父亲的爱的承诺,鼓励自己和同伴战胜困难去等待生的希望;当获救时,他又让同伴先出去,一般孩子能做到吗?不能,儿子阿曼达是多么——了不起
四、情感升华 总结课文
1.师:父亲对儿子爱的承诺,支撑自己不畏艰难,不分昼夜挖掘儿子,他是多么的坚定、坚韧;儿子因为父亲的爱的诺言,在危难中获得自信、变得勇敢。这对父子都因为记着爱的诺言,他们创造了奇迹,延续了幸福。这是一对多么了不起的父与子呀!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这对了不起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同学们,伟大的父亲谱写了惊人的神话。
我们深深领略了这(指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他们真是一对(指板书)——了不起的父与子!
父爱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陪伴着我们,滋润着我们,在困难时给我们鼓励与希望。这使我想到了一首诗,和老师一起读读吧!
集体朗读小诗《父爱》
2.师总结: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还记得汶川大地震吗?谁来说说回忆的感受?(生交流)
2、师:是呀,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的是巨大的灾难,它无情地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汶川大地震中,也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无法忘怀的事。
资料出示:《去世前她给孩子留下短信的感人故事》老师有感情地朗读
3、师:孩子们,母子之情,感人至深。父子深情,也同样能创造奇迹。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去认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创造生命奇迹的这对父子。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2、师:快速浏览课文,你感受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引导学生感悟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板书:了不起 父 子
三.研读课文。体味情感
1、父亲了不起。
师: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细细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学生汇报:
重点指导: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你有什么体会?(学生初谈体会。)
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重在写父亲的——动作;第二句写的是父亲的外貌。 (板书:动作、外貌)
师:说说你从第一句读懂了什么?(挖的时间长)
师:同样表示挖掘的时间,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读读这两句,比较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反复读读第二句,你会怎样读来凸现挖掘时间的漫长?[练习——指导(关注快慢轻重的变化)——齐读]
师:父亲的动作只有一个字——挖。作者却通过突出时间的漫长,来表现父亲挖的艰难。抓住这个“挖”字想开去,你还能读懂什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
一个“挖”字饱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含,这就是中国文字传形、传神、传情的魅力所在。
“没人再来阻挡他”,联系前文,哪些人曾阻拦过他?
他们阻挡他,是因为——?(没希望、危险)而父亲始终是怎么说的?你听出了什么?你读出了什么?(他不听劝阻,精神失常了)所以没人阻挡他。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站在父亲的角度想想,他失常了吗?他一心想的是救儿子,说的是救儿子,做的也是救儿子,他没有失常,这是旁人所不能理解的,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这样的危险,这样的艰辛,父亲放弃了吗?没有。他是多么坚定!多么坚韧!(板书:坚定、坚韧)
师:同学们,是什么力量促使父亲不知疲劳、坚持不懈地挖掘而不放弃呢?(父爱)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里也写到了父亲的语言。)
你对这句的体会是——(父亲的爱)
我们可以想到,在平时,阿曼达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亲耐心地为他讲解,并对他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在现在这场大地震中,阿曼达困在了废墟里,父亲想的是一定把他救出来,并对他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正是有对儿子的承诺,正是伟大的父爱促使父亲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挖掘任务的艰巨,劳动的艰辛,时间的漫长,一个人又这样孤独无助,以至于父亲成了这个样子(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
师读(两遍):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看到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生:……)是的,此时年轻的父亲好象一夜间苍老了许多,他已经面目全非,伤痕累累,衣服破烂不堪。是啊,任凭衣服破得让人不能忍受,任凭自己伤痕累累,任凭自己心力憔悴,但是他没有停止因为他曾经对儿子说过(生:……)(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
父亲用行动谱写了爱的诗篇,我们再来深情地读一读吧!(学生感情朗读)
师:课文读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
回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读懂这段话的?(学生交流)
师小结:以后我们读描写人物类的文章,也要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等,仔细体味,来理解人物的品质。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大家要在阅读实践中多加运用。我们写人,也要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去描写。
2、儿子了不起。
师:默读13自然段到最后,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你又从哪儿读出了儿子了不起? (学生交流)
结合板书,小结: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时刻记着父亲的爱的承诺,鼓励自己和同伴战胜困难去等待生的希望;当获救时,他又让同伴先出去,一般孩子能做到吗?不能,儿子阿曼达是多么——了不起
四、情感升华 总结课文
1.师:父亲对儿子爱的承诺,支撑自己不畏艰难,不分昼夜挖掘儿子,他是多么的坚定、坚韧;儿子因为父亲的爱的诺言,在危难中获得自信、变得勇敢。这对父子都因为记着爱的诺言,他们创造了奇迹,延续了幸福。这是一对多么了不起的父与子呀!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这对了不起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同学们,伟大的父亲谱写了惊人的神话。
我们深深领略了这(指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他们真是一对(指板书)——了不起的父与子!
父爱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陪伴着我们,滋润着我们,在困难时给我们鼓励与希望。这使我想到了一首诗,和老师一起读读吧!
集体朗读小诗《父爱》
2.师总结: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