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浪潮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推动力,创新性思维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从设置合适情境、刺激创新意识,培养和发展直觉思维能力,改革数学教学模式,转变应试教育模式,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五个方面系统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 中学数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对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关注。它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推动力,创新性思维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要条件。如何让数学一直存在活跃的氛围,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其提供肥沃的“土壤”。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有以下几点分享:
一、设置合适情境,刺激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
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过程”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再也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种主动参与,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在获得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解题方法等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获得了参与创新性思考的机会,能力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如果问题富有趣味性,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纷纷猜测结论。这时,教师及时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同时,告诉学生,通过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算出,这个财主应付给打工者的工钱应为1073741824分≈1073(万元),学生听到这个数学,都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非常惊讶。这样巧设悬念,使学生开始就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课堂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所学内容,也为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
二、培养和发展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在创造的关键阶段上,起着重要作用。爱因斯坦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的科学创造实际得出结论,“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他一再强调,在科学创造过程中,从经验材料到提出新思想之间,没有“逻辑的桥梁”,必须诉诸灵感和直觉。被誉为“纯粹之皇冠”的数论,实际上也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因此在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甚为重要;要使他们敢于怀疑,敢于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在观察中有所发现,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因为只有通过观察才会出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适当分析,也容易触发对一般结果的猜测,对深层次关系的预感,这是一种可贵的创造性素质。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提高思维创新水平。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支点,是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一个人的创新,无非是想到别人还未想到的可能性,或者说,就是别人思维尚未扩散到的领域,被你的思维扩散到了。数学发展史,融会了众多数学家通过发散思维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光辉例证。
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对造就一代开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所以数学的创新教育不光是为了传授现有的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要体现课堂教学中的新奇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从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发现快乐,激发兴趣,启发他们对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加以引申、变化、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养成用观察、联想、类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思维的创新能力。
三、改革数学教学模式,转变应试教育模式
教师应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教学观念。上课时,应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疑点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思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旧知识是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符合逻辑的发展。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得到新的知识,是通过引导、启发,而不是直接“传授”,更不是“灌输”;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我们所进行的高中数学“由教到导”课堂教学实践,就是通过对教法的创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
首先,在学习基础知识时,采用提纲阅读法,即教师先拟出阅读提纲或思考题,称之为导;学生根据提纲或思考题边阅读边思考,还允许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并答疑,重点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最后师生一起小结。即按“引导一阅读一思考一讨论一小结”等步骤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次,上习题课时,大致按“审题一试作一评讲一演变一提炼”等程序进行。再次,上复习课时,按“回顾一提炼一典型例题分析一精选习题训练一变式训练”等环节进行。
四、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
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现状,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增强学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效果好。如果能根据课程内容,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等,不仅能提高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对中学生来说,只要获得了自己头脑中没有的知识,就可算创新。如从未知到已知,从旧知到新知;或新的见解的产生,新的结论的得到,新的问题的提出,新的解法的发现等,对学生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只要立足对学生来说是“新”就行了。不过,这个“新”的得到,不应是由老师“传授”的,而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实践探索得到的。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于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断去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从而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端正的学习态度,发掘出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新思维; 中学数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对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关注。它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推动力,创新性思维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要条件。如何让数学一直存在活跃的氛围,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其提供肥沃的“土壤”。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有以下几点分享:
一、设置合适情境,刺激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
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过程”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再也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种主动参与,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在获得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解题方法等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获得了参与创新性思考的机会,能力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如果问题富有趣味性,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纷纷猜测结论。这时,教师及时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同时,告诉学生,通过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算出,这个财主应付给打工者的工钱应为1073741824分≈1073(万元),学生听到这个数学,都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非常惊讶。这样巧设悬念,使学生开始就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课堂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所学内容,也为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
二、培养和发展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在创造的关键阶段上,起着重要作用。爱因斯坦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的科学创造实际得出结论,“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他一再强调,在科学创造过程中,从经验材料到提出新思想之间,没有“逻辑的桥梁”,必须诉诸灵感和直觉。被誉为“纯粹之皇冠”的数论,实际上也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因此在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甚为重要;要使他们敢于怀疑,敢于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在观察中有所发现,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因为只有通过观察才会出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适当分析,也容易触发对一般结果的猜测,对深层次关系的预感,这是一种可贵的创造性素质。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提高思维创新水平。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支点,是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一个人的创新,无非是想到别人还未想到的可能性,或者说,就是别人思维尚未扩散到的领域,被你的思维扩散到了。数学发展史,融会了众多数学家通过发散思维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光辉例证。
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对造就一代开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所以数学的创新教育不光是为了传授现有的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要体现课堂教学中的新奇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从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发现快乐,激发兴趣,启发他们对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加以引申、变化、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养成用观察、联想、类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思维的创新能力。
三、改革数学教学模式,转变应试教育模式
教师应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教学观念。上课时,应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疑点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思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旧知识是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符合逻辑的发展。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得到新的知识,是通过引导、启发,而不是直接“传授”,更不是“灌输”;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我们所进行的高中数学“由教到导”课堂教学实践,就是通过对教法的创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
首先,在学习基础知识时,采用提纲阅读法,即教师先拟出阅读提纲或思考题,称之为导;学生根据提纲或思考题边阅读边思考,还允许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并答疑,重点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最后师生一起小结。即按“引导一阅读一思考一讨论一小结”等步骤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次,上习题课时,大致按“审题一试作一评讲一演变一提炼”等程序进行。再次,上复习课时,按“回顾一提炼一典型例题分析一精选习题训练一变式训练”等环节进行。
四、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
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现状,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增强学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效果好。如果能根据课程内容,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等,不仅能提高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对中学生来说,只要获得了自己头脑中没有的知识,就可算创新。如从未知到已知,从旧知到新知;或新的见解的产生,新的结论的得到,新的问题的提出,新的解法的发现等,对学生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只要立足对学生来说是“新”就行了。不过,这个“新”的得到,不应是由老师“传授”的,而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实践探索得到的。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于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断去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从而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端正的学习态度,发掘出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